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毛片姜怡,王局长把白洁做到高潮,japanese19第一次,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聯系方式 | 業務合作 | 會員

建立安全評價體系確保特種設備安全

2009-06-04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0

    摘要:特種設備是國民經濟建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設備,它與人民群眾的生活密不可分,它造福于人類,但管理不善也會釀成群死群傷的重大事故,為了推行科學的管理方法和利用先進的技術提高安全性能,提出建立特種設備安全評價體系,旨在科學準確地開展特種設備安全狀況等級分析,指導建立不同設備的風險評估、監控措施和事故預警、防范對策,科學量化分析特種設備安全工作對國民經濟和社會進步協調發展的作用。

    關鍵詞:建立;安全評價體系;確保;安全

    1特種設備安全現狀

    2003年3月11日,國務院頒布了《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并于當年6月1日正式實施。

    《條例》的頒布實施,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對特種設備安全的高度重視和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關心,它是我國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法制建設一個新的里程牌。《條例》頒布實施以來,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工作穩步推進,各級安全責任制進一步落實,各項基礎工作得到全面加強,特種設備安全形勢總體平穩,各類事故穩中有降,重特大事故得到初步遏制,特種設備事故在全國各類安全生產事故中所占比例逐步降低,并繼續呈現下降趨勢。但是,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特種設備是國民經濟建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設備,它與人民群眾生活密不可分,它造福于人類,但管理不善也會釀成群死群傷的重大事故。近幾年,我國特種設備安全狀況不容樂觀,與發達國家相比,事故仍是呈高發態勢,形勢依然嚴峻,它給人民生命財產和社會經濟發展帶來很大損失。

    1.1 2003年全國特種設備事故狀況

    據統計,2003年全國特種設備事故總體呈平穩下降態勢,沒有發生特大事故,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均比2002年有較大幅度下降。全年共發生特種設備嚴重以上事故289起,其中重大事故12起,嚴重事故277起,共死亡235人,受傷379人,直接經濟損失達3091.43萬元。在289起事故中,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事故159起,死亡114人,受傷281人,直接經濟損失1779.63萬元;電梯、起重機械、廠內機動車輛、大型游樂設施、客運索道事故130起,死亡121人,受傷98人,直接經濟損失1311.8萬元。承壓類設備事故率為0.35起/萬臺,機電類設備事故率為1.05起/萬臺。

    1.2 2003年事故特點及主要原因

    綜觀2003年特種設備事故產生的原因,其中因設備本身質量問題引發的事故98起,占事故總數的33.9%;因違章操作或操作不當引發的事故98起,占事故總數的33.9%;因未按規定檢驗或違法拒檢,致使設備存在缺陷而引發的事故47起,占事故總數的16.3%;因安全附件及安全裝置損壞失效引發的事故31起,占事故總數的0.7%。

    分析特種設備事故發生的特點和原因,是為了更加有效地防止和減少各類特種設備事故發生,引起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注,從而提出減少和防止事故發生強有力的辦法和措施。《條例》的制定,就是要從制度上建立起有效的監察辦法。在防范措施上要想保證特種設備的安全,就必須推行科學的管理方法和利用先進的技術提高安全性能。因此,在特種設備生產、使用活動中,能否減少或者避免特種設備事故發生,關鍵就在于人們對特種設備生產、使用以及管理活動中的科學方法的運用和對特種設備安全技術的認知和掌握程度。保證特種設備的安全,不僅要靠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強安全監察,提高人們的安全意識,而且要靠加強特種設備安全措施的研究和先進技術的推廣應用。本文提出建立特種設備安全評價體系,旨在科學準確地開展特種設備安全狀況等級分析,指導建立不同設備的風險評估、監控措施和事故預警防范對策,科學量化分析特種設備安全工作對國民經濟和社會進步協調發展的作用。

