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培訓當包袱
2009-08-06
來源:安全文化網
| 瀏覽:
評論:
收藏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
企業發展需要人才,人才是企業之本,人才是利潤之源,人才是企業最活躍的因素,這已成為大家的共識。但有一些企業急需人才,卻并不重視培養人才,他們把內部培訓當成形式,把外部培訓當成包袱,尋找種種理由回避培訓。
做不好培訓有多種因素,但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第一、企業效益不好,缺乏資金投入;第二、擔心培訓后企業留不住人,“錢往水里扔”。第一種結果企業越辦越窮,第二種結果人才越來越少,這不能不說是個危險信號。
作為企業來說,培訓固然需要花費相當部分的人力、財力和物力資源,然而它回報給企業的又豈止是這個小小培訓費用的幾十倍。有調查顯示,每一美元培訓費可在3年內實現40美元的生產效益。世界百強工程公司的寰球公司,僅2002年,就直接支出教育培訓經費達130萬元,人均1400元,培訓經費占工資總額的3%,達到了世界先進企業水平。中國藍星集團從當初的1萬元借款起家,發展到今天的總資產達100億元的大型企業集團,每年直接用于干部培訓的費用不少于300萬元;摩托羅拉每年至少向員工提供40小時的培訓,這在美國已屬于較好的水準,但公司仍希望今后這一時間增加4倍,為公司培養所需人才。正是憑著其規范、科學的培訓機制,他們方能在企業界把他們的文化演繹開來,占領國內外市場。用他們的話說就是:“培訓帶來了企業的生機和活力;培訓造就了人才和智力資本;培訓保證了企業每一名員工素質的一致性;培訓保證了企業內部穩定運行的每一個環節的充分吻合;培訓促使企業的各項工作邁上了新的高度。”
在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的形勢下,全國上下倡導要把企業辦成學習型企業,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重視對員工進行培訓。因此,企業要樹立正確的培訓觀念,使人才有歸屬感,從而激發人才為企業努力工作的自覺性,深化人才工作的意義,增添人才工作的價值;否則,企業領導如果目光短淺、斤斤計較,企圖壓縮培訓支出,從培訓費中降成本,企業就難以發展,就會失去吸引力,人才花落別家、另擇婆家就不足為奇。
企業家都希望把自己的企業辦成百年老店、長壽企業。誠然,在培訓中也要結合實際,可以脫產進修,也可以業余培訓,還可以自學成才。首先企業應該為人才的發掘提供優良的環境,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一方面要聘請外來的高級技術人才幫助企業員工進行充電,另一方面組織企業能人進行“傳幫帶”教育,再則,給員工購置相關技術書籍,鼓勵自學成才,并要以優惠的政策鼓勵員工學以致用,為員工成才提供機會,實現員工與企業共同發展。
總之,企業要把培訓當成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千萬不要把培訓當成包袱而因小失大,給企業發展造成不良影響。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