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毛片姜怡,王局长把白洁做到高潮,japanese19第一次,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聯系方式 | 業務合作 | 會員

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應急處理預案

2009-10-12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0

  為了科學、規范、有力、有序、有效地預防與控制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快速有效地做好對受害人員的救治工作,保護勞動者健康,最大限度地減輕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的危害及其造成的損失,根據國家法律、法規以及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的要求,制定本應急處理預案。

  第一部分  總  則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落實《職業病防治法》、國務院《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和衛生部《職業病危害事故調查處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建立健全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的預警和應急機制,提高應對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的快速反應和應急處理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保護勞動者健康,促進我區經濟的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

  二、工作原則

  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應當遵循“依法管理、預防為主、統一領導、分級管理、條塊結合,以塊為主,職責明確,規范有序,結構完整,功能全面,反應靈敏,運轉高效”的工作原則。

  (一)依法管理、預防為主

  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對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的預防、報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實行依法管理。加強預防職業病危害知識的宣傳和教育,提高勞動者自我防護意識和自救互救技術能力。

 。ǘ┙y一指揮、分級負責

  管委(區政府)負責領導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的處理工作,統一指揮,統籌管理,對全區的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的預防和應急處理工作負總責,并做好應急處理保障工作。

 。ㄈ⿲俚毓芾、快速反應

  發生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時必須堅持現場控制、快速反應和屬地管理,充分整合調配現有資源,組織緊急醫學救援和社會救援機構做好搶救工作。加強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應急隊伍建設,強化化學物質檢測儀器和防護器具以及醫療搶救解毒藥物的儲備,加強培訓演練,增強應急處理能力。

 。ㄋ模┛茖W分析、措施果斷

  對造成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的毒物來源、種類、危險度進行科學分析,全面評估。包括有毒有害的單位名稱、地點、毒物種類、數量、分布、產量、儲量與危險度,以往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的發生情況和發生原因等,以及可參與應急救援單位、人員、裝備情況、分布等。一旦發生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時,即采取果斷的應急措施。

  (五)單位自救與社會救援相結合

  采取單位自救與政府各職能部門的社會救援相結合的形式,密切配合、協同作戰,盡可能避免和減少損失。

  易發生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的單位負責做好本單位各重點目標的救援組織落實和日常管理,發生或者可能發生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時,應當立即采取應急救援和控制措施,并及時報告區衛生行政部門和有關部門。衛生行政部門接到報告后,應當及時會同有關部門組織調查處理;必要時,可以采取臨時控制措施。

  三、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突發公共衛生事故應急條例》和《職業病危害事故調查處理辦法》等法律法規以及《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青島市黃島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四、適用范圍

  在開發區內發生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的用人單位及區各應急處理責任部門均應遵守本預案。

  五、事件分類和預警分級

  按一次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嚴重程度,將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分為特大、重大、一般三類和三個預警等級:

  (一)一級預警(特大事件):發生急性職業病50人以上或者死亡5人以上,或者發生職業性炭疽5人以上的,上報區政府和區衛生行政部門;

 。ǘ┒夘A警(重大事件):發生急性職業病10人以上50人以下或者死亡5人以下的,或者發生職業性炭疽5人以下的,上報區政府和區衛生行政部門;

  (三)三級預警(一般事件):發生急性職業病10人以下的,上報區衛生行政部門。

  如發生急性職業病100人以上或死亡10人以上,則需上報市主管部門。

  第二部分  組織指揮體系及職責

  一、決策領導機構

  根據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的等級,成立不同級別的指揮部,研究決定我區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的重要事項和重大決策。

  二、日常管理機構

  區衛生局是全區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應急處理工作的業務主管部門,具體負責全區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的日常預防工作的業務指導、組織管理與監督檢查;負責事件報告、信息溝通與組織協調工作。

  三、應急指揮和組織體系

  按照事故預警等級,啟動相應的指揮體系。分級設立指揮部,明確其組成和參加部門的職責與任務。事件發生時,指揮部負責全區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的組織管理與協調指揮。

  發生重大以上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時,區政府應當啟動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主要領導擔任總指揮,負責領導、指揮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應急處理工作。

