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9%以上,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小企業創造的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0%左右,提供了80%以上的城鎮就業崗位,也是農民工就業的主要渠道。筆者長期在基層從事安全生產工作,通過對企業的執法檢查,發現了企業隱患存在一些普遍性問題,經過整理、分析、歸納了以下幾點,寫出來供大家參考,希望對做好今年“三項行動”的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有所幫助。
一、隱患產生的主要因素
(一)人的因素
1.管理層的因素:(1)對生命本質、意義認識不足。遙看浩瀚的天空,只有地球誕生了生命,到目前為止其它星球還未發現生命的痕跡,可見生命是何等的寶貴。生命本身就是一個奇跡,活著的每一天都充滿意義。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可見其深刻的內涵。黨和政府為什么花這么大的精力財力來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是因為黨和政府充分理解尊重生命的價值,“以人為本、安全發展”是黨和政府長期的執政理念。一些中小企業管理層在這些方面卻認識不足,忽視了人的價值,造成重生產、輕安全,重效益、輕投入的思想,對安全生產重視不夠、投入不夠、敷衍了事。(2)對安全生產的社會效益認識不夠。一些企業領導認為業主與職工的關系只是單純的勞資關系,我付了工資,你就得好好聽話、好好干活。其實企業中的每一個人都是以家庭為背景,保護了一個勞動者,實際上就保護了一個家庭,給一個勞動者發工資,實際上在支撐著一個家庭。企業安全發展、有效益的發展不僅體現了企業本身的價值,同時也在實現著它的社會價值,是在為國家、為社會作貢獻。傷害一個人,同時也在傷害一個家庭;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同時也改變一個家庭的命運。傷害別人其實也在傷害自己,損害著國家的利益;保護別人其實也在保護自己,保護著國家的利益。企業行為本身就肩負著重大的社會責任,這種責任是那么的神圣和光榮,企業家在這方面要有充足的信心和時代使命感,肩負起應有的社會責任。
2.職工因素:(1)對工作意義認識不足。一些職工單純地認為工作就是為了賺錢,有時候為了賺錢就忽視安全拼命地工作。工作為了賺錢,這當然沒錯,但是工作本身有極豐富的內涵,工作是人的一種基本需要,也是自身價值的一種體現,人才是工作的中心。有了對工作意義的正確認識,才能把安全生產放在第一位。有了“安全第一“的理念,職工才會從“要我安全”朝“我要安全”、“我能安全”的層次轉變。(2)缺乏安全知識,容易習慣性違章。一部份中小企業的職工是外來務工者和農民工,文化程度相對較低,法律意識和安全意識比較淡薄,圖省事、憑經驗工作,有習慣性違章習慣,易犯下低級錯誤。比如說:不到2米左右的寬敞的平臺把人摔死;扣安全帶扣在自己拆的扣件上;起重機下站著人指揮,這都是安全事故中不可忽視的組成部份。
(二)設備設施因素
1.設計理念存在缺陷,缺乏安全保護措施。一些設備設施的設計理念是以效能產出為中心,不是以人的安全為中心,忽視人在操作過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因此,設計本身存在安全隱患。設計時應該以人為中心,在人安全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發揮設備的產出效能,這才是安全設計理念。一種設備、工藝流程很容易對人造成傷害,它就該淘汰。
2.工藝流程、設備設施安裝不合理。在企業安全生產檢查過程中,發現一些企業在安裝設備設施時主要是以產出效能和節約成本為出發點,設備與設備之間距離不夠,人的操作空間不夠,工藝流程不合理,存在安全隱患。
3.高危部位缺乏多重安全保護措施。在生產過程中,有些部位是最容易產生事故,這些部位稱為高危部位。高危部位應該采取多重保護措施,這個部位有時還要合理隔離:一是保護本部位不發生事故;二是本部位發生事故時不會引起其它部位發生事故,產生聯鎖反應。一些企業在這方面做得不夠,甚至沒有對高危部位進行保護。
