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況
(一)區域概況
第一冶煉廠位于銅陵市銅官山區金山西路,中心區地理座標東經117º43′38″,北緯30′84′24″。銅陵地處安徽省中南部,長江南岸,屬北亞熱帶濕潤性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溫16.2℃,極端最高氣溫40.2℃,極端最低氣溫-11.9℃。年平均降水量1364.4毫米,年內分配不均,春夏雨季降水約占全年的70%。年主導風向為東北風,冬季以東北風為主,夏季以西南風為主,平均風速3.1米/秒。
本廠處于掃把溝工業區,同時位于銅陵市水源上游,污水排入狼尾湖,再排入長江,污水排放執行GB8978-1996《污水綜合排放標準》的一級標準,制酸廢氣排放執行GB16297-1996《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三級標準,工業爐窯大氣污染物排放執行GB9087-1996《工業爐窯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的三級標準。本廠東南與銅官山化工公司毗鄰,北與金隆銅業公司緊連,西南靠狼尾湖,東北門臨金山路,距長江0.5km,一冶廠區周圍情況詳見附圖1。
(二)危險(污染)源情況
1、生產狀況
第一冶煉廠是隸屬于銅陵有色金屬(集團)公司的二級廠礦,始建于1951年,1953年5月1日正式投產,是新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座粗銅冶煉廠。50年來,一冶累計生產粗銅97萬噸、硫酸261萬噸,實現工業總產值(90年不變價)104億元,并培養和輸出了3500名有色冶金專業人才和生產技術骨干,為我國有色金屬工業和地方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工廠經過9次大的改、擴建,由原設計年產粗銅2000噸,采用燒結機——敞開式鼓風爐——轉爐吹煉工藝流程發展到如今已具備年產粗銅3萬噸,硫酸7萬噸的生產能力,主要工程改為密閉鼓風爐富氧熔煉、轉爐吹煉、冶煉煙氣接觸法制酸,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處于同行業、同工藝領先水平。
工廠業有員工700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40人。工廠一線職工采取四班三倒的作息時間上班,白天全廠上班人數近350人,晚上上班近120人。工廠現有固定資產原值6603萬元,凈值4265萬元。工廠占地11.8萬平方米。主業設鼓風爐、轉爐、硫酸、原料、制氧五個生產車間,另設15個部室。廠內還有分流實體和集體企業。分流單位協力公司有員工350人,集體企業金化公司員工近600人。主導產品為粗銅,另利用煙氣綜合治理副產98%硫酸,全由集團公司統一銷售。
2000年底和2001年上半年,我廠廢水和尾氣分別實現達標排放。目前,工廠所有污染治理設施正常運行,污染物均能正常達標排放。2002年被定為銅陵市清潔生產審計試點重點企業,現在全廠上下以開展清潔生產為主線,努力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實現節能、降耗、減污、增效,早日完成“清潔效益型工廠”目標。廠區布局情況詳見附圖2:廠區總平面布置圖。
從分布圖看出,生產工藝布局較為緊湊,人員從東大門(1號門)進入廠區,車輛從東小門(2號門)進入廠區。從大門進入,左右是辦公樓,前行200米,進入生產區。在生產區,銅、硫系統劃開,互不干涉。廢氣和事故排放煙囪靠近西邊空地,硫酸大罐位于最西邊的原料庫附近。工廠產品生產工藝整體布局比較合理,從安全、環保的角度考慮了各方面因素。
2、正常狀況下污染物排放情況
⑴工藝流程圖
(詳見附圖3:主工藝流程圖)。由工藝流程圖可知,我廠主要污染物廢水產生于制酸生產過程,廢氣產生于銅生產過程。
⑵主要污染物
正常生產情況下,第一冶煉廠主要廢氣污染因子有SO2;廢水排放量為7000噸/日,主要污染為As、Cu、PH;固體廢物為冶煉渣、污酸污水和廢氣處理過濾渣,前者已實現100%的利用率、零排放,后者已妥善處置。近年廢水、廢氣監測結果詳見表1。