 。ㄒ唬⿷碧幚碇笓]機構的單位及人員組成

  總 指 揮:區政府分管副區長

  副總指揮:區衛生局局長

  成    員:區衛生局副局長

  區公安局副局長

  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副局長

  區交通局副局長

  區發展和改革局副局長

  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

  青島市環保局黃島分局副局長

  青島市質監局黃島稽查分局副局長

  青島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黃島分局副局長

  指揮部辦公室設在區衛生局。

  (二)指揮部職責

  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重大以上)發生后,總指揮或總指揮委托副總指揮趕赴事件現場進行現場指揮,成立現場指揮部,啟動應急預案,批準現場應急方案,組織現場應急處理。負責組織區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應急處理演練,監督檢查區各系統的應急演練。

  (三)各成員單位職責

  1、區衛生局

  區衛生局負責全區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的調查處理和毒物檢測與評價、對遭受或者可能遭受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危害的勞動者組織進行救治、健康檢查和醫學觀察。監督檢查存在或者可能存在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單位制定的應急救援預案;組織全區應急救援模擬演習;負責建立應急救援專家組,組織專家組開展職業健康教育和應急救援咨詢服務工作;負責制定受傷人員治療與救護應急預案;確定受傷人員專業治療與救護定點醫院,培訓相應醫護人員;指導定點醫院儲備相應的醫療器材和急救藥品;負責事件現場調配醫務人員、醫療器材、急救藥品,組織現場救護及傷員轉移;負責統計傷亡人員情況。

  2、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協助衛生局做好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應急救援指揮部的日常工作。協助監督檢查存在或者可能存在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單位制定的應急救援預案;協助組織轄區內應急救援模擬演習;協助組織開展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的調查處理。

  3、區公安局

  對現場進行治安管理,參與事件調查處理。

  4、青島市環保局黃島分局

  負責制定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對周邊環境危害控制應急預案。負責測定事件現場周邊環境危害的成分和程度;對可能存在較長時間環境影響的區域發出警告,提出控制措施并進行監測;事件得到控制后指導現場遺留危險物質對環境產生污染的消除。負責調查重大環境污染事件和生態破壞事件。

  5、青島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黃島分局

  負責有關急救藥品、解毒藥品的研究、生產、流通、使用環節的監督管理,協調急救藥品、解毒藥品的供應。

  6、青島市質量技術監督局黃島稽查分局

  負責制定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等特種設備事件應急預案。提出事件現場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等特種設備的處置方案。

  7、區發改局

  負責制定應急救援物資供應保障預案,負責組織搶險器材和物資的調配。

  8、區民政局

  負責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中有關撫恤優待和烈士褒揚工作;監督落實工作人員傷亡撫恤優待工作,負責轄區見義勇為人員的獎勵和保護工作。

  9、區勞動社會保障局

  負責落實職業病和工傷患者的工傷保險待遇等。

  10、區電信局

  負責應急處理信息化建設和公用通信網、廣播電視網和部門專用通信網等統籌規劃和管理工作。

  四、專業機構與職責

  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應急組織中,相應的指揮部下設辦公室、現場控制組、安全保衛組、監督管理組、專家咨詢組、醫療救護組、流調監測組、信息管理組、后勤保障組、宣傳教育組等專業組,按照各自職責任務落實救援工作。

  (一)辦公室:編制和修訂轄區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應急預案;建立應急網絡體系,明確各有關部門職責;接事故報告后迅速派出人員趕往事故現場,指導建立現場指揮部,組織、聯絡各部門力量處理事件,控制事件蔓延;負責與事件單位、各專業組保持密切聯系,及時向上級報告情況,傳達有關指示精神;檢查督促做好應急處理、信息上報、善后處理以及恢復生活、生產秩序等工作;組織召開事件現場會議;組織做好事故原因分析工作等。

 。ǘ┈F場控制組:由消防、防化、人防、水電氣、急救等有關部門組成。負責進入事件現場,盡快切斷毒物源,采取措施保護現場,防止擴散;迅速修復或更換已破損的設備、儀表等裝置;火災撲救、化學中毒的洗消和處理等。

 。ㄈ┌踩Pl組:由公安交警、治安等部門組成,負責交通、治安、火種管制及安全等。

 。ㄋ模┍O督管理組: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組織與協調全區衛生監督力量,對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的各項防治工作進行執法檢查和行政效能督察;負責事件報告和控制措施落實情況監督檢查。

