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毛片姜怡,王局长把白洁做到高潮,japanese19第一次,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聯系方式 | 業務合作 | 會員

南江縣發展改革綜合應急預案

2009-11-23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0

  1、總則

  1.1編制目的

  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之間的關系,保障國民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及時應對各類突發公共事件以及緊急狀態,快速有效地開展應急協調工作,維護經濟秩序和社會穩定。

  1.2編制依據

  《國防法》、《防空法》、《防震減災法》、《價格法》、《傳染病防治法》,《民用運力國防動員條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國家發展改革委綜合應急預案》和《四川省國民經濟動員辦法》、《四川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巴中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南江縣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等法律法規及規范性文件。

  1.3工作范圍

  1.3.1組織經濟領域異常情況的監測預警、應急處置和恢復階段經濟政策的制定;建立宏觀經濟監測、預警及應急機制;負責經濟運行的監測、預測和調節,參與搞好煤電油運等生產保障要素及重要原材料的供需銜接和應急調度;監控糧食、棉花、食糖、藥品和重要物資等應急儲備資源;提出突發公共事件以及緊急狀態恢復階段經濟政策建議。

  1.3.2參與應對重大自然災害、重大事故災難。負責協調重要物資的應急生產,會同有關部門搞好應急調運等;必要時報請縣政府向國家和省、市提出動用國家和省儲備建議并按國務院、省政府、市政府決定組織實施,會同有關部門保障糧、棉、食用油、糖和煤、電、油、重要原材料以及醫藥用品等重要物資的有效供應。

  1.3.3參加應對突發社會安全事件。組織物資保障和國民經濟動員,制定緊急狀態或戰時保障社會基本生活和經濟運行秩序的對策。

  1.4工作原則

  預防為主、防患未然;集中決策、統一指揮;體制完備、運行有序;反應快速、措施到位;分工負責、形成合力;精干高效、保障有力。

  2、組織體系

  2.1組織機構

  縣發展改革委應急指揮體系由應急協調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專項工作組構成。主要針對突發公共事件以及緊急狀態預警、預防、緩解、應對和恢復各階段工作,實施全過程管理,形成集中決策、統一指揮的快速高效工作機制。

  2.1.1縣發展改革委成立“應急協調領導小組”(簡稱領導小組),統一領導指揮全委應急工作。

  領導小組職責:根據國家、省、市和縣委、縣政府決定,參與應對各類突發公共事件以及緊急狀態的處置工作。在應急響應狀態下轉為“應急協調指揮部”,領導指揮全委開展各項應急工作。綜合分析經濟領域各類預測預警信息,正確判斷有可能發生的突發公共事件以及緊急狀態,評價其影響范圍、程度以及連鎖反應,提出應對措施建議報告縣政府,并根據縣政府決定組織實施。

  領導小組組長由委主任擔任;副組長由副主任擔任;成員由有關股室主要負責人組成,成員范圍根據應急工作需要實行動態調整。

  2.1.2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作為領導小組的辦事機構。辦公室設在國民經濟綜合股,各有關股室各司其職,分工協作,加強溝通,形成合力。

  辦公室職責:負責與國家、省、市銜接應急物資儲備的綜合管理和使用工作,會同有關部門建立健全全縣重要應急物資監測網絡、預警體系和應急物資生產、儲備、調撥及緊急配送體系;主要負責應急機制的基礎建設和日常管理;組織制定應急工作預案,根據需要報請縣政府向國家和省、市提出動用國家、省、市儲備物資建議;建設并管理應急指揮調度網絡;匯總有關突發公共事件以及緊急狀態的分析預測、預警信息等,提出應對突發公共事件以及緊急狀態的經濟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建議,負責管理應急專項資金。在應急響應狀態下轉為“應急協調指揮部辦公室”。

  辦公室主任由領導小組一名副組長兼任,綜合股股長任常務副主任,有關股室主要負責人任副主任。

  2.1.3領導小組辦公室設立若干“專項工作組”。根據委內職能分工和應急工作需要,分別負責制定工作預案,監控協調相關應急資源,服從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的統一指揮。在應急響應狀態下,分工負責重要物資和商品儲備、經濟政策調控、產業政策協調等有關專項應急工作。

  2.2應急機構運轉原則

  2.2.1依法行政。應急指揮協調工作要以法律法規為依據,建立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與工作規則。