    2建立特種設備安全評價體系的目的和意義

    2.1安全評價體系概述

    安全評價也稱危險度評價或風險評價,它是以實現系統安全為目的,應用安全系統工程原理和方法,對系統中存在的危險因素、有害因素進行辨識與分析,判斷系統發生事故和職業危害的可能性及其嚴重程度,從而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風險評價技術起源于20世紀30年代,最早起源于保險業。保險公司為用戶承擔各種風險,必須收取一定的保險費用,而收取費用的多少是由所承擔的風險大小決定的。因此,就產生了一個衡量風險程度的問題,這個衡量風險程度的過程就是當時美國保險協會所從事的風險評價。而風險評價技術的發展又為企業降低事故風險提供了技術手段,很多大的公司也對風險管理及風險評價技術進行深人的研究,如1964年美國道(DOW)化學公司根據化工生產的特點,首先開發出“火災、爆炸危險指數評價法”,用于對化工裝置進行風險評價。20世紀50年代末發展起來的系統安全工程又大大推動了風險評價技術的發展。80年代初期,系統安全工程引人我國,受到許多大中型企業和行業管理部門的高度重視,系統安全分析、評價方法得到大量的應用。許多科研單位也進行了安全評價方法的研究,使我國安全評價方法的研究從定性階段進人了定量評價的階段。

    安全評價作為預測、預防事故的重要手段,將傳統安全管理方法的憑經驗進行管理,轉變為預先辨識系統的危險性,事先預測、預防的“事前過程”。因此,可以說安全評價是安全管理和決策科學化的基礎,是依靠現代科學技術預防事故的具體體現。

    2.2建立安全評價體系的目的

    安全評價的目的是查找、分析和預測特種設備存在的風險、有害因素及可能導致的危險、危害后果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對策措施,指導危險源監控和事故預防,以達到最低事故率、最少損失和最優的安全投資效益。安全評價的目的包括以下4個方面。

    (1)促進實現本質安全化生產

    通過安全評價,系統地對特種設備事故和事故隱患進行科學分析,針對事故和事故隱患可能發生的原因和條件,提出消除危險的最佳技術措施和方案,特別是在設計上采取相應措施,實現生產過程的本質安全化,做到即使發生誤操作或設備故障,系統存在的危險因素也不會因此導致重大事故發生。

    (2)實現全過程安全控制

    在設計之前進行安全評價,可避免選用不安全的工藝流程和危險的原材料以及不合適的設備、設施,或當必須采用時,提出降低或消除危險的有效方法。設計之后進行的評價,可查出設計中的缺陷和不足,及早采取改進和預防措施。特種設備運行階段進行的系統安全評價,可了解系統的現實危險性,為進一步采取降低危險性的措施提供依據。

    (3)建立系統安全的最優方案,為決策者提供依據

    通過安全評價,分析特種設備存在的危險源及其分布部位、數目、預測事故的概率、事故嚴重度,提出應采取的安全措施等,決策者可以根據評價結果選擇特種設備安全最優方案和管理決策。

    (4)為實現安全技術、安全管理的標準化和科學化創造條件

    通過對特種設備在生產過程中的安全性是否符合有關技術標準、規范、相關規定的評價,對照技術標準、規范找出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以實現安全技術和安全管理的標準化、科學化。

    2.3建立安全評價體系的意義

    (1)安全評價是安全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是我國安全生產的基本方針。作為預測、預防事故重要手段的安全評價,在貫徹安全生產方針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安全評價可確認特種設備生產、使用單位是否具備了安全生產條件。

    (2)有助于政府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對特種設備安全生產實行宏觀控制

    安全評價工作,特別是安全預評價,將有效地提高特種設備安全設計制造質量和使用的安全可靠程度;安裝后的安全驗收評價,是根據國家有關技術標準,規范對設備進行安全評價,提高安全達標水平;設備使用階段的安全技術、安全管理、安全教育等方面的安全現狀評價,可客觀地對特種設備生產、使用單位安全水平作出結論,使生產、使用單位不僅了解可能存在的危險性,而且明確如何改進安全狀況,同時也為安全監督管理部門了解特種設備生產、使用單位安全生產現狀,實施宏觀控制提供了基礎資料。