 。ㄎ澹⿲<易稍兘M:包括從事消防、安全、衛生、環保、化工、防化、院校等部門專家。主要是對各類專業人員進行培訓和咨詢,建立有關數據庫,對化學中毒事件進行評價和建議等。

  (六)醫療救護組:主要負責現場中毒傷員的搶救和搜尋、轉運等,制訂醫療救治方案,整合調配醫療衛生資源,組織協調醫療救治工作;指導醫療機構診斷、治療及搶救工作;監督檢查相關技術標準和規范的落實情況。全區有6所醫療機構,開發區第一人民醫院、黃島中醫院、薛家島醫院、辛安醫院、柳花泊醫院、紅石崖醫院,各醫院各成立一個醫療救護組,組長為院長,副組長為業務副院長,秘書為醫務科主任,每組配10名醫生、10名護士。各醫療救護組車輛、物資配備符合國家《急救車輛配置標準》。

 。ㄆ撸┝髡{監測組:負責現場勞動衛生學調查和化學物質檢測評價等工作。

  (八)信息管理組:負責實時收集、分析境外及國內其他地區職業病危害事件信息;實時收集全區事件、病情及流調信息,并組織專家進行綜合分析及趨勢預測,編寫有關報告資源,為領導提供決策依據;掌握全區醫療衛生狀況,提出防治工作的建議。

  (九)后勤保障組:負責收集、統計、評估應急工作所需物資儲備;保證充足的物資供應和及時調運。

 。ㄊ┬麄鹘逃M:對勞動者開展職業病防治知識和有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加強輿論引導,與有關部門配合共同搞好職業健康教育工作。

  五、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應急程序

  在發生職業病危害事件時,應立即按預案規定的報告時限及時報告,加強信息溝通與傳遞。在做好防護的前提下,按程序開展具體的事件應急處理工作。

  (一)控制毒物來源。防止事件的繼續擴展,及時、有效地采取措施,控制化學物質來源。

 。ǘ⿹尵戎卸救藛T。有序、高效、迅速地進行現場急救與安全轉送傷員,降低傷亡率、減少事件損失。

  (三)做好現場環境檢測評價與污染的清除,消除危害后果。

 。ㄋ模┎檎沂录,估算危害程度。事件發生后應及時調查事件的發生原因和事件性質,估算出事件的危害波及范圍和危險程度,查明人員傷亡情況,做好事故調查處理工作。

  第三部分  預警和預防機制

  一、預防控制

 。ㄒ唬┤粘?刂

  1、用人單位建立職業衛生管理機構,配備職業衛生專業人員,制定并落實預防職業病危害事件的防治計劃、制度和工作實施方案,建立、健全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應急預案。

  2、可能發生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的工作場所應采用有效的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設置報警裝置,配置現場急救用品、沖洗設備、應急撤離通道和必要的泄險區,并為勞動者提供個人使用的個體防護用品。

  3、易發生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的用人單位,應當在醒目位置設置公告欄,公布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應急措施和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檢測結果。

  4、對高毒作業崗位,應當在其醒目位置,設置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預防中毒以及應急救治措施等內容。

  5、用人單位應當定期對工作場所的化學物質進行檢測與評價,對勞動者進行職業健康檢查及職業健康教育工作。

  (二)督導檢查

  1、區衛生局定期派出督查組,對轄區的各項應急工作進行督導、檢查。

  2、衛生監督執法部門要加強有職業病危害用人單位預防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的日常監督管理。

 。1)對用人單位的職業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與用人單位就勞動者反映的有關職業病防治問題進行協調并督促解決。

 。2)對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進行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和醫學觀察工作情況監督檢查。

 。3)對定期開展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工作和職業健康教育工作進行監督檢查。

 。ㄈ⿷碧幹

  發生或者可能發生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時,用人單位應當立即采取應急救援和控制措施,并及時報告區衛生行政部門和有關部門。區衛生行政部門建立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應急處理小分隊,確定成員及負責人,負責現場應急處置和勞動衛生學調查及檢測工作,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確保在接到報告后迅速到達現場,做好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應急處理工作。

 。ㄋ模┽t療救治

  區疾病控制中心報警電話86106566,區衛生局衛生監督所報警電話86882126,區120急救中心配置專門車輛分別用于運送急性職業中毒患者和疑似中毒患者。全區120急救資源實行區域聯動,統一調配。各醫院門(急)診室建立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搶救制度,對有急性職業中毒癥狀的病人及時引導,由年資較高、職業中毒診斷經驗豐富的醫生接診,并實行會診制度和定時隨訪制度,提高對職業中毒病人的診斷治療水平。嚴格執行職業中毒診斷標準和有關制度,結合職業史、現場調查、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等資料進行集體診斷。

