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緊急避碰,是指汽車行駛中駕駛員對意外出現(xiàn)的路障(車輛、行人等)在采取緊急制動的措施已來不及時所進行的緊急方向制動。由于事發(fā)突然,時間短促,路面狹窄,路況多變,因而避碰成功的幾率比較低。因避碰失敗而發(fā)生的惡性交通事故,屢見不鮮。其實,碰撞事故是交通事故的一種主要類型。如何防范碰撞,掌握相應的避碰技能及應變能力,對每個汽車駕駛員來說,無疑是一個重要課題。
總結駕駛員緊急避碰的應變操作,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因它涉及彼此雙方和多變的道路環(huán)境。根據(jù)汽車運動的動力特性和國內(nèi)外一些血的經(jīng)驗教訓,可概括為四條要則,即:一定、二打、三正、四剎。
一“定”——確定應變方案,即向右還是向左進行緊急方向機動。如路障兩側環(huán)境險惡,或情況不明,心中無“數(shù)”,則不可盲目冒險,而應面對現(xiàn)實,“寧小勿大”,速收油門,緊急制動(如情況許可,盡可能減小碰撞角),以減少損失。
二“打”——向已選定的路障一側緊急打方向,打方向時既要有力,又要防止動量過大。必須明確,這一“打”在于機動車位,使車頭避開前方路障,而不是利用車輛轉彎的方法避開路障,車輛的側向慣性一旦形成,那將不可“收拾”(它將迫使駕駛員必須要用比“一打”更大的“一正”回程量,去消除車輛已經(jīng)形成的側向慣性,而且還需要相應的安全空間和回轉行程,這在狹窄的路面和多變的道路環(huán)境中,極易喪失處置余地而陷入絕境),這要靠駕駛員豐富的經(jīng)驗,以確保應變操作恰到好處。
三“正”——在“感覺到”(指駕駛員直覺和非直覺能力有機結合的一種駕駛專業(yè)本能)車頭能避開路障的瞬間迅速回正方向盤,擺正車位,消除剛才打方向時車輛的側向慣性。回正方向盤,既要有力,又要切合時機,通過這“一打”、“一正”的機動,以爭得安全車位。
四“剎”——緊急制動(手腳制動并用)。但制動前不可忘記:一是車頭已擺正,沒有側向慣性;二是能避開前方路障。在危急關頭,駕駛員要冷靜,充分利用視力廣角,不要放棄進行連續(xù)緊急方向機動這一“求生”的機會。
以上四條,是駕駛員進行緊急避碰的一個重要的基本應變程序。當然,車況、路況多變,它靠駕駛員的隨機應變,也在一定程度上靠機遇和“運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