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環保部門應對環境突發事件,首先要把握應急預案環節,確保及時發現、及時報告、及時反應、及時控制。同時,要加大對污染隱患排查的力度,對查出的污染隱患,由縣政府下達整改通知。還要建立突發環境污染事件應急處理長效管理機制,通過宣傳、技術支持等手段,提高社會防范和處置污染事件的意識和能力。
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故把如何提高環境突發事件應急處理能力推到了前沿,能否及時防范、妥善處理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也是對環保部門工作水平的檢驗。作為基層環保部門的負責人,通過幾年工作實踐,我認為在環境突發事件應急處理上,應認真把握好3個關鍵環節,積極應對,克服麻痹大意思想,使環境突發事件得到有效處理。
一是把握應急預案環節。這個環節很重要也很關鍵。齊河縣在2003年針對可能發生的危險化學品爆炸、有毒化學品泄漏、生態破壞等突發性污染事件,制定了“突發環境污染事件應急預案”,建立健全了環境應急指揮系統,配備了必要的應急裝備和監測儀器,實行部門聯動,確保能夠及時發現、及時報告、及時反應、及時控制,把污染事故解決在萌芽狀態。2004年5月27日,外省一化工廠把10噸含有二甲苯、甲苯、砷、汞等物質的危險廢棄物丟棄到齊河縣華店鄉境內。接到群眾舉報后,齊河縣立即啟動了應急預案,環保、安監、公安等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立即行動起來,妥善處理了這起環境污染突發事件。2005年齊河縣又進一步細化修訂完善了《突發環境污染事件應急預案》,增強了應對突發環境污染事件的敏銳性和責任感。
二是把握隱患排查環節。近幾年,齊河縣加大了對環境污染隱患的排查力度,根據國家環保專項行動和省政府環保專項檢查的部署要求,每年不定期在全縣開展“拉網式”大排查,深入到經濟開發區、飲用水源地、趙牛河流域、重點鄉鎮等重點區域,對各類環境污染隱患進行排查,特別是對重點污染企業和產生危險廢物的單位,采取非常之舉,進行徹底檢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理、早消除。對查出的污染隱患,由縣政府下達整改通知,提出具體的整改目標和措施,并強化監督管理,細化分工,明確責任,在必要時進行駐廠“零距離”監管,全面督促污染隱患的消除。
三是把握長效機制建立落實環節。首先要充分發揮電臺、電視、網絡等新聞媒體的輿論引導和監督功能,加強環保科普知識宣傳,增強群眾自我防護、自救意識,提高黨委、政府及職能部門應對突發環境事故的意識和能力,減輕事故危害;二是通過上門服務、技術支持等著重加強對重點污染企業的培訓教育,提高企業防范和處置污染事件的能力;三是加強對環保專業人員的培訓,使其了解掌握應對處理重大污染事故的技術要求,增強危機感和應對意識,提高業務水平;四是建立健全環境公告、環境污染預警等制度,強化環境信息通報,定期向社會公布重點企業的污染治理情況及可能存在的污染危害等,接受社會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