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員密集場所的定義
人員密集性場所是指人員密度較大,一旦發生火災極易導致人員群死群傷或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的商場、集貿市場、賓館、酒店等公眾聚集場所。《建筑設計防火規范》(2006年版)中明確給出了人員密集場所的定義,即同一時間內聚集人數超過50人的公共活動場所,如賓館、飯店、商場、市場、體育場館、會堂、公共娛樂場所等。
二、人員密集場所的特點
1、場所所在建筑使用性質變更。酒吧、網吧、飯店等人員密集場所很少使用獨立的建筑,經營者一般都是租用建筑物的一部分進行裝修和改造,有的是在商場或辦公樓的某個樓層,有的在停用的倉庫或廠房內,有的在居民住宅樓的首層,有的甚至在居民住宅樓里面進行改造。這些建筑原設計不是用作人員密集場所,內部的消防設計不能滿足人員密集場所的相關要求。將這些建筑隨意改為人員密集場所不僅改變了建筑的使用性質,也給建筑帶來了“先天的火災隱患”。
2、場所布局整體不合理,建筑面積比較小。一般為幾十或幾百平方米不等,通常設置在建筑底層,樓層高度4-5米。租賃戶或經營戶為充分利用空間,將樓層分隔為兩層,有的甚至在中間形成一個小中庭,由于底層樓層分隔必然會引起安全出口數量不足,人員聚集的多,人員疏散困難。這是造成群死群傷事故的重要原因。
3、人員密集場所經營項目的多樣性。酒吧、網吧、KTV、美容美發等應有盡有。
4、裝修相對高檔化。由于商業需要,最大限度的吸引顧客而盈利,往往因造型和突出宣傳效果而采用大量木材、塑料、纖維織品等可燃易燃材料進行裝修,直接導致火災荷載大幅度增加。
5、消防設施先天不足,安全出口、疏散通道設置不符合要求。設置的門多數是推拉門、轉門等,門向內開啟,而且有的還在門口1.4米范圍之內設置踏步;疏散通道采用木材等可燃材料搭建,寬度不夠;室外疏散小巷寬度達不到3米的要求。
三、人員密集場所的火災成因及特點
1、違章裝飾裝修,采用大量的可燃或易燃材料進行裝修。《建筑內部裝修設計防火規范》明確規定了建筑物頂棚、墻面等部位,以及窗簾、帷幕等裝飾織物必須滿足的燃燒性能等級要求。然而,有的裝飾工程設計、施工單位任意降低防火標準,人為造成很多火災隱患。一旦發生火災,則火災燃燒猛烈,蔓延速度快,且產生大量有毒有害的濃煙。被困人員不容易逃脫,不利于火情偵查和組織內攻撲救火災,易造成群死群傷。
2、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各類人員密集場所用火用電、防火檢查、控制室值班、員工培訓、消防設施維修保養、火災隱患整改、滅火和應急疏散演練以及消防安全操作規程等必須建立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有的雖然建立了一些內部管理制度,但不符合本單位或公共場所安全管理的實際,制度內容不具體、不全面,有的規定內容與現行消防法律法規規定不相一致,缺乏可操作性。火災初期,受災單位的第一時間自主撲救是至關重要的,如果初期火情控制得當,對于火情掌控是相當有利的。
由于火災初期沒有得到有效控制而發展到猛烈階段,則會增加火災撲救的難度。
3、消防器材和安全疏散設施不符合規范要求,設置位置不夠合理。有的建筑內部缺少自動消防設施或建筑消防設施不能正確運行,一旦發生火災事故,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完善的消防設施是消防部隊展開滅火救援的前提,沒有充足的水源和方便的消防設施,勢必會增加滅火救援的難度。為了提供滅火需要的水源和合理高效展開滅火戰斗,到場的消防部隊需要抽取相當一部分力量用來部署供水和其他滅火行動,這樣的后果是大大削弱了消防部隊的戰斗力。
