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煤礦安全評價的必要性
在我國,除交通行業外,煤炭行業事故最多、傷亡最高,每年事故傷亡人數近萬人,占國內工業死亡人數的60%以上,全國煤礦平均生產100萬t煤就死亡6人左右,遠遠高于世界各產煤國家。煤礦塵肺危害也非常嚴重,據資料統計,全國省屬以上國有煤礦塵肺病患者高達1715萬人,占我國塵肺病人數的40%以上,已累計死亡514萬人。煤礦事故多,傷亡大,給職工家屬帶來極大的痛苦,同時也給國家帶來極大的經濟損失。煤礦每發生一起事故,都要付出數目可觀的搶救費、醫療費、撫恤金、子女教育費等。尤其是發生瓦斯煤塵爆炸事故,在造成工程設施和設備的破壞及人員傷亡的同時,間接損失更大,并會引起廣泛的社會影響,直接涉及社會安定與政治穩定。因此,開展煤礦安全評價,預防和控制各類事故的發生,規范煤礦安全管理,勢在必行。
對煤礦企業來說,開展安全評價,能夠改變煤礦安全狀況,保障煤礦職工的安全和健康,可進一步加強煤礦安全管理,防止和減少各類事故的發生。通過對煤礦安全生產綜合評價,確定被評價礦井的安全可靠性和事故發生機率的大小,找出安全工作的重要及主攻方向,提出相應的對策、措施,并以此來規范和制約不安全行為,使空間的安全管理,時間序列上的程序化檢查和工人的標準化作業有機結合起來,使工人一上崗就進入管理狀態,自覺上標準崗,干標準活。通過安全評價,把生產過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和作業場所的隱患消滅在萌芽階段,把過去的以處理事故的被動監測轉變為以消除隱患為主的主動監測。
2.安全評價方法概述
安全評價也稱風險評價,起源于三十年代美國的保險業,全面、系統地研究則始于六十年代,隨著航空、航天、核工業、化工、石油、建筑、煤炭等技術領域的發展,相繼提出了一些評價方法。目前采用的評價方法有安全檢查表;預先危險性分析;故障類型及影響分析;危險可操作性研究;故障樹分析;危險指數評價法;事件樹分析;概率危險性分析;人的可靠性分析等安全評價方法。
另外,現在很多文獻對安全評價提出了新的方法,如危險性模糊評價、改進的層次分析法評價、事故致因突變模型評價、運用神經網絡的評價、灰色系統及改進的灰色系統評價等。雖然這些將新的理論、數學方法引入安全評價形成的新評價方法仍不完善,但卻為安全評價的研究開辟了新的空間。
3.幾種適用于煤礦安全評價方法的比較
3.1安全檢查表分析法
安全檢查表分析法是在進行安全評價時,發現潛在危險的一種有用而簡單可行的方法。安全檢查表內容包括標準、規范和規定,通過回答安全檢查表所列的問題能夠發現煤礦安全生產系統及輔助系統的設計和操作的各個方面與有關標準不符的地方,找出問題,判別礦井的安全程度,并據此提出企業應進行整改的建議和應采取的安全技術措施。
編制安全檢查表的評價人員應當熟悉本行業的標準、規程及煤礦井下的生產特點;安全檢查表在編制時應注意防止漏項。
安全檢查表法有下列優點:
(1)能夠事先編制表格,因此有充分的時間組織有經驗的人員列舉系統及其周圍環境的評價指標,做到相對系統化、完整化和準確化,而不至于遺漏可能導致危險的關鍵因素;
(2)可根據規定的標準、規范和法規,檢查執行的情況,做出相應的評價;
(3)表的形式逐項列出,逐項檢查,逐項賦值,表內還可注明需要改進的措施及要求,定期檢查改進情況;
(4)容易掌握,易于實現“群眾管理”,可以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標準、規范的變化而不斷修改完善。
這種評價方法存在的問題是表的編制及評價結果含有相當高的經驗成分,專家憑主觀意識來確定權重及其指標值,因此,評價結果帶有很大的主觀性。
3.2預先危險性分析法
可對煤礦安全生產系統及輔助系統中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出現條件和事故可能發生的模式等進行“預測”、“定性”分析,以便采取相應的安全對策措施或事故防范措施。
預先危險性分析的主要作用是識別與系統有關的主要危險、鑒別產生危險的原因、估計事故出現對人體及系統產生的影響、判定已識別的危險等級,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險的措施。
預先危險性分析方法的突出優點有:1)由于系統開發時就做危險性分析,從而使得關鍵和薄弱環節得到加強,使得設計更加合理,系統更加緊固;2)在產品加工時采取更加有針對性的控制措施,使得危險部位的質量得到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因產品質量造成危險的可能性和嚴重度;3)通過預先危險分析,對于實際不能完全控制的風險,還可以提出消除危險或將其減少到可接受水平的安全措施或替代方案。
3.3指數評價法
指數評價方法是美國道化學公司首創的、比較成熟的評價方法。它開創了化工企業危險性定量評價的先河。這種方法以物質系數(表述物質由燃燒或其它化學反應引起的火災、爆炸過程中釋放能量大小的內存特性)為基礎,另外考慮對特定物質、一般工藝或特殊工藝的危險修正參數,求出火災爆炸指數,然后根據火災爆炸指數的大小來劃分危險程度級別。
