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創新培訓模式 提高職工技能
一家石化企業為提高職工的操作技能和實際應急處理能力,把職工技術教育培訓放到基層單位,由過去單純的政治學習轉變為理論結合實際的職工“點菜式”的答疑解惑。此舉找到了職工自身技能的薄弱環節,也較好地解決了日常安全生產中遇到的實際難題,使基層班組職工的操作技能水平得到了質的飛躍。
筆者認為,這一“點菜式”培訓方法,解決了以前職工技術培訓中理論實際嚴重脫節的痼疾,真正抓住了職工技術培訓的關鍵,值得提倡和推廣。在過去的技術培訓中,往往采取“填鴨式”的培訓較多,缺乏創新性、針對性、實踐性和互動性,造成職工疲于應付,甚至費力不討好的結果,還出現了操作技能高的比不過死記硬背的現象,對解決安全生產中難題和技術革新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筆者建議,企業的技術培訓應做到以下幾點:一是企業各部門要齊抓共管、形成合力。要認識培養一支高技能職工隊伍對企業的重要性,緊緊圍繞“立足崗位實際學技術”的思路,以“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為原則,把著力點放在基層,根據實際需要調整培訓內容,為企業安全生產和完成各項經營目標任務,提供強有力的人力資源保障。
二是培訓內容切忌照本宣科,應與工作性質和職工興趣緊密結合。煤礦企業屬井下作業,崗位工種多,安全生產技術操作標準要求高,加上職工來自五湖四海,知識結構、文化層次參差不齊,要求做到崗位不同,培訓內容也要有所不同。在培訓中,一定要從實際出發,多聽職工意見,從安全生產的實際需要和技術薄弱環節出發,有針對性地開展技能培訓工作。
三是抓好制度建設,建立職工技能培訓的長效機制。為使職工教育培訓不流于形式,首先要把管理標準、考核標準建立起來,讓培訓有章可循。同時,培訓管理人員要深入基層,解決基層安全生產難題,變基層職工“要我學”為“我要學”。再次,根據培訓責任及考核標準,切實提高執行力,確保培訓工作扎實有效開展。
二、煤礦超勞動定員組織生產會產生什么后果
煤礦企業必須制定采掘工作面作業規程,其中必須包括工藝安全技術措施、井下勞動定員和避災路線等,嚴格管理下井作業人員,要求地面裝備井下人數實時記數儀,隨時掌控井下人數。煤礦要確定每個采區工作面每班作業人員數,原則上不超過9人。具體作業人員數由同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予以核定。
礦井全年產量超過礦井核定生產能力,或礦井月產量超過當月產量計劃10%的,或一個采區內同一煤層布置3個(含3個)以上回采工作面或5個(含5個)以上掘進工作面同時作業的,都會導致井下超勞動定員組織生產,進而導致通風能力嚴重不足,而超通風能力生產屬于重大的安全生產隱患。因此超勞動定員組織生產不利于井下安全生產,一旦發生事故,涉及人數將增多,救災工作也更難開展,后果嚴重。
三、可怕的僥幸心理
“反正是低瓦斯礦井,又何必要在瓦檢設施、人員上浪費錢財呢?”“只要礦工有勞力就行,用不著投入錢來抓培訓”。“現在煤炭需求大,我們要抓住“機遇”,開足馬力生產,安全應該不會有太大問題”。等等,這是近幾年小煤礦事故高發的誘因之一,也是某些礦領導(老板)在管理活動中存在的僥幸心理。
我們常教育職工,工作時千萬不能存在僥幸心理,否則容易出現安全事故。然而部分礦領導(老板)在處理安全、生產、效益等方面的問題時,卻存在著僥幸心理,他們存在的僥幸心理,比職工存在的僥幸心理更具有全面性、全局性,帶來的后果更為嚴重。“安全為天”,是我們常提的口號,安全重于一切是我們的行動指南,但翻開近幾年發生的重特大事故,所提的口號、行動指南都在某些領導面前變成了經濟利益第一,安全方面的投入嚴重不足,企業安全與生產之間的矛盾加大,總想“低投入、高產出”,“拼設備、拼人力”,讓企業始終處在一種高危狀態下運行,最終導致了悲劇的發生,幾十個、上百個、甚至幾百個完美的家庭瞬間變得支離破碎。
作為企業的領導更應該清除僥幸心理,樹立正確的安全生產觀,也只有這樣,才能有企業真正發展壯大的一天。
四、事故高發的根源
一、人口眾多,體力型勞動力過剩,廣大低素質勞力饑不擇業,為了生活,冒險進入高危環境作業。
二、以能源為代表的資源緊缺。長期投入不足,煤礦為代表的礦山生產工藝和生產方式極其落后,生產能力不能滿足巨大的市場需要,過剩體力勞力首先彌補市場空缺,以廉價體力投入工業生產,緩解以能源為代表的資源緊缺。
三、以煤礦為代表的高危行業,惡劣的作業環境要求企業主、監管人員和勞動者都必須具備較高的勞動素質和安全技能,這與低素質的勞力投入形成了巨大的矛盾。