4、公眾消防安全意識淡薄,缺乏必要的自救和逃生知識。在我國,由于沒有系統的消防安全教育體制,大多數國民的消防安全意識普遍比較差。無論是防火、報警、初期火災撲救還是火場逃生方面都缺乏必要的常識,一旦發生火災極易造成群死群傷事故。
四、人員密集場所火災的處置對策
1、加強“六熟悉”工作,認真制定人員密集場所應急預案。“六熟悉”工作是消防戰備執勤的基礎。大部分人員密集場所是消防安全重點單位,消防“六熟悉”工作要重點有針對性的進行調研熟悉。對轄區的人員密集場要所做到底數清,情況明,確保臨警反映迅速,果斷處置。這類場所主要有:大型的商場超市、集貿市場、車站(地鐵)、歌舞廳、影劇院、餐飲場所、游藝場所、桑那浴室等等。人員極易高度集中,且多數建筑面積比較大,單個防火、防煙分區范圍廣,設施功能復雜。在制定滅火預案時,要堅持從實戰出發,重點突出應急疏散救人,以便于平時模擬演練,盡可能避免或減少人員傷亡。
2、加強第一出動,搶占有利時機。首先,加強第一出動,是指人員密集場所發生火災后,要有足夠的救援人員在第一時間內集中兵力于火場。在力量調集上要堅持按預案調集力量,寧多勿少,多警種力量協同作戰原則,如公安、交警、醫療、武警等相關部門和單位及時到位,切忌零打碎敲。其次,對于人員密集性場所,我們要在認真調研熟悉的基礎上,切實做到臨警反映迅速,隨時隨地拉得出,攻得上,第一時間到場,把握最佳的滅火救人時機,最大限度的減少和避免傷害。
3、偵察火情,堅持“救人第一”的指導思想,正確處理救人與滅火的關系。人員密集場所火災,消防隊到場后面臨的首要任務是疏散救人。要始終堅持“救人第一”的指導思想,果斷展開戰斗。火情偵察要貫穿于滅火戰斗的全過程。搞好火情偵察,為科學決策提供依據,正確處理救人與滅火的關系。通過現場外部觀察和向報警人、現場群眾迅速了解被困人員的數量,所處位置、救援通道,起火點、起火時間等,掌握建筑內有無觸電、毒害、易燃易爆等危險物品的情況等。果斷組織精干人員做好個人安全防護,迅速深入火場進行偵察搜救,重點對未知的房間、轉角、死角等部位進行仔細排查,嚴防被困人員遺漏于火場。四是采取儀器偵察和搜救犬搜救:對極個別情況不明、救援難度大的,特別是在消防人員無法進入的火災區域,可通過單位監控設備,儀器探測或搜救犬加強偵察,以便準確掌握情況,采取有效措施。
4、搞好通風排煙,為疏散救人創造條件。撲救人員密集性場所火災,搞好通風排煙對于提高滅火救人的作用十分重大。主要的排煙方法有:利用固定設施排煙、自然排煙、人工排煙、排煙機排煙。
5、做好安全防護。
人員密集性場所,易燃可燃物多,產生大量有毒有害氣體。參戰官兵,尤其是實施內攻的消防戰斗人員,要佩帶好空氣呼吸器、強光電筒、安全繩等,以2至3人為一個的戰斗小組,相互配合實施戰斗。戰斗人員要以門或承重墻、柱等承重結構為依托,要隨時和外界戰斗人員取得聯系,在里面長時間作戰時,要組織人員輪換,內攻前進時,要前虛后實,緊靠墻走,注意頂部及身邊建筑構件的情況,以免建筑構件墜落或倒塌造成人員傷亡,在一般情況下,決不能單獨行動,如果有人急需搶救,而指揮員又不在時,可以與其他戰友配合行動,并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
6、正確布置水槍陣地,確保火場不間斷供水。人員密集性場所火災,宜采用內攻近戰、內外夾攻的方法,水槍應盡量接近火點,水槍陣地一般應依托承重墻、柱,設在門、窗口,便于觀察,便于射水,便于轉移和撤退;切忌將水槍陣地,設在建筑物的中央,以免建筑結構倒塌時造成人員傷亡。人員密集性場所火災,有時需要出大量的水槍和水炮控制火勢或進行掩護,供水線路多,單位時間內用水量大。為確保火場供水不間斷,火場指揮部必須指定專人負責供水,確保火場用水不間斷,保證滅火戰斗的順利進行。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上一篇:四個正好引發的火災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