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龍巖市開展安全生產基層基礎建設年活動取得了顯著成效,基本實現了縣、鄉安全生產“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目標,最近市政府又決定,從今年起再用兩年,深化這一活動,推動縣、鄉安全生產工作躍上新臺階,提升基層安全生產監管水平。
一、當前鄉鎮安全生產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思想觀念上的偏差。
多數鄉鎮認為鄉鎮的安全生產無足輕重,無關大局。主要理由有:工業化未成型,企業少,生產經營單位少,列為高危行業的企業更少,抓安全不出效益,更不出政績。因此,不少鄉鎮領導在思想上輕視,工作上忽視,導致鄉鎮安監機構建設難,投入保障難,工作開展難。
2、領導方式上的偏差。
鄉鎮工作現階段的重點是:抓經濟上項目,辦園區、建新村,主要追求經濟的快速發展,盡快改變貧窮落后面貌,這樣就不可避免地存在重經濟輕安全,重發展輕安全,使安全與經濟、安全與發展不同步,變成經濟與安全兩張皮的現象。因此,鄉鎮抓安全生產工作是應付多、落實少,表現為:有開會、有文件、有機構,但機構配齊、隊伍配強、經費配足、精力投入都不到位。
3、體制機制上的偏差。
《安全生產法》只規定設立縣以上安監機構,對鄉鎮沒有明文要求,而且目前全國縣級以上的安監體制本身就存在權力分散、職能交叉,地方機構與國家機構建設不同步的尷尬體制。因此,鄉鎮的體制機制建設更是五花八門,有安監所、安監站、安監辦、安管辦、安辦等不同名稱,而上一輪鄉鎮機構改革已把鄉鎮站所改為綜合辦、經濟辦、計生辦、農業服務中心等機構,使安全監管這個多生孩子在鄉鎮更難立足,鄉鎮也只是應上級要求在經濟辦上加掛一個牌子,工作條件差,人員配備弱,且多為兼職,無法做到專職專能。加上法定職責不明確,使鄉鎮有責無權無利,鄉鎮抓安全生產有的是壓力,缺的是動力。
4、實際工作上的偏差。
目前,鄉鎮抓安全生產主要方式就是抓大檢查,注重的是查了多少次,出動了多少人,查了多少單位,重量輕質,忽視源頭管理,忽視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宣傳、貫徹、執行,不利于人們安全意識的增強和本質安全的提升。
鄉鎮是我國行政管理體制的末端、基礎。俗話說,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安全生產工作同其他工作一樣,不打牢鄉鎮基礎,整個安監體系的大廈也只能是空中閣樓。
二、強化鄉鎮的安全生產基礎工作,要著力采取以下幾項措施
1、提高認識,升華安全理念。
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安全生產。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確立了“安全發展”的指導原則。搞好鄉鎮安全生產,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安全發展的重要一環。首先,鄉鎮領導要增強安全意識,轉變觀念。認識到安全是發展的基礎,是發展的保障,安全也是效益,安全也是政績。其次,以培訓和提高農民工的勞動安全技能為重點,強化對農民工的安全宣傳教育。在我國經濟進入工業化的轉型期,農民工是工業化、城鎮化的一支新型勞動大軍。但是,他們最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災害自救和互救常識,他們是事故災難中的最大受害者,強化對農民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訓已刻不容緩。第三,全民安全意識的培養和教育。必須從中小學抓起,將生活安全、出行安全、生產安全、防災、避災、逃災自救的知識、常識融教育教學當中。通過廣播、專欄、宣傳車、電視、網絡普及安全法規和常識,形成全民關注安全、珍愛生命的良好氛圍。第四,重視做好基層和基礎工作,將安全網絡向村(居)、社區、工礦延伸,促使村(居)、企業建立健全自我約束、不斷完善的安全生產長效機制。
2、落實一崗雙責,認真履職保平安。
鄉鎮政府是最基層政府,承擔著發展農村經濟、建設新農村的重任,同時也是鄉鎮安全生產的直接承擔者。溫總理在今年全國安全生產會議上再次重申,省、市、縣、鄉鎮政府的主要負責人是本地區安全生產的第一責任人,必須親自抓、負總責。鄉鎮黨政領導都要按一崗雙責的要求。抓安全生產,各自分管工作范圍內的安全生產必須各自負責,從責任分解落實、安全隱患排查、應急預案制定、事故搶險救援必須一抓到底,不留死角,不留空檔。同時,安全生產工作要與平安創建、精神文明創建、黨的建設相結合,形成齊抓共管、共建平安的工作格局。鄉鎮領導成員抓安全生產的工作實績要列入其業績考核,作為上級組織選拔任用的依據之一。鄉鎮可以把安全責任的考核方式向村(居)類推,對村(居)負責人開展年度安全生產工作履職情況述職,將安全工作成績列為村級換屆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
3、建好隊伍,發揮作用。
鄉鎮安監機構是鄉鎮安全生產工作的辦事機構、執行機構、落實機構。建設好、發揮好這支隊伍的作用,就能使鄉鎮安全生產工作的決策得到更好的落實。鄉鎮機構的名稱、編制、職能、裝備可以設區市為單位進行統一規范,提出一些硬措施,分年度實現,并從幾個方面著力抓好隊伍建設:首先,要用科學發展觀的理論武裝他們,增強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其次,組織開展培訓,做到持證上崗,提高他們的安全法律法規及政策業務水平;第三,增強服務意識,讓他們能夠把服務貫穿于執法,在執法中體現服務,做到公平、公正、清廉執法;第四,要從政治、經濟、生活上關心、照顧、幫助他們,培養一批能干事、會干事、敢干事的安監干部。
4、清源治本,構建安全長效機制。
現階段我國安全生產穩定好轉的發展趨勢與依然嚴峻的現狀并存,安全生產具有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的特征。抓安全生產要立足長遠,著重治本,強化源頭管理,實現長治久安。一要唱響“安全發展”,主旋律,加強安全文化建設。把安全法規列入普法教育,普及安全法律法規和安全知識,增加安全宣傳教育投入,樹立正反兩方面典型,用先進的典型激勵人,血的教訓警示人。二要把安全生產納入“十一五”規劃。把安全生產與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同步規劃、實施,安全考核指標要作為評價政府班子政績、業績中的重要內容,并定期向社會公布。三要健全和完善安全生產專項整治的措施和辦法,鞏固治理成果。四要強化企業的安全主體責任。強化安全法律法規在企業的貫徹落實,做到企業安全生產投入自負、自我教育、隱患自查、問題自改,不斷提升企業自我約束能力,創建安全型企業。五要落實好相關經濟政策,全面實施安全生產許可證制度,推進安全費用,提高事故賠償標準和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三項經濟政策的執行。六要加強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強化應急管理,提高快速反應、應急處置能力,做到災害來臨時,把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下一篇:生產過程危險危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