  2.2.2資源共享。為適應突發公共事件以及緊急狀態時間、類型、程度和范圍具有不確定性的特點,對由縣發展改革委負責管理的物資、商品、信息等資源要及時溝通情況,保證應急調用及時有效。

  2.2.3分工協作。按照應急工作的總體要求,在現有機構和職責基礎上,合理確定應急分工協作關系,實現應急工作機制與現有股室職能分工的有機結合,體現分工負責特點和效率優先原則,發揮全委應急協調整體優勢。

  2.2.4協同配合。在縣發展改革委應急體制建構和信息平臺建設中,留有橫向和縱向接口,牽頭事項做好組織協調,參與事項積極溝通配合;建立應急預案聯系制度和應急信息溝通機制,建立與國家、省、市發改委和縣級相關部門、重點企業的信息傳遞渠道以及預案備案制度,開展交流和培訓。

  3、監測預警機制

  3.1監測預警信息

  建立和完善和各類信息監測預警機制,重點做好宏觀經濟、市場價格、經濟運行動態等監測預警工作,及時發現異常情況,提出監測預警報告。

  3.2監測預警報告

  3.2.1報告內容

  監測預警范圍內異常現象,異常原因初步分析,動態趨勢判斷(消失、持續、擴大),預防措施建議。如異常情況由突發公共事件以及緊急狀態引發,則報告發生的時間地點,主要過程,已產生的影響和損失,有關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當前事態受控制程度和發展態勢預測,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以及應對措施建議等。

  3.2.2報告程序

  縣發展改革委有關股室(專項工作組)按分管領域及時向領導小組辦公室報告監測預警情況、突發公共事件以及緊急狀態有關重要信息,立即如實向縣政府和縣應急辦報告,并按規定程序在2小時內向市發改委作出書面報告。縣有關部門和行業組織(協會、聯合會等)在發現異常情況后,可以直接報告縣發展改革委。

  3.3預警行動

  3.3.1領導小組辦公室在接到關于異常情況報告或預警信息后,立即組織有關專家進一步分析判斷,評估措施建議并協調落實;繼續跟蹤動向,重大情況及時向領導小組報告,并組織提出預防處置的有關措施建議。

  3.3.2領導小組根據監測預警報告以及辦公室的建議,綜合判定事態性質和程度,確定響應級別,發出預警信息,采取預防、緩解措施。

  4、應急響應

  4.1應急響應級別和啟動條件

  根據突發公共事件以及緊急狀態的緊急程度和影響范圍,參照國家、省、市發改委應急響應級別設置,南江縣發展改革委應急響應狀態設定為四種模式:

  4.1.1 Ⅰ級警戒應急響應(全縣應急狀態)

  適用于達到特別嚴重程度的突發公共事件以及緊急狀態。啟動條件為:突發公共事件以及緊急狀態未得到有效控制,或者突發性、破壞性很強,嚴重威脅全縣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秩序,地方或部門應急措施已難于控制事態發展;縣委、縣政府決定啟動全縣性應急措施(啟動總體預案或專項預案),成立統一指揮機構,縣發展改革委決定動員全部力量,采取多種綜合及專項應急措施。實施Ⅰ級警戒應急響應狀態時,啟動全部應急指揮系統,并視需要增加新的專項工作組。

  4.1.2 Ⅱ級警戒應急響應(局部應急狀態)

  適用于達到嚴重程度的突發公共事件以及緊急狀態。啟動條件為:突發公共事件以及緊急狀態的影響已經明顯擴散,有關地方或部門的應急措施未能有效控制局面,縣里根據有關地方和部門要求做出支援決定(如動用縣級儲備等)或啟動專項預案,縣發展改革委領導小組要求辦公室、相關專項工作組采取針對性應急措施的情形。實施Ⅱ級警戒應急響應狀態時,啟動指揮部、辦公室和物資保障、市場穩定等專項工作組,根據需要啟動社會和產業等方面的專項工作組。

  4.1.3 Ⅲ級警戒應急響應(預警準備狀態)