  二、事件檢測與報告時限

  發生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的用人單位和首診醫療衛生機構為責任報告人。發生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時,事件發生單位應當立即向區衛生行政部門和衛生監督機構及有關部門報告。首診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在30分鐘內向區衛生局和衛生監督機構報告,同時向職業病診斷機構(青島市職業病防治院)上報《急性職業中毒報告卡》。區衛生監督及職業病診斷機構接到急性職業中毒事故報告后,應做好報告記錄,并立即按時限實施緊急報告。急性職業中毒事故報告的內容應當包括事故發生的單位、地點、時間、中毒人數、死亡人數、可能發生原因、已采取措施和發生趨勢等。特大事件和重大事件應立即向區衛生行政部門報告;一般事件在6小時內向區衛生行政部門報告。區衛生局接到報告后,對特大和重大事件,應立即向管委(區政府)做出報告;對一般事故,區衛生局要定期向區政府做出綜合報告。

  三、事件監測網絡及監測點

  建立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監測網絡,由區衛生局、區衛生監督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各醫療機構及其他相關部門、用人單位構成。全區所有的醫療機構為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的監測點,對發現的職業病危害事件及可疑情況進行實時監測和報告。區衛生監督所和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國內外有關急性職業中毒發病動態進行收集、匯總和分析,建立事件監測評價網絡,定期將監測評價信息進行匯總、分析。

  四、事件調查分工和程序

  事件調查處理中,衛生督監機構負責組織和實施對事件的調查、取證及處理工作;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對事件現場勞動衛生學調查和現場檢測,并及時向衛生監督機構提供現場檢測數據及調查報告,醫療機構負責對中毒人員的救治并配合調查,提供相關的醫學資料。

 。ㄒ唬┬l生監督機構參與事件調查人員要分別對事件現場和中毒人員進行調查。公安部門配合控制事件現場及事故單位有關人員,便于開展調查工作。當發生重大、特大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時,首先接到報告的單位應立即向區衛生行政部門和衛生督監機構報告,并立即組織人員及時控制事件現場,開展救援工作,區衛生監督機構接到報告后要立即派人趕赴現場開展調查處理工作。

  (二)區疾病控制機構接到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的中毒病例臨床診斷或疑似中毒病例的事件報告后,立即組織力量迅速趕赴現場,進行勞動衛生學調查,對臨床診斷及疑似中毒的進行追蹤、掌握有關信息。急性職業中毒勞動衛生學調查時使用統一的《急性職業中毒勞動衛生學調查表》,區疾病控制機構完成勞動衛生學調查后,應在30分鐘內將調查情況上報市疾病控制機構。區疾病控制機構負責進行現場中毒物質的監測分析工作,負責監測毒物擴散范圍,并確定安全區域,以控制事件源頭,阻止毒物繼續擴散,出據《事件調查與檢測分析報告》。區疾病控制機構建立毒物檢測實驗室,承擔急性職業中毒患者體內中毒相關代謝物的檢測復核工作,提供權威性檢測結果。

  五、信息分析、預警和發布

  區衛生局組織成立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預警委員會,由職業衛生、職業病和臨床醫學、心理衛生學、公共衛生管理、經濟學、社會學、法律等專家組成,對事件監測信息進行綜合分析與評估。及時提出事件預警報告,報區政府和區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指揮部決定啟動、變更和結束應急響應。依據有關法律法規,由區衛生局統一向社會發布。變更與結束應急響應的程序和啟動應急響應的程序相同。

  六、信息報送責任制度

  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急性職業中毒病人或者疑似中毒病人時,都應當及時向區衛生行政部門報告,不得隱瞞、緩報、謊報,或者授意他人隱瞞、緩報、謊報。

  第四部分  應急響應

  一、三級(一般事件)響應

 。ㄒ唬┙M織體系  發生事件的區啟動相應的應急響應。啟動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總指揮由區分管衛生工作的領導擔任。指揮部下設辦公室、現場調查與控制組、安全保衛組、監督管理組、專家咨詢組、醫療救護組、信息報告組、后勤保障組、宣傳教育組等,由區應急處理成員單位領導組成。