4.電氣線路安裝不規范。有些企業不重視這塊的安全生產工作,電氣線路布置、安裝不規范、不合理,亂接亂拉,存在蜘蛛網現象,臨時線路就更加突出,這也是事故產生的重要原因。
(三)現場管理因素
根據事故致因理論,不安全狀態和不安全行為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軌跡交叉就會造成事故。因此現場管理對企業安全生產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中小企業的現場管理存在下面些缺點。
1.現場違章操作得不到有效的監管和控制。中小企業的安全員有些是兼職的,自己的工作都忙不完,那還有時間監督別人,上墻的安全生產制度和操作規程得不到有效執行,好象是專門用來給監管部門檢查似的,一問工人三不知,現場監督有名無實。
2.現場作業環境臟亂。車間環境中的通道、采光、消防、設備布局等因素直接影響到事故的發生和事故損失的降低。一些中小企業不注重工具、半成品、成品的分類定置擺放,廢料也沒有及時清走,車間臟亂、隨意擺放,容易造成人員傷害。
3.企業自查自檢環節薄弱,缺乏應急演練。一些企業自查自檢環節薄弱,沒有定期檢查檢測設備設施,讓設備設施帶病作業。一些企業不進行應急演練,一旦發生事故工人不知所措。我們曾經在一個企業做了一次消防演習實驗:第一次演習時工人慌張亂跑,亂成一團,如果是真的發生事故,后果不堪設想。通過講解應急方法后,第二次演練就基本上做到了有序撒離,快速撒離,效果明顯好于第一次,可見,應急演練對減少事故損失是多么重要。
二、事故的防范措施
(一)加強責任意識,增強預防為主的觀念
1.樹立“以人為本、安全發展”理念。企業家要增強企業主體責任意識、社會責任意識,企業的發展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安全發展、科學發展才是企業發展之道。
2.增強預防為主的觀念,做到事前控制。把對事故的預防提前到對隱患的預防上,把對事故的處理提前到對隱患的處理上,就會預防事故發生。
3.樹立隱患即事故的理念。隱患是事故發生的苗頭,是事故發生的前提條件。及時消除隱患因素,就能有效防止事故發生。反之,事故的發生就不可避免。預防事故發生就是要預防隱患發生,消除隱患的存在。
(二)提高職工的綜合素質,消除僥幸、麻痹思想
1.正確認識工作的意義,樹立勞動光榮的神圣理念,珍惜今天和諧安全的環境,始終保持旺盛的精力投入工作。
2.提高員工的安全技術素質,每一位職工都應遵守各種安全生產制度、熟悉自己崗位的安全操作規程,成為本崗位上的生產和安全專家。
3.消除職工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職工存在僥幸心理、麻痹思想就看不到違章的嚴重后果,忽視安全生產規程,有這種心態遲早要發生事故。所以一定要使員工逐步消除僥幸、麻痹、逞能等思想障礙,增強“我要安全”的自覺性。
(三)增加投入,提高企業的本質安全度
1.在生產工藝流程、設備設施設計安裝過程中一定要把人的安全放在首位,不能把設備的產出效能放在首位。
2.企業要圍繞安全質量標準,不斷地進行技術改造、技術創新來提高企業本質安全水平,逐步建立全員、全過程的安全質量管理體系。
(四)建立多層次“專家式”管理體系
1.用安全專業人士管安全:企業管理層里面要有安全管理專業人士;車間里要有專業人士管安全;班組里更要有專業人士管安全。只有懂安全的專業人士才能做到對安全細節了如指掌,才能真正地正確地把各種安全生產制度、操作規程貫徹下去。
2.健全安全監控體系,重點監控高危部位。首先生產工藝流程要上墻,安全關鍵部位要標明,高危部位要一目了然。管理層、車間、班組人員對高危部位、重點部位要心中有數、了如指掌,并熟習具體的防范措施。企業要做到一級督促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橫向到邊,豎向到底,責任落實到每一個員工。
當然安全生產有其自身的多樣性和復雜性,但也有自身的規律可循。只要充分認識和掌握隱患發展、事故發生的規律,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消除隱患,做到事前控制,就會預防事故發生。事故不難防,重在守規章;最大的隱患是違章,最好的預防是守法。
上一篇:搞好安全生產要抓好“四項”教育
下一篇:安全管理“四字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