    (3)有助于安全投資的合理選擇

    安全評價不僅能確認特種設備的危險性,而且還能進一步考慮危險性發展為事故的可能性及事故造成損失的嚴重程度,進而計算事故造成的危害,即風險率,并以此說明系統危險可能造成負效益的大小,以便合理地選擇控制、消除事故發生的措施,確定安全措施投資的多少,從而使安全投人和可能減少的負效益達到合理的平衡。

    (4)有助于提高特種設備生產、使用單位的安全管理水平

    安全評價可以使特種設備生產、使用單位的安全管理變事后處理為事先預測、預防。傳統安全管理方法的特點是憑經驗進行管理,多為事故發生后再進行處理的“事后過程”。通過安全評價,可以預先識別系統的危險性,分析特種設備生產、使用階段的安全狀況,全面地評價設備系統及各部分的危險程度和安全管理狀況,促使特種設備生產、使用單位達到規定的安全要求。

    安全評價可以使特種設備生產、使用單位的安全管理從縱向單一管理變為全面系統管理。安全評價使特種設備生產、使用單位所有部門都能按照要求認真評價本系統的安全狀況,將安全管理范圍擴大到特種設備生產、使用單位各個部門、各個環節,使特種設備生產、使用單位的安全管理實現全員、全面、全過程的系統化管理。

    (5)有助于特種設備生產、使用單位提高經濟效益

    安全評價可減少特種設備由于在制造、安裝方面的缺陷造成安裝后因達不到安全要求而引起的整改和返工建設;安全評價,可將一些潛在事故隱患在特種設備使用前消除;安全評價,可使特種設備生產、使用單位較好地了解可能存在的危險并為安全管理提供依據,特種設備生產、使用單位的安全生產水平的提高無疑可帶來經濟效益的提高。

    3特種設備安全評價體系的分類

    特種設備安全評價可在設備的各個環節即設計、制造、安裝、使用、改造、維修、使用、報廢的任一階段進行。安全評價的內容和指標隨著評價的目的和對方要求而變化。目前,國內將安全評價通常分為安全預評價、安全驗收評價、安全現狀評價和專項安全評價四類,專項評價應屬現狀評價的一種,屬于政府在特定的時期內進行專項整治時開展的評價。

    3.1安全預評價

    安全預評價是在特種設備設計、生產前分析和預測該項目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的種類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技術設計和安全管理的建議。

    安全預評價作為安全設計的主要依據:①它將找出特種設備生產過程中固有或潛在的危險、有害因素;②用經過選定的評價方法評價出危險、危害的程度及其產生的主要條件;③根據評價結果順序排列出危險程度和產生危險條件的主次關系;④對照有關的安全質量法規、標準并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針對特種設備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提出相應的對策、措施。預評價為特種設備生產單位安全管理的系統化、標準化和科學化提供依據和條件,預評價在分析將發生事故的原因時,不僅分析客觀原因,還要明確哪些事故危險是依靠管理措施來預防的,同時指出哪些部位、生產崗位的危險性、危害性大,需要重點監控和管理。

    總之,安全預評價是一種有目的的行為,它研究事故和危害為什么會發生、怎樣發生、如何防止發生等至關重要的問題;它的核心是對特種設備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進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它對照安全技術標準對特種設備進行衡量、分析、說明特種設備的安全性,其最終目的是確定采取哪些優化的技術、管理措施,使各類特種設備整體達到安全標準的要求。

    3.2安全臉收評價

    安全驗收評價是在特種設備制造出廠前或安裝結束投人使用前,通過對特種設備運行狀況的檢測、檢驗,查找設備正式運行后可能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技術整改方案和安全管理對策。安全驗收評價是為特種設備安全驗收提供科學依據,對未達到安全要求的特種設備提出安全補償及補救措施,以利于提高特種設備的安全程度,滿足安全生產要求。