  (二)防控措施  主要任務是發生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的單位立即組織單位自救,并報告區應急指揮部。各成員單位組成的專業組立即趕赴事故現場,按照各自職責任務分工,立即采取必要措施,減少事件損失,防止事件蔓延、擴大。主要包括:根據事件情況,及時控制化學物質來源,對現場傷員的搜救、搶救傷員及事件后對被污染區域的洗消工作等;開展現場及周圍人員進行防護指導等工作;完成勞動衛生學調查處理和毒物檢測與評價及相關勞動者的健康檢查和醫學觀察工作;對事件單位周圍大氣、水體、土壤等環境的即時監測工作;對中毒人員根據病情和中毒的特點進行現場緊急診斷救治(企業醫學救援機構、120醫學救治機構)、分類、并護送重傷人員至就近醫院(綜合醫院急診科)進一步診斷和治療。

  區應急指揮部及時向上級指揮部報告事件處理情況,必要時請求上級應急救援指揮部給予支援。

  二、二級和一級(重大和特大事件)響應

 。ㄒ唬┙M織體系  區衛生局提出二級、一級事故預警后,報請區政府和指揮部決定,啟動二級、一級應急響應。啟動區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應急指揮部,總指揮由分管區長擔任。指揮部下設辦公室、現場調查與控制組、安全保衛組、監督管理組、專家咨詢組、醫療救護組、信息管理組、后勤保障組、宣傳教育組等,分別由區各相關部門成員單位領導組成。

  區各有關部門、各醫療機構啟動相應的應急響應。啟動區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應急指揮部,總指揮由分管區長擔任。指揮部下設辦公室、現場調查與控制組、安全保衛組、監督管理組、專家咨詢組、醫療救護組、信息管理組、后勤保障組、宣傳教育組等,分別由區各相關部門成員單位領導組成。

 。ǘ┓揽卮胧  主要任務是發生事件的單位立即組織單位自救,并向區應急指揮部報告。區各成員單位組成的專業組立即趕赴事件現場,按照各自職責任務分工,落實應急救援工作。區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應急指揮部,立即組織開展應急工作,統一指揮協調區應急指揮部及各相關部門人員立即開展如下工作:根據事件情況,在緊急狀態下進行現場控制化學物質來源,對現場進行滅火、防爆等措施落實;實施現場傷員的搜救、搶救傷員及事件后對被污染區域的洗消工作等;對現場及周圍人員進行防護指導、人員疏散及周圍物資轉移等工作;布置安全警戒,禁止無關人員和車輛進入現場,在人員疏散區域進行治安巡邏;完成勞動衛生學調查處理和毒物檢測與評價及相關勞動者的健康檢查和醫學觀察工作;對事件單位周圍大氣、水體、土壤等環境的即時監測工作;在現場附近的安全區域內設立臨時醫療救護點,對中毒人員根據病情和中毒的特點進行緊急救治并護送重傷人員至就近綜合醫院進一步治療。

  三、結束響應

  對于一般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經區衛生局報管委(區政府)批準,本次應急響應結束。

  對于重大和特大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由區重大和特大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提出報告,經管委(區政府)批準,本次應急響應結束。

  四、現場信息的采集

  (一)事件現場信息

  主要包括:原料、產品、中間體、工藝流程以及反應式、壓力、溫度、操作步驟等生產情況;事件現場的面積、布局、通風排毒防護設施的安裝、生產設備現狀;感官觀察現場發生中毒事件的危險物的氣味、顏色、狀態;在現場未經清理時,生產環境中該化學物質檢測情況,如現場已經改變,模擬現場試驗結果;根據以往該企業或類似用人單位的類似事件進行比較情況等。

  (二)個案調查信息

  主要包括:對事件單位負責人、生產現場負責人、同工種現場操作人員、目擊者進行個案調查情況;了解事件發生經過的各個環節,包括時間、地點、人物、過程情況;了解生產設備、防護措施(通風排毒設施、自動報警裝置、個人防護用品)、規章制度、崗位培訓和管理狀況等。

 。ㄈ┲卸救藛T救治、診斷情況

  主要包括:救治醫院和接診醫生收治中毒人數、病人中毒癥狀、醫院的搶救措施及初步診斷,病歷記載情況,對意識尚清醒的中毒患者做個案調查情況(如中毒病人姓名、性別、年齡、職業工齡、當時勞動條件、操作情況、個人防護用品的使用情況、事件發生時感覺和印象)等。