表1 主要污染物排放情況表
污染物種類 |
污染物名稱 |
排放濃度 |
排放量 |
達標情況 |
排放去向 |
廢水 |
PH |
6.86~7.90 |
369.7m3/h |
達標 |
狼尾湖 |
Cu |
0.35mg/l |
達標 | |||
廢氣 |
SO2 |
820mg/m3 |
40.4kg/h |
達標 |
排空 |
3、危險品情況
我廠主要危險品為強腐蝕性物質98%硫酸,年生產量為7萬噸左右,長期儲存量為5000t。其主要情況見表2。
表2 硫酸技術說明表
品名 |
硫酸 |
別名 |
濃硫酸 硫鏹水 |
英文名 |
Sulfuric acid, Hydrogen sulfate | |
理 化 性 質 |
分子式 |
H2SO4 |
分子量 |
98.08 |
熔點 |
10℃ |
沸點 |
340℃ (分解) |
相對密度 |
3.4(空氣) 1.8(水) |
蒸氣壓 |
0.13kPa (1460℃) | |
外觀 氣味 |
純品為無色無味透明油狀液體,一般為黃色、黃棕色或混濁狀;低溫易結晶。 | |||||
溶解性 |
與水混溶。 | |||||
穩定性和 危險性 |
危險性:強烈的腐蝕性和吸水性。遇水大量放熱,可沸濺;遇易燃物(如苯)或可燃物(如糖、纖維素)接觸會發生劇烈反應(強氧化性),甚至燃燒,生成有毒煙霧(氧化物);強酸,加熱時產生酸霧,遇堿發生猛烈反應;稀酸腐蝕常用金屬生成氫氣,易爆。 | |||||
儲存 方式 及數量 |
年生產量為7萬t左右,用酸罐長期儲存量為5000t | |||||
毒 理 學 資 料 |
硫酸接觸皮膚,便立刻遭到灼傷,進入眼內會使眼睛失明,喝入硫酸造成內部器官嚴重損害或死亡。經常吸入硫酸蒸氣或酸霧會引起慢性呼吸道病或支氣管炎。 中毒表現: 短期接觸對眼睛、皮膚和呼吸道有很強的腐蝕性;吸入其氣溶膠可能引起肺水腫。 反復或長期接觸氣溶膠可能損傷肺部,還有發生牙齒腐蝕的危險。 水生生物毒性: 強酸性對水生生物有有害影響。 |
二、潛在危險性評估
一冶能夠產生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環節只有生產設備事故和硫酸儲罐事故,其產生的污染物分別為二氧化硫、硫酸霧和98%硫酸,前者涉及的范圍隨天氣狀況影響較大,一般形成長約3千米、寬約50米的污染煙帶,只有在煙帶范圍內的動植物才有影響,后者的事故排放可影響我廠總排放口水質。污染對象為人群和環境。廢氣的事故性排放,二氧化硫和硫酸霧可導致動、植物傷亡,財產損失。廢水中泄漏的H2SO4可造成水體污染,設施受損,詳見表3。
表3 潛在危險性評估一覽表
序號 |
事故 名稱 |
事故原因 |
事故危險性評估 | |
1 |
廢氣 事故性 排放 |
⑴銅系統生產不正常,如開、停爐時,煙氣含CO、單體硫偏高時,煙氣無法制酸造成污染。⑵銅系統生產正常,制酸關鍵設備故障,無法正常制酸,造成煙氣放空。 ⑶其他臨時性故障,如停電、雷擊造成生產不正常。 |
產生污染物 |
SO2,SO3 |
波及范圍 |
隨風向3Km煙帶 | |||
污染對象 |
人群、環境 | |||
污染后果 |
對人的呼吸器官和眼睛粘膜有刺激作用。不僅使呼吸道疾病增加,而且對肝、腎、心臟有危害。超過一定臨界值時,短時間接觸就使部分敏感植物受傷。 | |||
2 |
硫酸 泄漏 |
⑴充裝時撞擊、拖拉等造成酸罐機械損傷或雷擊等外力而泄漏。 ⑵酸罐腐蝕、老化而產生事故隱患 |
產生污染物 |
PH降低 |
波及范圍 |
排水道、受污染的土壤 | |||
污染對象 |
人群、環境 | |||
污染后果 |
污染環境,大大降低廢水、土壤PH值,腐蝕土壤、排水道,接觸到的動植物易致死。 |
三、應急監測方案
(一)劃定應急防護范圍,保護目標
根據一冶生產情況、工藝流程、實際氣象狀況和周圍環境情況確定應急防護范圍為周圍1000m范圍內,事故性排放污染較大時,加上排放煙帶為應急防護范圍,確定的保護目標為周圍人群,建筑物和相關環境指標。
(二)應急監測內容
應急監測內容主要有廢氣的SO2、硫酸霧,廢水中的PH值,詳見表4。
表4 主要應急監測項目一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