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9月8日。
美國一個叫做愛司貝爾的小鎮沸騰了。
好奇的人們紛紛涌向這座無名小鎮。都想親眼看一看遇難后的美國豪華客輪“莫洛·卡斯”號。
擱淺在愛司貝爾鎮的這艘豪華客輪,上層全部被燒毀。甲板上布滿了逃難者丟下的物品,還有不少燒焦的尸體……
望著這悲慘的一幕,人們不禁在想——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呢?
時間還要回到幾天以前。
9月5日晚上6時,在大西洋寬闊的洋面上,到處都是黑壓壓的一片。唯有燈火輝煌的“莫洛·卡斯”號客輪猶如一座海上城堡,在洋面上緩緩地行駛著。螺旋漿攪動著海水,發出節奏感很強的震動聲。客輪的舞廳里燈光閃爍,美妙的旋律令舞迷們沉醉。咖啡室的人們,正在津津樂道地聊天。游藝館里,人們正在盡情地娛樂……船上的一切都顯得那么歡樂而愉快。
這是旅客們在船上度過的第一個不眠之夜。
“莫洛·卡斯”號是從古巴的哈瓦那港出發的。它將穿越佛羅里達海峽,沿著美國的東海岸北駛,最終到達紐約。其總航程為1167公里,預計要在大西洋上航行60個小時。
始建于1930年的“莫洛·卡斯”號客輪是美國伍德郵輪公司的雙煙囪豪華遠洋客輪。船身長155米,船上有工作人員223名,旅客318名。
清晨,旅客們陸續走出各自的房間,貪婪地呼吸著大西洋新鮮的空氣,盡情地欣賞著令人心曠神怡的海上風光。天空碧藍碧藍的,萬里無云。平靜而湛藍的海面,被高昂的船首犁開一道寬寬的“八”字形皺紋。螺旋槳攪動著海水,掀起雪白的浪花,成群的海鷗尾隨在船后,讓人感到既美妙又舒適。誰也不會想到會有其他的事情發生。
傍晚時分,機艙內的一臺鍋爐出現了故障。由于供氣能力不足,船速明顯地慢了下來。
晚上9時左右,輪機長埃鮑脫在經過船長室時,意外地發現門大開著。他覺得很奇怪,因為平時船長室總是關著門的,于是他便走了進去。輪機長進去一看,不禁大吃一驚。他發現船長威爾門特半裸著身體,眼睛睜得圓圓的,正躺在浴盆旁邊。輪機長立即喊道:“老船長——老船長——”
老船長沒有絲毫反應。當他用手去摸老船長的身體時,才發現一切都已經晚了。老船長的身體已經涼了。
輪機長異常震驚,立即打電話通知大副和船醫。
當大副霍姆斯趕到現場時,船醫維特已經在老船長的尸體旁觀察了很久了。
船醫對大副和輪機長說:“請二位幫幫忙,把尸體抬到床上去。等明天到了紐約,尸體必須進行解剖,以便查清死因。
三人將老船長的尸體抬到床上,又用床單蓋好……
午夜,狂風呼嘯,浪濤洶涌,猛烈地沖擊著船體。風暴就要來了——
大副和船醫在駕駛室里望著狂怒的大海,心里久久難以平靜——
在大海的風浪里顛簸了30多年的老船長就這么莫名其妙地死了嗎?大副長嘆一口氣說道:“老船長為什么要自殺呢?
“不,絕不會是自殺。我了解老船長,他非常熱愛生活,絕不可能做出這種傻事。”船醫肯定地回答。
“那您的意思是他殺?那么又是誰干的呢?他為什么要殺害老船長?”大副感到疑惑重重。
船醫沒有馬上回答。
過了一會兒后,他才說道:“我懷疑有人給老船長下了毒。傍晚的時候有人與老船長在船長室喝過威士忌。桌上放著兩個杯子,其中一只里面還留下點兒液體,我已經把它收好了,明天會交給警察局的。請他們檢驗一下杯里到底放了什么東西,杯子上的指紋是誰的。問題就出在今晚進船長室的那些人身上。
聽了船醫的一番話,大副很佩服。“維特,你太細心了。一定要把物證收好。”這時,船上鐘表的指針正指向22點50分。
風暴愈來愈猛烈。
巨浪沖擊到了甲板上,固定起貨桿的鋼絲繩也繃斷了。一只救生艇從吊艇架上被甩了下來,船身劇烈地搖晃著。為了讓旅客們放心,大副代替船長向旅客們作出保證:“旅客們,雖然今晚風浪很大,但我們會保證大家的安全,絕對不會發生任何危險,請大家放心。”
“莫洛·卡斯”號客輪繼續在大西洋上全速行駛著。
凌晨3點,代理船長霍姆斯正全神貫注地注視著前方海面,以防發生不測。
突然,駕駛室的門被一位值班水手推開。他慌慌張張地報告說:“煙!船上有煙。”
“什么煙?在哪里?”