  五、網絡建設與共享

  區衛生局和區電信部門負責公共衛生信息體系建設與管理。利用現有的網絡平臺,建設覆蓋區衛生行政部門、疾病控制機構、各醫療衛生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公共衛生信息網絡,整合全區公共衛生信息資源,形成統一的公共衛生信息網絡平臺,實現全區公共衛生信息資源共享。區衛生局組織專家加強對公共衛生信息進行綜合性分析,為領導決策提供及時、準確、全面的信息資料。建立現代化決策指揮網絡,實現決策和指揮信息的快速傳遞和反饋,提高快速反應能力。

  六、信息發布與新聞報道

  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全區有關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信息,由區衛生行政部門統一審查后,報區政府按程序統一向社會發布。

  第五部分  后期處置

  一、善后處理

  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控制后,由消防部門負責污染物的收集、清理和洗消工作;由疾病控制和環保部門負責周邊大氣、土壤、水源環境污染危害控制效果的評價工作;衛生部門負責中毒和疑似中毒患者的職業病診斷與治療工作;電信部門負責事故單位的通信暢通;民政部門、勞動保障部門負責妥善做好中毒職工和受害(包括工傷等)人員的善后補償、保險工作;建設部門負責對被破壞的設施及建筑實施搶險救援工作等。

  二、事故調查報告撰寫和基本格式

  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調查報告的撰寫工作由區衛生督監機構負責,根據調查資料和醫療單位初步診斷及現場監測結果確定事件原因,應在24小時內將調查情況向區政府及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和衛生督監機構匯報。

  職業病危害事件調查報告基本格式包括:標題(包括文號);主送單位;事件梗概(時間、地點、嚴重程度);事件經過描述;現場調查、毒物檢測和臨床資料;事件原因分析;對事件的處理意見和法律依據;經驗教訓及防止事件再發生的建議;報告單位(章)、日期;報送單位等。

  第六部分  保障措施

  一、通訊與信息保障

  建立通信系統維護以及信息采集等制度,確保事件應急期間信息通暢。參與事件應急的所有成員單位均應明確通訊方式,分級聯系方式,并提供備用方案和通訊錄。同時,為提高工作效率,適當配備車載電話、對講機、固定無線臺等。

  二、應急救援與裝備保障

  (一)職業醫學救援裝備

  主要包括隔絕式防毒面具;過濾式防毒面具(包括:配備各類濾毒罐、綜合防毒、有機氣體、酸性氣體、CO、氯、氨、汞等有毒氣體);隔熱服(阻燃服)及各類全身防毒衣(66型、82型等);防毒圍裙、手套、靴套;供氧氣設施;人工呼吸機;心臟除顫器;各類特殊中毒急救藥品和常規急救藥品及器材(一次性注射器、輸液器等);止血、包扎、固定器材及藥品;皮膚消毒劑洗消劑(器材、地面);救護車輛;安全帽、擔架等。

 。ǘ┕こ虛岆U裝備

  主要包括防爆工具(各類規格:錘、鉗、鏟、鑿、扳手等);專用堵漏器材(各類夾具、止漏塞等);千斤頂;鼓風機送風裝置;救援繩(6m、18m)及皮尺。

 。ㄈ┒疚餀z測裝備

  主要包括多種有毒氣體監測分析儀;檢毒箱;化驗箱;毒物(如CO、可燃氣、H2S甲烷、氰化氫、氯氣、SO2、氨氣、氮氧化物等)檢測分析報警器;氧氣測定儀;便攜式毒物測定箱(包括:采樣器、各類有毒氣體偵檢管);風向風速儀;防爆應急燈(手電)等。

 。ㄋ模┈F場調查設備與用品

  主要包括專用車輛(配備救護頂燈、車載通訊工具、辦公用品等);監督文書,包括現場檢查筆錄、調查筆錄、衛生行政控制決定書、封條等;現場勞動衛生學調查表等;照相機、攝像機、錄音機(筆)等取證設備;監督員的個人防護用品:防毒口罩、防護服、防護靴、防護手套、呼吸器等相關的防護用品;應急燈和警示帶等。