指數評價法是一種比較成功的評價方法,解決了有關行業的許多安全問題。但其評價參數取值范圍過寬,選用時缺乏統一的標準,因而難于保證評價結果的精度。英國帝國化學公司的蒙德法就是對道化學公司的火災爆炸指數法的補充和完善,其最大的局限性是難以保證綜合危險性指標修正結果的準確性。該方法有如下特點:
(1)采用指數表征危險物質的危險程度,避免了災變的概率及后果嚴重程度難以確定的問題;
(2)這類方法均以系統中的危險性物質為評價對象,對管理因素如人的作用分析考慮較少;
(3)指數的確定只與危險物質的指標設置有關,忽略了指標因素的客觀存在狀態,因此,其靈活性較差;
(4)評價中模型對系統安全保障體系的功能重視不夠,特別是危險物質和安全保障體系間的相互作用關系未予考慮。評價之初就有風險意義的指標值,使得評價后期對系統的改進顯得非常困難;
(5)這種評價方法主要適用于企業或工程設計階段的評價。
4.煤礦安全評價方法的選擇和確定
在進行安全評價時,應該在認真分析并熟悉被評價系統的前提下,選擇安全評價方法。選擇安全評價方法應遵循充分性、適用性、系統性、針對性和合理性的原則。
煤礦是一個人工、機械、采礦工程、地質條件和自然環境共存的復雜系統。其災變既具有人工系統災變的性質,同時也具有自然系統災變的特點,單純地借用目前只適用于人工系統或自然系統的方法評價煤礦災害系統的危險性程度是不可行的。因此,選擇評價方法時要嚴格遵循上述原則,保證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和公正性。
安全評價的方法很多,但每種方法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所以確定所要使用的安全評價方法,必須首先明確評價目的、對象及范圍。每個評價方法都各有自己的使用范圍,各有自己的優、缺點。在進行煤礦安全評價方法選擇時,必須考慮以下因素綜合使用:①開展安全評價的動機;②所需評價結果的類型;③可用于評價的信息類型;④所分析的礦井事故特征;⑤已發現與評價對象有關的風險。同時要注意到安全評價方法不是單一的、確定的分析方法,不是決定安全評價結果的“惟一”因素;選擇安全評價方法時,并不存在“最佳”方法,評價方法的恰當選擇還要依賴于評價人員對評價方法的不斷了解和實際經驗的積累。
煤礦井下生產系統是一個人—機—環境構成的、空間分布極其復雜的災害系統,其中人工、自然因素共存;瓦斯、煤塵、水、火、頂板事故等是其存在的主要災害形式。這些事故發生的機理雖然各異,但引發的因素卻相互關聯。在時間、空間上各種災害可隨時隨地發生,且相互影響,只有對系統的危險程度進行定量評價,事先獲得各種事故的可能后果及其對整個生產系統的影響,技術和安全管理部門才能針對性的采取措施,達到安全生產的目的但是。由于煤礦受地質、水文地質、煤層存賦等自然條件及歷史開采、動態作業環境等條件限制,要對煤礦進行定量評價分析比較困難,而目前煤礦行業的安全現狀定性評價方法一般采用的是安全檢查表法,這種評價方法存在著嚴重的缺陷,結果也不能令人滿意。針對這種情況,在進行煤礦安全現狀評價時候可以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評價方法,以全面有效的評價煤礦系統中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以及其危險性程度。
5.小結
由于煤礦開采地質條件錯綜復雜,導致導致井下事故發生的途徑非常多,如果靠經驗去治理、阻斷事故發生的全部通道很難不出現疏漏。礦井瓦斯、粉塵、水害、火災和冒頂事故時有發生,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過去僅僅靠經驗,著重礦井事故直接原因分析與防治,而沒有廣泛使用煤礦安全評價方法對煤礦系統中存在的危險源、有害因素進行辨識與分析,從而難以深入查找事故的潛在誘因,更難準確判斷礦井系統發生事故和職業危害的嚴重程度。因此用適當有效的方法對煤礦系統進行安全評價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是對煤礦安全評價的幾種方法進行了討論和分析,列出了目前安全評價常用的幾種定性定量評價方法,然后在其基礎上提出了適合煤礦安全現狀評價的一些具體方法及其優缺點。
安全評價工作在煤炭行業剛剛起步,隨著安全生產法制建設的不斷深入,煤礦安全評價工作將逐步得到普及和完善。開展煤礦安全評價,能夠有力促進煤礦安全管理工作,在全國煤礦開展安全評價,可以扭轉煤礦安全生產的被動局面,使煤礦安全管理工作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是實現煤礦安全生產的必由之路。
下一篇:安全評價機構質量保障體系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