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火無情”。2008年1月2日20時許,發生在烏魯木齊市德匯國際廣場的火災,再次向人們請述著這句古訓。目前事故原因還沒有完全調查清楚,但5人死亡,經濟損失至少5億已是不爭的事實。
站在事故現場,市民們仍感心有余悸,消防官兵會想念犧牲的戰友。而商販們,不僅會痛心自己在這場火災中燒掉的有形貨物,更有許多應收帳款的欠條。據中央電視臺報道,這些商販幾乎都沒有上保險,所以他們被這一把火燒得血本無歸,所以他們欲哭無淚。
作為一名安全生產領域的從業人員,在痛心的同時,同時也想到了一樣東西――商業保險。
人類目前還無法回避突發災害性事件的發生,對此,國家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等相關的法律法規,而且各地、各行業也都相應制訂了應急救援預案,所以當突發事件來臨時,政府相關部門會展開有效的救援工作,以便把事故損失降到最低。
從烏魯木齊德匯國際廣場的大火看,消防部門在接警后,新疆公安消防總隊先后調集烏魯木齊市9個消防中隊、6個企業消防隊和鄰近的昌吉回族自治州、石河子市、克拉瑪依市油田公司等消防救援力量到場撲救火災,共計84輛消防車、435名消防官兵參與了搶險救災工作。但由于火勢過大,直至1月5日17時這場大火才被撲滅。
由此,人們可以看出,國家法律法規再健全,應急救援預案再完善,現場救援指揮再科學,救援人員再英勇,損失依舊難以挽回。而這起火災涉及的商戶達1046戶,少則損失幾十萬,多則幾百萬。
教訓的背后是什么?烏魯木齊大火燒出了什么?燒出的應該是人們的危機意識,安全自保意識。假如,我們此時也只能假如了,這些商戶上了商業保險呢?他們還會那么痛心嗎?答案應該是肯定的,至少不用象現在這樣欲哭無淚了吧!
此事發生后,筆者也于近日走訪了北京一些服裝批發市場的商戶,他們也全部沒有上過任何商業保險,對于烏魯木齊的大火,他們認為那只是個偶然,他們根本不相信這樣的事情會落到他們的頭上。
由此筆者感受最深的是,突發的災難事故可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們沒有一個安全自保的意識。如果這種意識再不提升起來的話,國家應急救援法制、體制、機制再完善,欲哭無淚者還會大有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