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石油和化學工業發展異常迅速,由此而引起的重大火災爆炸事故相繼發生。其中油庫火災爆炸事故已經成為石油化工行業的重大危險因素。引起油庫火災爆炸事故的原因復雜,影響因素繁多,因此應用現代安全工程分析方法對油庫火災爆炸危險性進行預先分析,找出火災爆炸事故發生的原因和引發的途徑,采取針對性的有效措施,以預防和阻止火災爆炸事故的發生,對油庫的安全儲運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油庫火災爆炸危險性分析
以某油庫為例,對其火災爆炸危險性進行定性分析。
1 油庫概況
某油庫罐區內主要布置有8座汽油、柴油儲罐及配套的工藝管線設施,其中包括2座汽油儲罐和6座柴油儲罐,汽油儲罐區和柴油儲罐區分別設有防火堤。此外,有汽車加油站配套。整個罐區周邊設置了6m寬的環形消防車道。
2 危險性分析
由于企業營運的汽油、輕質柴油分別屬于甲B和丙A類可燃液體,儲量分別為8000m3和30000m3。依據《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2000,對于閃點小于28℃的易燃液體,存儲量超過20t為重大危險源。本油庫儲存的汽油閃點為-58~10℃,儲量為8000m3。顯然本油庫屬重大火災爆炸危險源。
火災事故是在可燃物、氧化劑和點火源3個基本條件同時存在并相互作用時才發生的。也就是說,火災事故的發生必須具備物質的可燃性、氧化劑和點火源同時存在構成一個燃燒系統。爆炸與燃燒在本質上是相同的,爆炸是瞬間的燃燒,火災和爆炸可隨條件而轉化。因此分析火災爆炸危險性主要從可燃物的物料特性、氧化劑和點火源3個方面進行分析。
1) 物料特性
a)揮發性:汽油、柴油主要是由烷烴、環烷烴組成。汽油中碳原子數為5~12個,柴油的碳原子數為15~25個。碳原子數16個以下為輕質餾分,極易揮發,隨著溫度和壓力的上升,油料揮發的也越快,揮發的油蒸氣迅速與空氣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氣,一旦遇到足夠的點火能量,就會引發火災爆炸事故。
b)易燃性:汽油的閃點較低,介于-58~100℃之間,屬于甲B類火災危險品。汽油的燃燒速度為82~96[kg/(m2•h)]水平傳播速度也較大,即使在封閉的儲油罐內,火焰傳播速度也可達2~4m/s。總之,油庫儲運的汽油極易發生燃燒,其火災爆炸危險性很大。
本油庫汽、柴油在收發、儲存、汽車加注油作業時,在儲罐、油泵汽車裝車鶴管、加油槍及管閥設備等出現異常或人員操作失誤時可能泄漏出來,迅速揮發形成可燃性混合氣體,遇到一定的誘導能量或點火源就會燃燒、爆炸。
c)擴散性:油料的擴散性對火災爆炸危險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
1)油料的泄漏:油料泄漏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汽油、柴油蒸氣的泄漏,如儲罐收油過程中的大呼吸現象;環境溫度變化引起的小呼吸現象;隔油池內殘油的揮發等。另一種是油料液體泄漏,如輸油泵因密封不良、老化造成漏油;裝車鶴管和汽車加油槍在作業完畢后內存殘液流出;儲罐或管道腐蝕穿孔而導致油料大量泄漏等。
泄漏的油料液體會沿著地面或設備設施流向低洼處,同時吸收周圍熱量,揮發形成蒸氣;由于泄漏的油蒸氣較空氣重,因此也會沿著地面擴散,竄入地下管溝,極易在非防爆區域或防爆等級較低的場所引起火災爆炸事故。
2)油料的流動性:汽、柴油液體具有很強的流動性,在罐區、汽車加油站、裝車站和泵棚等場所易發生漏油事故,油料會沿著地面或設備流淌擴散,從而使火災范圍擴大,增加了滅火難度和火災損失。
3)油蒸氣的擴散性:油蒸氣的密度比空氣略大,且很接近,受風影響會隨風飄散,即使無風時也能沿地面擴散到數十米之外,并易積聚在低洼地帶或滲透到地下管溝中,一旦遇到明火等誘導因素,就會發生燃爆。可燃混合氣團的漂移難以控制,對火災的蔓延和撲救工作有很大影響。