“甲板左舷,煙囪附近的一個小通風機那里。”
霍姆斯意識到情況的不妙。他聽說過太多關于輪船著火的事,于是立即通過傳話筒呼叫輪機長,但沒有答復。機艙、鍋爐旁、甲板上,一切可以找到的地方都找不到輪機長的身影。代理船長不得不命令二副去查看火情。
幾分鐘后,二副在船尾圖書館附近聞到一股燒焦的味道,煙是從圖書館冒出來的。但由于沒有鑰匙,他只好撬開了門。頓時,一股黃煙向他撲面而來。二副立即用手帕捂住口鼻,沖進屋內尋找火源。煙是從一個柜子里散發出來的,柜子里的化學物品燒著了,正閃爍著藍色的火焰。嗆人的濃煙幾乎使二副失去知覺,他好不容易走出圖書館,便再也支持不住了,一下子栽倒在走廊里。
由于沒有及時撲滅火源,當大隊人馬找來時,圖書館里的書柜、木質家具、地板、艙壁都已被燒著了。無情的大火正向客廳、酒吧和餐廳蔓延。
火勢實在太大了。加之船員們平日缺乏應有的滅火訓練,在緊要關頭驚慌失措,所以滅火效果很不明顯。沒有了老船長,代理船長頭一次碰到這么嚴重的情況,也有些手忙腳亂,在慌亂中又忘了下令減速。
船又高速行駛了10分鐘。海風猶如風箱般鼓起了熊熊大火,整個“莫洛·卡斯”號的上空,一片火光。
霍姆斯發出了“發生火災,全船動員”的命令。
但已無濟于事。全船處在極度的慌亂之中。
看著眼前的混亂景象,代理船長霍姆斯無能為力地站在駕駛臺上,他的權威在這種混亂狀態下已經毫無作用。
正在霍姆斯茫然不知所措時,舉著手槍的輪機長突然押著第二報務員阿拉涅出現在他面前。一看到埃鮑脫,代理船長不由火冒三丈:“埃鮑脫,你去哪兒了?立即回到前艙去,那里才是你的崗位!”
埃鮑脫蠻橫地晃了晃手中的槍支:“阿拉涅想逃走!我命令他立即去拍發呼救信號。”
阿拉涅剛想分辯,桌上的電話鈴響了。
代理船長拿起聽筒,里面傳來值班員焦急的聲音:“火焰就要蔓延到燃油艙了,有爆炸的危險!”
“馬上打開泡沫滅火設備,關閉燃油閥!立即停掉汽輪機。”代理船長命令道。
當霍姆斯再回過頭來找埃鮑脫說話時,發現已經沒有人了。原來輪機長一聽說要發生爆炸,馬上發瘋似地向救生艇沖去。他的手里揮舞著左輪手槍,他的身后跟著的是兩名水手以及墨西哥百萬富翁杜勒斯及其妻女。
甲板上一片混亂,每一個人都想盡快擠上救生艇。女人的尖叫聲、孩子的哭喊聲、老人的祈求聲以及類似輪機長之類的人的喝斥聲和叫嚷聲連成一片。每個人都只關心自己,沒有去照顧身邊的人。船員們也各自逃命去了。
船上當時共有12只救生艇,每只可容納70人。連同救生筏在內,總共可乘坐1000多人。如果組織有序,船上的每一位成員都可能得救。可是由于人們的慌亂和無序,一只救生艇上剛剛乘坐了七八個人就被放下了海,而18個救生筏根本就沒發揮作用。
看到輪機長那副貪生怕死的模樣,代理船長無奈地搖了搖頭。然后他轉過身來對第二報務員阿拉涅說:“快去發報……”
求救信號發出去了——然而,只發出了三個“SOS”,爆炸的巨響便把發報機給震壞了,蓄電池的溶液濺到了阿拉涅的臉上,他頓時失去了知覺……
當阿拉涅醒來時,他的周圍已經被煙霧迷漫,什么也看不清了。他用盡所有的力氣,終于爬上了甲板。水手們發現了他,將他拖上了救生艇。此時,救生艇里已經坐滿了船員。一陣大浪襲來,將救生艇推離了“莫洛·卡斯”號客輪。
接到了求救信號的船只陸續開來,接近了“莫洛·卡斯”號,并開始實施救助。
經過多方努力,終于使414人獲救。而其余的135人則不幸遇難。價值500萬美元的“莫洛·卡斯”號客輪也同時被燒毀。
事后,為了查清火因,美國船舶當局派人于9月10日到達紐約,成立了一個專門事故調查委員會,對船上的有關船員及得救旅客進行了調查,但卻始終沒有了解到火災發生的真正原因以及老船長突然死亡的原因。
以后,一連20多年,這個疑案一直沒有停止過調查,但卻一直沒有結果。
直到1959年1月的一天,一位美籍富豪在他臨死之前留下了一段話,自稱是他殺死了“莫洛·卡斯”號的老船長,而且船上的火也是他放的。
但是,這一長達20多年的積案,就可以這么簡單地結案了嗎?
誰也說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