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電保護器的組成
光電保護器一般分為對射式和反射式兩種類型。
對射式光電保護器是指發光單元、受光單元分別在發光器、受光器內,發光單元發出的光直射到受光單元,從而形成保護光幕的光電保護裝置。對射式光電保護器由控制器、發光器、受光器及發光傳輸線和受光傳輸線五部分組成,如圖1所示。
反射式光電保護器是指發光單元、受光單元都在同一傳感器內,發光單元發出的光通過反射器反射回受光單元,從而形成保護光幕的光電保護裝置。反射式光電保護器由控制器、傳感器、反射器、傳輸線四部分組成,如圖2所示。
安裝與調試
1.光電保護器的安裝形式一般有固定式和可調式兩種。
固定式安裝:就是將傳感器和反射器(或發、受光器)直接固定在機床床身上,它通常適用于模具比較固定,保護光幕不需經常調整的框架結構的閉式壓力機(如圖1所示)。
可調式安裝:是將傳感器和反射器(或發、受光器)通過專用支架連接于機床上。此種安裝形式,光幕可根據模口和安全距離的要求上下、左右靈活調整,一般適用于換模具比較頻繁且模具大小不一的開式、閉式和四柱式壓力機(如圖2所示)。
2.光幕高度位置的確定及安全距離的計算。
光幕高度位置是指光電保護器的光幕相對于機床上下模口的位置。在保證安全距離的前提下,光電保護器的最下一束光不得高于模口下邊緣,最上一束光不得低于模口上邊緣。
光電保護器的保護高度是指光幕的最上一束光軸與最下一束光軸之間的距離,即光幕的有效高度。保護高度等于機床滑塊行程加上調節量。保護高度的大小關系到光電保護器光束的多少,如果光電保護器光束數選擇過少,光幕高度將不能完全覆蓋危險區域,仍存在造成事故的可能;如果過大則造成資金的浪費和使用上的不便。所以說根據保護高度選擇光電保護器的規格(光束數)也是很重要的。
光電保護器的安全距離是指光幕至工作危險區--模具刃口之間的最短距離,即從手遮擋光幕的位置開始到達危險邊界之前,能夠使滑塊停止所需要的距離。安全距離是確保光電保護器實現保護功能的必要條件之一,必須正確計算安全距離!其計算方法應根據壓力機制動方式而定。
對于滑塊能在行程的任意位置制動停止的壓力機,安全距離依公式(1)計算:
Ds=1.6(T1十T2) (1)
式中:Ds——安全距離,單位米(m);
1.6——人手的伸展速度,單位米/秒(m/s);
T1——光電保護器的響應時間,0.02秒(s);
T2——壓力機的制動時間,即從制動開始到滑塊停止的時間,單位秒(s),從實際制動情況測定。
滑塊不能在行程的任意位置制動停止的壓力機,安全距離依公式(2)計算:
Ds=1.6Ts (2)
式中:Ds——安全距離,單位米(m);
1.6——人手伸展速度,單位米/秒(m/s);
Ts——從人手離開光幕(即允許起動滑塊)至壓力機滑塊到達下死點的時間,即滑塊的下行程時間,單位秒(s),可依公式(3)計算或實際測定。距沖壓機械制造使用日期不滿一年的,采用標牌上所記載的急停時間,超過一年,則需要測定出急停時間,與標牌上記載的數值相比較,然后選用其中較大的數值。
Ts =(1/2+1/N)Tn (3)
式中:N——離合器的接合槽數;
Tn——曲軸回轉一周的時間,單位秒(s)。
在實際工作中,發現有個別用戶安裝時不能確保正確的安裝位置,如圖3中的B、C、D、E四種位置。B圖中安裝安全距離小于計算安全距離,設想如果傳感器安裝位置與危險區域距離太近,則在滑塊下行過程中,人手進入危險區域的時間小于光電的響應時間T1與壓力機的制動時間T2(或滑塊的下行程時間TS)之和,人手一旦進入危險區域,即使遮斷光幕,光電裝置輸出停車信號,機床也不能完全停車,仍然可能造成傷殘事故。C圖安裝光幕偏高,人手可從光幕下邊伸入。D圖安裝光幕偏低,人手可從光幕上邊伸入。E圖中安裝安全距離大于計算安全距離,光幕離模口太遠,人可進入危險區域。C、D、E三種情況造成光電保護器不能起到實際保護作用,形同虛設,這同樣是比較危險的,是不允許的安裝情況。不難想象,如果安全距離設定的太近或太遠,安裝光幕偏低或偏高,均很有可能導致人身傷亡事故,因此設定光幕位置后絕對不允許變更。更換模具后,應根據光幕高度和安全距離的兩項要求,重新調整光幕的安裝位置,以使達到最佳使用效果。
3.安裝與調試。
根據不同的安裝形式和確定的安裝位置,把控制器、傳感器(發、受光器)、反射器固定在合適的位置,然后按照光電保護器說明書的要求進行控制器與機床電器的接線。如果回程不保護功能需要借助光電保護器實現時,還要調整凸輪開關的接觸角度。
安裝接線完成后,應詳細檢查,確保接線正確。核查無誤,方可進行通電調試。
(1)將控制器的開關置于“關”位置,給機床供電,用萬用表檢查光電保護器接入的電源電壓是否與產品銘牌上要求的電壓相符。
(2)將控制器上的開關置于“開”位置,控制器上的電源紅色指示燈和遮光紅色指示燈均亮。
(3)對光:反射式--調整反射器與傳感器的位置,使之平行、對應、對正,至控制器上的通光綠色指示燈亮,遮光紅色指示燈滅。對射式--調整發、受光器的位置,使之平行、對應、對正,至控制器上的通光綠色指示燈亮,遮光紅色指示燈滅。
(4)檢驗。遮擋任一光束,控制器上的通光綠色指示燈滅,遮光紅色指示燈亮。不遮擋光幕時,通光綠色指示燈亮,遮光紅色指示燈滅。則表明光電保護器狀態正常。
(5)不保護區間角度的調整。若安全條件允許,并需要實現滑塊行程的部分區間不保護時,必須依圖4所示的狀態調整凸輪開關的位置及角度。在設定的不保護區間,光電保護器不起保護作用,即使遮斷光幕,滑塊也不停止運行。在實際使用中,一般允許在滑塊下行程的30°區間和滑塊回程區間內,設置不保護功能,即將凸輪開關的斷開角度調整為30°~180°,使滑塊在下行程30°~180°之間處于保護狀態。
(6)試車。遮擋光幕,觀察控制器指示燈轉換正常;在保護區間內(下行程30°~180°之間,回程不保護凸輪開關處于斷開狀態),遮擋光幕,機床滑塊應能立即停止;滑塊在下死點時(180°),遮擋住光幕,機床滑塊應能回程。滿足上述三條,試車成功,方可進入正式工作。
使用
1.每班使用之前必須檢查光電保護器對機床的控制是否正常,按上節步驟(6)進行。
2.每次啟動主電機后,應進行每一光束的遮光檢驗或光幕高度檢驗。
3.使用過程中不得隨意變動保護光幕的位置。
4.更換模具,必須由專人調整、檢驗保護光幕的安全距離和光幕高度位置是否符合規定的安裝要求。
5.如果機床執行機構有故障,必須及時檢修調整好機床,否則,即使光電保護器安裝位置正確也無法確保安全。
(參加本文寫作的還有:于俊賢 陳海濤 馮興彬)
上一篇:什么是生產性振動?
下一篇:談塔式起重機的力矩限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