 。ㄎ澹┙煌ㄟ\輸裝備

  主要包括掌握轄區內各類交通運輸工具(如指揮車、化救車輛、洗消車、沐浴車、搶險車、檢測車、救護車等)數量、分布、功能、使用狀態等信息,駕駛員的應急準備措施,征用單位的啟用方案,交通管制方案和線路規劃。

  (六)醫療衛生保障

  調查掌握轄區內醫療救治資源分布,救治能力與專長、疾控機構能力、及其各單位的應急準備保障措施以及調用方案等。

 。ㄆ撸┲伟脖U

  掌握應急狀態下治安秩序的各項準備方案,包括警力培訓、布局、調度和工作方案等。

  (八)經費保障

  區、街兩級財政部門按照財政分級負擔的原則,為防治工作提供資金保障。

  三、物資保障

 。ㄒ唬﹨^建立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應急處理物資儲備庫和生產方案。區衛生行政部門編制物資儲備明細表,并根據事件等級分別測算不同物資儲備的需求量及其配比。儲備庫著重儲備一次性防護服、重型防護服、解毒藥劑、檢驗試劑、快速理化檢驗和采樣車等物資。

  (二)事件發生時,區政府根據事故處理需要,可以征用社會物資并在全區范圍內進行統籌使用。

 。ㄈ┧形镔Y的使用實行審批制,專人負責,嚴格審批。

  四、人力資源與技術儲備

  依托相應的科研機構,加強技術儲備;建立相應的技術信息系統,成立相應的專家組,提供多種聯系方式,并組織有關機構和單位開展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的預警、預測、預防和應急處置技術研究;做好臨床診斷試劑和解毒藥物的研制、中毒患者體內毒物代謝產物和現場化學物質快速檢測分析方法的檢測分析研究工作。

  五、宣傳培訓與演習

  制訂和落實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應急處理的培訓計劃,加強對指揮部門、救援隊伍的平時應急訓練、培訓與演習,提高指揮能力和救援水平,檢查各專業隊應付可能發生的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的各種緊急情況的適應性及相互支援與協調程度。

  (一)區衛生局負責組織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的預防知識宣傳及人員技術培訓。對衛生行政管理人員、醫療衛生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衛生監督機構業務人員進行法律、法規、規章及事故監測信息報告工作流程等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訓。組織對街道衛生保健人員和衛生防病人員進行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的防治知識和技能的培訓。

  (二)全區每年組織開展1次事件應急模擬綜合演練,檢驗并提高應急指揮體系、信息報告體系、衛生監督與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和應急救治體系的應急處理能力。

  第七部分  附則

  本預案適用于全區所有用人單位突發職業病危害事件防治工作。根據本預案,在生產和工作中,接觸高毒物質的單位均應制定相應的工作預案。

  附件1: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突發職業病應急處理指揮部

  總 指 揮:區政府分管副區長

  副總指揮:區衛生局局長

  成    員:區衛生局副局長

  區公安局副局長

  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副局長

  區交通局副局長

  區發展和改革局副局長

  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

  青島市環保局黃島分局副局長

  青島市質監局黃島稽查分局副局長

  青島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黃島分局副局長

  指揮部辦公室設在區衛生局。

  附件2: 救援裝備及責任單位

救援裝備

責任單位

過濾式防毒面具

區衛生局衛生監督所

隔熱服、防毒衣

區衛生局衛生監督所

人口呼吸機

開發區第一人民醫院

黃島中醫院

心臟除顫器

開發區第一人民醫院

黃島中醫院

中毒急救藥品、急救器材

開發區第一人民醫院

黃島中醫院

檢毒箱、化驗箱

區疾病控制中心

有毒氣體監測分析儀

區疾病控制中心

氧氣測定儀

區疾病控制中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墨脱县| 陈巴尔虎旗| 许昌县| 攀枝花市| 蒙城县| 施秉县| 宁国市| 新蔡县| 新宁县| 三江| 吴川市| 聂荣县| 泾源县| 中西区| 常山县| 保定市| 霍州市| 嘉定区| 嫩江县| 灵璧县| 奉贤区| 文化| 曲沃县| 大化| 长寿区| 利川市| 东安县| 南乐县| 沈阳市| 静安区| 交口县| 镇康县| 凤凰县| 平阴县| 昔阳县| 固原市| 遂平县| 卢龙县| 剑川县| 龙泉市| 黔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