2) 氧化劑
氧化劑的種類很多,對油庫來說,油品暴露在空氣中,空氣中的氧氣是油庫火災爆炸事故發生的天然氧化劑。
3) 點火源
a)明火:油庫汽車加油亭、裝車站等處存在機動車輛排煙帶火,各危險場所現場吸煙及違章動火等不安全因素,可產生明火或散發火花。
b)電氣火花:裝置中有大量電氣設備、設施,如電氣設備設計選型不當,防爆性能不符合要求,或電氣設備、設施未采取可靠的保護措施時在開關斷開、接觸不良、短路、漏電時易產生電弧、電火花等。
c)靜電火花:汽、柴油在生產裝卸過程中會因流動、攪拌、過濾、沖擊、震蕩、磨擦而產生靜電,若防靜電措施未落實或不可靠,儲罐、容器、管路及各種金屬設備、設施上積聚的靜電荷與周圍物體形成一定的電位差而放電,靜電放電產生的火花易引發火災爆炸事故。此外,人體穿化纖衣服而又穿膠鞋、塑料鞋之類的絕緣鞋時,由于行走、工作、運動中磨擦或穿脫衣服而產生靜電也可引發火災爆炸事故。
d)雷電能:若防雷設施不齊全或儲罐、建(構)筑物防雷接地措施不符合要求,在雷雨天氣里有可能引發火災爆炸事故。如我國黃島油庫的特大火災爆炸事故,其爆炸起因即為雷電,該事故造成19人死亡,78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3540萬元。
e)雜散電流;由于電化學腐蝕、陰極保護等引起的雜散電流竄入危險場所也是火災爆炸事故發生的原因之一。
f)碰撞磨擦火花:金屬設備、設施與物體之間的碰撞磨擦或機械撞擊等產生的火花也可能引發火災爆炸事故。
g)棉布自燃:設備檢修和擦洗油罐使用過的棉布等,若不及時清理而任其自然堆積,將導致棉布自發放熱,達到堆放物的燃點即可自燃。所以浸有油料的棉布等,必須及時回收,妥善處理。
此外,油泵盤根安裝這緊致使泵體表面發熱冒煙,或輸油泵空轉造成泵殼高熱等,也可能使泵區發生火災爆炸事故。上述火源起火后,均可產生600~1000℃甚至更高的溫度,極易導致火災爆炸事故的發生。因此,制定完善的動火審批制度和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嚴格控制火源,按規范在火災爆炸危險場所懸掛“禁止煙火”標志等,是實現庫區安全生產的良好保障。
根據以上分析,預防火災爆炸事故的發生,控制可燃物主要是控制油品的泄漏和擴散;控制氧化劑主要是密閉操作,避免油品與空氣的接觸。點火源是油庫火災爆炸事故最直接、最主要的起因,所以一定要控制點火源,只有嚴格控制點火源,才能有效地控制油庫火災爆炸事故的發生。
二、措施
1 禁止明火
加強管理,杜絕攜帶任何火種進入庫區,嚴禁在庫區吸煙,禁止違章動火等。
2 防電氣火花
加強電氣設備的日常檢查和維護,發現隱患及時整改,防止因開關斷開、接頭不良、短路、漏電等而引起電氣火花。
3 防靜電火花
罐體、管路要采取防靜電接地措施,并做好日常檢查和維護工作,保障可靠有效。此外,進入庫區,工作人員應穿戴防靜電工作服(包括鞋、襪等),嚴禁穿化纖等易產生靜電火花的衣服。
4 防雷
加強防雷設施的日常管理和維護,按照有關規范要求的內容和周期做好檢查工作,保障可靠有效。
5 防雜散電流
在管道的始末端或雜散電流可能流入的管端設置絕緣法蘭,在管道隔斷處或交叉處裝設跨接導線等設施。
6 防碰撞磨擦火
庫區內操作工具應采用有色金屬材料,嚴禁采用鋼制扳手等易產生碰撞火花的工具開啟閥門等。裝卸油桶應輕拿輕放,嚴禁摔打碰撞,以減少碰撞火花。
7 防自燃
設備檢修和擦洗油罐使用過的棉布、棉紗及時清理,避免因長期堆放而發生自燃而引起著火。
油庫存在的主要危險是火災爆炸危險,控制油庫火災爆炸危險的主要途徑是有效地控制各種點火源,如:明火、靜電火花等。只有加強庫區管理和檢查維護,防止各種點火源的入侵,才能保障庫區安全運營。
下一篇:涂裝作業防火防爆安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