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座瞬間人口達1700多萬的特大型城市,北京面臨眾多突發公共事件的考驗,如何應對各種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尤其是怎樣保障奧運會期間城市的正常運行,成為整個城市發展面臨的重要課題。
據悉,在北京已建立起應對各種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管理體系。
2003年“非典”期間,“突發事件管理”的概念首次被提出,至2006年10月北京市應急管理體系中確立了“3+2”的應急管理模式:即建立市級應急管理機構、區縣應急管理機構、13個專項應急指揮部這3級應急管理部門,以及市緊急報警服務中心和市緊急救助服務中心。
目前,北京市已編制了各類應急預案6萬余件,初步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覆蓋全市”的北京市應急預案體系。應急預案體系分為市、區兩級。共有六種:總體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應急保障預案、部門應急預案、社會單元應急預案、大型活動應急預案。為完善北京市應急預案體系,提高應急預案的針對性、操作性和實用性,保障第29屆奧運會和第13屆殘奧會安全順利舉辦,北京于2007年2月份開始,在全市啟動奧運期間突發公共事件風險評估工作,建立了科學、規范、完整、系統、動態的應急管理長效工作機制。奧運會的舉行是對一個城市運行的極端考驗。瞬間大量游客、運動員涌入,這就要求政府要把各種復雜情況預想到。“應急預案”的建立一定能提高應對各種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上一篇:張家港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