  適用于較重程度的突發公共事件以及緊急狀態。啟動條件為:突發公共事件以及緊急狀態已對個別地方產生較大影響,擴散態勢尚不明朗,地方或部門已采取相應措施(啟動地方預案或部門預案);但領導小組根據有關地方或部門報告或監測預警信息,研究認為有繼續擴散的可能性,在縣里做出明確決定前,需要辦公室和有關專項工作組加強監測預警分析,提前采取預防性措施、應要求采取配合支援措施或準備采取應急措施的情形。實施Ⅲ級警戒應急響應狀態時,主要啟動辦公室及相關專項工作組。

  4.1.4 Ⅳ級警戒應急響應(密切關注狀態)

  適用于一般程度的突發公共事件以及緊急狀態。啟動條件為:突發公共事件以及緊急狀態僅對個別地方產生影響,地方或部門已采取相應措施,但未排除擴散可能性;領導小組根據已掌握情況,研究認為有預防擴散的必要性,需要辦公室和有關專項工作組加強信息收集、密切關注事態,準備采取預防性措施的情形。實施Ⅳ級警戒應急響應狀態時,主要啟動辦公室及個別專項工作組。

  4.2應急指揮工作流程

  4.2.1應急協調指揮部(領導小組)

  遵照縣委、縣政府的指示,組織執行交辦的重大應急任務;根據應急工作需要,在職責范圍內做出具體實施過程中相關重要決策。

  4.2.2指揮部(領導小組)辦公室

  根據突發公共事件以及緊急狀態的特點,會同有關方面及時向指揮部提供有關背景資料,包括災害或事態情況,預測影響范圍和持續時間、提交相關預案及對策建議等。根據預案迅速啟動應急辦公和通訊系統,實施24小時值班,建立工作聯系網絡。提出動用縣級儲備物資的建議,指揮部研究確定后報縣政府批準并組織實施。組織和實施應急物資緊急供應,根據需要組織重要物資應急生產調運,辦理有關費用的預算、結算事宜。

  4.2.3專項工作組

  根據指揮部的決策和指令,委內有關股室在指揮部辦公室統一組織協調下,結合具體突發公共事件以及緊急狀態的特點,按照快速、有序、準確、高效的要求,分別做好職責分工范圍內的有關專項任務落實工作。迅速編制儲備物資或商品調用方案,落實品種、規格、數量和具體單位;迅速分析突發事件對宏觀經濟以及重點產業的直接和間接影響,提出財政、稅收、價格、投資、貿易以及產業政策、運行調節等不同層面的調控措施建議。各有關股室必須及時把握和報告專項工作進度動態,保證全委應急協調機制高效運轉和應急保障任務如期完成。

  4.3重點專項工作

  4.3.1物資供應保障

  在應急響應狀態下,根據應急工作對特定物資的緊急要求,物資保障專項工作組負責重要物資緊急供應的綜合協調工作,確保應急物資按要求供應。

  4.3.2其他專項工作

  根據應急工作需要,指揮部(領導小組)可以要求有關股室參加或組建專項工作組,應對突發公共事件以及緊急狀態中的有關特定工作,通訊和煤電油氣運保障執行通訊、煤電油氣運保障專項預案。

  4.4 應急崗位實行自動代位制度

  為避免應急響應期間指揮與控制的中斷或延誤,指揮部(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專項工作組的工作人員,按任命順序自動代位履行職責;參與應急工作的有關股室按行政任命順序自動代位履行應急工作職責。

  5、恢復與重建

  5.1應急結束

  5.1.1突發公共事件以及緊急狀態得到有效控制,導致次生、衍生事件隱患得到消除,事態得到平息,各方反映趨于平靜,經應急協調領導小組確認和批準,可宣布應急狀態結束。

  5.2善后處理

  5.2.1會同有關部門積極制定恢復和重建工作建議,并及時報請縣政府批準組織實施。

  5.2.2認真做好總結備案。客觀評價接警、反應、實施、指揮執行情況,及時總結經驗和教訓,為加強和改進應急管理、完善應急預案、健全應急處置和救援體系提供有益的借鑒。

  5.2.3做好事件調查。查明事件經過、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情況,查明事件起因和性質,明確事件責任,提出防止事件再次發生的措施建議,起草并向縣政府提交事件調查報告。

