“亡羊補牢,未為遲矣“,是出自《戰國策·楚策回》的名言,對于我們預防安全生產事故其哲理是不言而喻的。本人理解,所謂“亡羊”是指一個生產經營單位發生了事故;而“補牢”則是指認真查找原因,吸取教訓,修定措施,以避免事故的再次發生。然而,有的單位、有的同志,對“亡羊”與“補牢”的關系處理得并不是很好,對“亡羊”后的“補牢”工作抓得不緊,總認為“羊”已經跑了,“補牢”也沒有什么大用途。這是生產事故重復發生的原因之一,可謂“亡羊不補牢,羊會連續亡”。那么,怎樣才能正確處理“亡羊”與“補牢”的關系,做好“亡羊補牢”工作呢?
其一,認真分析“亡羊”的原因,明確“牢”破在何處
作為一個生產經營單位,一旦發生生產事故,單位的主要領導一定要以正確的態度對待,切不可一味地埋怨指責,后悔惋惜,而要認真分析原因,找準癥結所在。一要深入細致查找發生事故的原因。對已經發生的事故,一定要做到深入細致一絲不茍,采取多種方法,善于從各方面進行調查;要克服光聽匯報,只聽一面之詞的傾向,要通過多方面調查,力求全面掌握發生事故的第一手材料。二要認真分析。對于收集掌握的情況,要認真中肯地分析,經過“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綜合提煉,找出導致事故發生的真正原因。這里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分析的原因要力求準確無誤。三要明確責任。原因查明后,要明確是誰的責任。發生事故的原因有多種多樣,既有直接原因,也有間接原因;既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既有當事人無組織、無紀律、違紀違規所為,也有領導組織不力,指揮失誤所致;既有單位的安全措施不強化、不全面,也有措施在落實方面的問題;既有人的不安全行為,也有物的不安全條件和自然的不安全影響。總之,發生事故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作為一個生產經營單位的管理者,要在認真分析的基礎上,明確事故的責任,真正做到摔個跟頭,揀個明白。四要認真改進。不再“亡羊”是目的,而“補牢”則是手段。在查找出真正的原因和明確責任后,要對本單位落實安全生產工作制度和各項措施方面進行認真盤點,切實把“牢”破的地方真正補起來,防止再“亡羊”。
其二,沒有“亡羊”,也要“補牢”
事物不是絕對的,發展規律告訴我們,一個生產經營單位誰也不敢保證永遠不發生生產事故,即使今天消除了事故隱患,而明天就有可能有新的事故隱患產生。基于此,有必要抓住事故發生后吸取教訓的關鍵環節,采取針對性措施,避免事故的再次發生。換一個角度說,作為生產經營單位的管理者,在預防生產安全事故工作中,要堅持積極預防的原則,堅持打主動仗,做到沒有“亡羊”也要“補牢”。一要加強對所屬人員的安全教育,強化安全意識,夯實安全工作的基礎。這是搞好預防生產安全事故的根本。實踐證明,人是防事故的決定因素,安全生產工作只有堅持以人為本,發揮好人的主觀能動性,就能筑起安全生產工作的銅墻鐵壁,使安全防線牢不可破,把事故拒之門外。二要認真吸取別人“亡羊”的教訓,用別人的代價來為自己“補牢”。一代偉人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一個人把別人的經驗變成自己的,他的本領就大了”。同理,我們把別人的教訓變成自己的,那他的本領也同樣會大。因此,我們要善于把別人的問題當作我們的問題來認識,把別人的教訓作為我們的教訓來汲取,克服與己無關的思想,把別人的事與自己的事對號入座,做到舉一反三,分析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綜合形勢,查找本單位在安全生產工作方面存在的薄弱環節,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糾正。三要認真摸索規律,爭取預防生產安全事故工作的主動權。“亡羊補牢”工作,實質上是一種消極被動的“防火式”工作,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事發后補救措施。盡管“亡羊補牢,未為晚矣”,但畢竟是被動的。而要爭取安全生產工作的主動權,就必須不斷探索規律。由于新的歷史時期安全生產工作將會不斷出現新情況、新特點,我們做好安全生產工作的思路、手段及方法還有些不適應,個別同志還沒有從消極防事故的狀態中解脫出來,因此,要求我們做好安全生產工作必須不斷分析新特點,探索新規律,化被動為主動,切實做到警鐘常鳴,常抓不懈,居安思危,未雨綢繆,見微知著,滅其萌芽。確保企業的本質安全,確保安全穩定,促進“十一五”規劃各項工作任務順利完成。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上一篇:淺談安全生產培訓管理
下一篇:淺談員工安全行為習慣的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