    3.3安全現狀評價

    安全現狀評價是針對特種設備安全現狀進行的安全評價,通過評價查找其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確定其程度,從而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對策及建議。這種對在用設備安全管理狀況進行的全面綜合安全評價,是根據國家有關法規的規定和技術標準進行的,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全面收集評價所需的信息資料,采用合適的安全評價方法進行危險識別,給出量化的安全狀態參數值。

    (2)對于可能造成重大后果的事故隱患,采用相應的數學模型,進行事故模擬,預測極端情況下的影響范圍,分析事故的最大損失,以及發生事故的概率。

    (3)對發現的隱患,根據量化的安全狀態參數值、整改的優先度進行排序。

    (4)提出整改措施和建議。現狀評價形成的綜合評價報告應納人特種設備生產單位安全隱患整改和安全管理計劃,并按計劃加以實施和檢查。

    3.4安全專項評價

    安全專項評價是根據政府監督管理部門的要求進行的,是針對安全問題進行的專項安全分析評價,如特種設備注冊登記時的設備評價和起重機械專項整治時的設備評價。

    安全專項評價一般是針對某一類特種設備或安全生產裝置等對其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進行的安全評價,目的是查找其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確定其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措施及建議。

    4特種設備安全評價的內容和程序

    4.1安全評價的內容

    安全評價是一個利用安全系統工程原理、方法識別和評價特種設備存在風險的過程,這一過程包括危險、有害因素識別及危險和危害程度評價兩部分。危險、有害因素識別的目的在于識別危險來源,確定來自危險源的危險性、危險程度、應采取的控制措施,以及采取控制措施后仍然存在的危險性是否可以被接受。在實際的安全評價過程中,這兩個方面是不能截然分開、孤立進行的,而是相互交叉、相互重疊于整個評價工作中。

    安全評價的基本內容包括危險性識別和危險性評價兩部分。危險性識別包括危險源辨識和計算風險率;危險性評價包括判別指標和危險性控制。安全評價通過危險性識別及危險度評價,客觀地描述特種設備的危險程度,指導人們預先采取相應措施,來降低特種設備的危險性。

    4.2安全評價的程序

    安全評價的程序主要包括:準備階段,危險、有害因素識別與分析,定性定量評價,提出安全對策措施,形成安全評價結論及建議,編制安全評價報告。

    (1)準備階段

    明確被評價對象和范圍,收集國內外相關法律法規、技術標準及特種設備的技術資料。

    (2)危險、有害因素識別與分析

    根據被評價特種設備的狀況,識別和分析危險、有害因素,明確危險、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事故發生的途徑及其變化的規律。

    (3)定性定量評價

    在危險、有害因素識別和分析的基礎上,對特種設備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和嚴重性進行定性、定量評價。

    (4)安全對策措施

    根據定性、定量評價結果,提出消除或減弱危險、有害因素的技術和管理措施及建議。

    (5)評價結論及建議

    簡要地列出主要危險、有害因素的評價結果,指出特種設備應重點防范的重大危險因素,明確特種設備生產、使用單位應重視的重要安全措施。

    5結論

    總之,積極推進特種設備科技創新,推行科學的管理方法,采用先進技術提高特種設備安全性能和管理水平,盡快建立特種設備安全評價體系,實現危險源科學分級和有效監控,進一步提高特種設備生產、使用單位防范事故的能力,是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改革的重要發展方向。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城区| 彭山县| 菏泽市| 广宁县| 抚宁县| 新乡县| 延庆县| 寻乌县| 三门峡市| 治多县| 芜湖县| 汉寿县| 玉溪市| 南投县| 东丰县| 南陵县| 丰镇市| 讷河市| 绥芬河市| 长泰县| 昆山市| 玉山县| 兰考县| 大田县| 芜湖县| 镇沅| 邮箱| 罗平县| 忻城县| 沂水县| 伊川县| 漾濞| 日土县| 江永县| 石家庄市| 山阳县| 衡阳县| 宁海县| 伊宁市| 临桂县| 乐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