四、市場經濟以利益為驅動,其本身需要正確的引導和完善的監管。目前我們國家的很多法律法規和監管方式還帶著濃厚的計劃經濟色彩,靠行政強制和事后處罰肯定不能完成正確引導市場發展的任務。
五、重發展、輕管理、輕監控的思想根深蒂固,目前的干部任用制度和績效考評制度,直接導致了很多短期行為或冒險行為。老板撈一把就走,項目驗收后就撤,留下來的隱患只有地方群眾和基層撐著,沒有資金,沒有人員,沒有設備,還要應付各種走馬觀花式的檢查。
六、基層直接承擔安全監管的部門,不具備能完成監管任務的人員、資金和設備。他們工作的具體法規依據,具體工作程序和操作方法還處于摸索狀態,面對強大的責任追究和社會壓力,目前出現了一批一批倒下,一批一批又跟上來的局面。如果嚴格執行關閉,大量不具備條件的企業關閉,太多的剩余勞力無事可做,靠幾分責任田的傳統種植,連生計問題都無法解決;如果按正規要求組織生產,沒有巨大的資金投入,也沒有能夠組織實施的技術指導人員,又有那個部門敢審批。城鎮無業人員有最低生活保障金,農村無業人員怎么辦?等著挨餓,不如冒險作業,如果不幸因工去了,還有幾萬至二十萬的賠償金,最起碼直系親屬可以解決生計問題。
安全生產事故高發,有其歷史原因和社會深層次原因,也有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因素,加大事故處罰和傷亡賠償只是一種處理方法,不從源頭和深層次尋求解決的辦法,靠一兩種單一的處理方法不會有多大的效果。
“吸煙有害健康”已經是毋庸置疑,人人皆知的事實。但吸煙如何損害身體,大部分人卻知之甚少。需要引起重視的是,吸煙產生的危害不僅僅產生于直接吸煙者,被動吸煙者也同樣受害,甚至更嚴重,因為被動吸煙者吸人的冷煙霧中煙焦油含量比吸煙者吸人的熱煙霧中的含量高出數倍。我國是煙草生產和消費大國,吸煙者高達3億,還有約4億人受到被動吸煙的危害,因而我國約有7億人受到煙草的危害。戒煙的方法有很多,但主要的是心理取勝,吸煙者只有真正認識到吸煙的危害性,才能克服吸煙的心理依賴性,樹立戒煙的決心。
五、煤礦工人在井下行走要注意
煤礦工人在井下行走要注意:
(1)要在人行道上行走,車輛經過要及時避讓。
(2)人員不得扒礦車或電機車。
(3)要防止碰頭、跌跤、墜井等事故。
(4)在有架空線或電纜的巷道內,行人攜帶的較長的金屬工具不應扛在肩上,避免觸及電機車架線或電纜。
六、井工煤礦礦工自救和互救
每個井下人員僅僅知道怎樣防止和排除事故是不夠的,還必須知道,并且要熟練地掌握,怎樣正確而又迅速地進行自救和互救,使自己和其他人員能安然脫險得救。自救就是井下發生意外災變時,在災區或受災變影響的區域內的每個工作人員進行避災和保護自己的方法。互救是在有效地進行自救的基礎上,去救護災區內受傷人員的方法。為了達到礦工自救和互救的目的,每個井下工作人員必須熟悉并掌握所在礦井的災害預防,熟練地使用自救器,掌握發生各種災害事故的預兆、性質、特點和避災方法,搶救災區受傷人員的基本方法以及學會最基本的現場急救操作技術等。每個煤礦的領導者,應有計劃地對所有煤礦工作人員進行這方面的培訓,不能熟練地掌握自救、互救和現場急救操作技術的人員,就不能算一名合格的礦工,都不允許下井工作。
井下災害事故發生后,一般都有一個由小到大的發展過程。作好現場搶救工作就能將事故消滅于萌芽之中,具體做法是:
1.出現事故時,在場人員一定要頭腦清醒、沉著、冷靜,要盡量了解判斷事故發生地點、性質、災害程度和可能波及的地點,迅速向礦調度室報告。
2.在保證人員安全的條件下,利用附近的設備、工具和材料及時處理,消滅事故,當確實無法處理時,就應由在場的負責人或有經驗的老工人帶領,根據災害地點的實際情況,選擇安全路線迅速撤離危險區域。撤離時,不要驚慌失措,大喊大叫,四處亂跑。
當井下發生火災、瓦斯和煤塵爆炸、煤與瓦斯或二氧化碳突出等災害時,井下人員應立即佩戴自救器脫險,免于中毒或窒息而死亡。
自救器有過濾式和隔離式兩種。過濾式自救器實際是一種小型的防毒面具,它能吸收空氣中的一氧化碳;隔離式自救器則是一種小型的氧氣呼吸器,它能利用自救器內部配備的化學藥品,通過化學反應產生氧氣,供佩戴人呼吸。
佩戴過濾式自救器時,左手握住外殼下底,右手掀起紅色開啟搬手,扯開封口帶,去掉外殼上蓋,將藥缸從外殼中取出。然后從口具上拉開鼻夾,把口具片塞進嘴內,咬住牙墊,但嘴唇必須緊貼口具,用鼻夾夾住鼻子。取下礦帽,把頭帶套在頭頂上,再戴上礦帽用嘴呼吸。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上一篇:安全生產重在教育
下一篇:基層安全要加強五種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