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我國的安全工作雖然取得了不少成績,但是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十分嚴峻,事故的頻繁發生,不僅造成重大經濟損失,而且影響社會安定。企業雖有一定的安全成本投入,但還是表現出較低的安全投資決策水平。因此,從企業安全管理及成本經濟效益管理的實際情況出發,對安全生產與經濟效益進行實證分析,從而有效地判斷影響企業安全投資效益的關鍵因素,對于利用有限財力導向合理的安全投資,尋求最佳安全成本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施工企業;安全生產;經濟效益
對于施工企業來講,追求工程經濟效益的最大化是企業追求的目標之一,經濟效益愈好,工程利潤越大,企業就能夠更好在市場競爭環境中生存并且發展壯大,這是每一個施工企業共同追求的目標。但是,追求工程經濟效益最大化必須在確保工程質量和生產安全的基礎上,我國施工企業的許多實踐經驗和教訓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在這里我們舉幾個實際的例子:2008年5月15日,貴州某水電站工程施工人員在22m高處澆筑混凝土時,模板支撐系統失穩坍塌,造成5人死亡,1人重傷;2008年2月16日,由私人包工隊承建的某建筑工地前期拆除工程,施工人員采用挖墻腳的方法拆除墻體時,墻體坍塌,造成3人死亡;2008年5月12日,安陽某工地發生一起特大煙囪上料架傾翻事故,死21人,傷9人,諸如此類的工程安全事故幾乎每天都有報道,一旦出現安全事故,企業還要接受停業整頓,而且政府及有關部門也要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和精力處理善后事宜,給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不可估量、無法挽回的損失,這樣就無法實現一個施工企業的經濟效益。
1安全生產在企業發展中的地位
在“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方針和“企業負責、行業管理、國家監察、群眾監督、勞動者遵章守紀”的安全工作體制約束下,各行各業都有自身的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建筑業也不例外,不但有完整的安全生產管理體系,而且在宣傳和落實上占有3個第一,即“企業的第一個文件是安全文號”,第一個大會是“安全生產大會”,執行的第一個教育培訓班是“安全生產”學習班,而且在企業的宏觀安全管理上都堅持安全生產五大原則。
2事故給企業帶來的經濟損失和負面影響
建筑企業的發展是靠施工生產來創造經濟效益,從而促進企業的各項工作,而要更好地完成施工生產任務,創造更高的經濟價值,沒有一個良好的安全環境是很難實現的。隨著建筑市場的不斷發展,各類建筑企業都在市場中展示著各自的優勢,以贏得建設單位和投資商的信任。這其中,安全業績是不可缺少的條件,因為,安全工作是體現企業綜合實力的展示板。
如A公司有職工1500人,其年工資總額為3000余萬元(公司的正常支出費用除外),按現在市場價格該公司全年必須創造4500~6000萬元的純利潤才能保證公司各項工作的正常運轉,可是由于該公司從領導到到作業管理層只重視經濟效益而以僥幸心理去對待安全工作,安全設施陳舊,管理制度是“寫在紙上,掛在墻上”,實際運行當中卻我行我素,結果在一次外裝修工程中,外爬架墜落,造成6人死亡的惡性事故,給企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按照傷亡事故經濟損失統計計算,一次性喪葬補助金為7800元/人,共計46800元,一次性工亡補助金78000元/人,共計468000元。撫恤金每人每月520元,共計3120元。此三項只是事故處理中的正常費用,清理現場費用、事故罰款和賠償費用、財產損失等各項開支和間接損失都嚴重地影響和阻礙了企業的健康發展。該企業被降低資質等級,停產整頓,半年內不能承攬施工任務。從這起慘痛的教訓中不難看出,安全生產如果被忽視,將給企業帶來的不僅僅只是經濟損失。
3安全生產是潛在經濟效益
安全與效益是統一的。在企業發展過程中,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必須追求科學的安全管理,在實際工作中做到安全責任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將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調控到零位,使現場始終處于可控、在控狀態,以保證企業生產在安全保障的環境中得到健康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減少傷亡事故,減少經濟損失,才能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所以,把安全生產視為與企業的經濟效益等同是無可非議的。
3.1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安全生產與經濟效益的關系
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安全生產與經濟效益的關系,這是認識安全生產是潛在效益的前提。安全生產與經濟效益之間的關系是相對統一的整體,相輔相成,互為條件又互為目的。安全生產是經濟效益的前提保證,經濟效益是安全生產的必要條件,只有搞好安全生產工作才能保證正常生產秩序,才有經濟效益,有了經濟效益,安全防范設施才有條件得以保障和改善,兩者不可偏廢。把安全生產工作當作維護企業經濟發展大事來抓,加強安全生產管理,抓安全教育,抓責任落實,抓隱患治理。安全生產促進經濟效益的提高、企業的發展,經濟效益的提高增加了安全防范設施投入,進一步確保安全生產。
3.2安全生產與經濟效益的關系決定了安全生產是潛在效益
潛在的正效益來自于安全生產的全過程,從設計到施工,從生產到產品出售(從投入到產出),從操作到設備運行,從三級檢查到排除隱患,都要時時注意安全,層層落實安全責任制,使生產正常運作,設備安全運行,確保企業日、月、年各項任務指標按計劃順利完成,安全的潛在效益也隨著計劃指標完成逐步體現出來。反之,思想麻弊,重生產輕安全,只抓效益不抓安全,趕任務、趕工期、找捷徑、怕麻煩、急功近利、違章操作、違章指揮,安全責任不落實,事故隱患不排除,都是潛在的負效益。一旦發生事故,就暴露無遺,負增長就會直線上升。正效益蘊含在整體效益中,不明顯;而負效益明顯醒目,經濟損失數以萬計,有的甚至無法估量,如某企業在安全檢查中發現電線需要更新整改,而企業領導為了“節約”開支,再將就一段時間,可就這么“將就”釀成火災,使企業毀于一旦。即使經濟效益好的企業,只有確保安全生產,平安無事,取得效益才是實實在在的效益。
3.3保安全就是效益
企業越是困難,越是效益差,越要注意安全生產工作。有安全才有效益,才有出路,才能真正擺脫困境。不能以一張“生死合同”為憑據,以租代管,以包代管,使原本盤活資產、挖掘潛在的正效益變為潛在的負效益。一旦發生安全事故,造成經濟損失就直接影響企業的整體效益,危及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企業要謹慎,處處注意安全生產工作,保平安就是效益,在平安中才有可能逐漸走出困境。
安全生產和經濟效益一樣都是企業永恒的主題,我們要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性,認識其潛在正負效益的實在性和必然性,在抓經濟工作的同時,要抓好安全生產工作,在抓管理的同時,要抓好安全生產管理,在抓職工素質的同時,要抓職工安全意識的提高,把安全生產責任制真正落到實處,而不是掛在嘴上、貼在墻上,使安全生產工作做到萬無一失,使其潛在正效益得到不斷發揮,確保企業整體效益的提高,促進企業的發展。
然而,企業經營的目的是為了贏利,是為了創造經濟效益,離開了這個宗旨,企業就失去了生存的必要。因此,在確保安全生產保證工程施工質量的基礎上,施工企業必須盡可能多地創造經濟效益,決不能因為擔心出現安全問題而裹足不前,影響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
綜上所述,安全生產與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如果離開安全生產,片面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必將適得其反、事倍功半,也根本談不上效益。只有正確處理好二者的正確關系,即在確保安全生產、確保工程質量的前提下取得經濟效益最大化才是施工企業的必由之路。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上一篇:正確處理安全監察執法的“軟與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