  6、應急工作保障

  6.1應急信息保障

  6.1.1建立應急指揮調度計算機平臺,整合、銜接現有監測、預警及儲備管理等系統,形成精干高效的應急指揮網絡,實現信息資源共享。

  6.1.2各股室結合應急工作需要,加強與國家、省、市和縣有關部門以及有關行業協會、相關重點企業的信息溝通,及時收集、跟蹤動態信息。

  6.2應急技術與法律保障

  建立縣發展改革委應急工作專家數據庫,為各項應急工作提供技術、法律等方面的支撐。

  6.3應急資金與后勤支持保障

  6.3.1將應急工作資金納入部門預算,實行專款專用,用于應急措施研究,編制應急預案,開展相關應急教育培訓、應急物資生產能力儲備管理、應急調度系統建設等。

  6.3.2應急響應期間所發生的儲備、采購(進口)、征用、補償和賠償費用不足時,按實際需要額向財政部門申請特別應急專項經費。對企業在緊急情況下,為服從應急需要而遭受的經濟損失,按國家有關法律規定給予適當補償。

  6.3.3應急響應期間應確保所需物資供應,保證所發生的儲備、采購(進口)、征用、補償和賠償等費用及時到位。特別緊急時,可行使緊急征用權。

  6.3.4縣發展改革委相關股室和直屬單位,要及時做好應急指揮相關后勤支持保障工作。

  7、信息發布

  按照《南江縣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的有關規定,在辦公室統一組織下,新聞宣傳工作組(辦公室)負責新聞發布的策劃和組織工作,并會同有關股室提出新聞發布方案,報指揮部批準后實施,其他部門工作人員未經批準不得對外接受采訪或發布信息。

  新聞發布內容框架

  (1)突發公共事件及緊急狀態基本情況(包括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范圍、主要過程、已產生的影響和損失等);

  (2)上級部門和有關領導關于應對事件的指示;

  (3)有關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當前事態受控制程度和發展態勢預測;

  (4)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以及進一步采取應對措施計劃與建議;

  (5)需要澄清或說明的問題。

  8、附則

  8.1名詞術語

  8.1.1本預案所稱應急,是指為避免或減少突發公共事件以及緊急狀態造成巨大生命財產損失以及沖擊社會經濟和居民生活的正常秩序,采取有效預防、緩解、應對和恢復措施的全過程。

  8.1.2本預案所稱突發公共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重大財產損失、重大生態環境破壞和對全縣或者一個鄉(鎮)的經濟穩定、政治安定構成重大威脅和損害,有重大社會影響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緊急事件。主要包括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突發社會安全事件。

  8.1.3本預案所稱緊急狀態,是指突發公共事件及其連鎖反應在社會經濟領域突然產生的大范圍急劇嚴重損害或嚴重威脅,已經或極有可能造成經濟社會秩序持續紊亂,危及經濟社會安全,必須由政府采取非常規措施迅速消除、抑制、緩解全社會所遭受的破壞性影響,全面恢復正常社會經濟秩序的情形。

  8.2預案管理與更新

  預案按部門規范性文件管理。綜合應急預案由綜合股組織起草和修訂,單項應急預案由綜合股協調有關股室(專項工作組)起草和修訂。預案公布后,根據需要組織不定期評審,適時修訂部分或全部內容,評審間隔不超過一年。預案每三年更新一次。

  8.3獎勵與責任追究

  8.3.1對應急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人員,應當給予表彰和獎勵。

  8.3.2對應急工作中擅離崗位、玩忽職守、失職瀆職的人員,按照有關規定追究責任。

  8.4與省、市、縣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的關系

  縣發展改革委綜合應急預案是我縣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體系的組成部分,是縣應急預案實施的重要基礎,有關預警機制響應程序參照國家、省、市發展改革委綜合應急預案制定。

  8.5制定與解釋部門

  本預案由縣發展改革委組織制定并解釋。

  8.6預案實施和生效

  本預案自正式發布之日起實施。


主站蜘蛛池模板: 拉萨市| 四会市| 沿河| 宝鸡市| 怀远县| 清徐县| 渑池县| 白河县| 湖口县| 六盘水市| 阿鲁科尔沁旗| 凉山| 宽城| 闽侯县| 西平县| 普格县| 开平市| 澄迈县| 大丰市| 合肥市| 临夏市| 安乡县| 从江县| 伊金霍洛旗| 墨玉县| 横峰县| 松江区| 辉南县| 密云县| 斗六市| 连江县| 漠河县| 勃利县| 长兴县| 贡嘎县| 罗田县| 蒙阴县| 砀山县| 新巴尔虎右旗| 汉寿县| 奈曼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