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三卡”是全國總工會提出的符合現代化生產要求的一種新的安全管理模式,是長期以來安全生產管理經驗的總結繼承和創新。它旨在動員廣大職工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參與安全生產的管理,從而達到有效遏制各類事故發生的目的,促進企業的和諧發展;是“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方針的具體體現,是提高廣大職工安全生產要素、增強自我保護意識的有效措施。
一、什么是“一法三卡”
“一法三卡”是指在安全監督檢查過程中采用的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監控法及安全檢查提示卡,有毒有害化學物質信息卡,危險源點警示卡。
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監控法是指,在生產(工作)區域內對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作業點采取排查、評估、建檔、立卡等措施,建立監督控制體系,促進隱患整改的一種方法。
有毒有害化學信息卡,主要運用于危險品裝卸貯存、使用等場合,包括事故主隱患作業點名稱、危險等級、易發事故種類、防護措施、監控要求、緊急預案、責任人、檢查周期等內容的提示卡。
危險源點警示卡,指通過在危險區域或崗位掛牌,提示存在的危險,讓員工提高警惕。
安全檢查提示卡,是一種以作業現場安全檢查為主要內容的提示卡,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實用性和操作性,解決企業安全檢查中“查什么、怎么查、查后怎么辦”的問題。該卡是“一法三卡”之核心內容。
“一法三卡”的具體運用要針對本單位實際,切忌生搬硬套,與此同時,在運用“一法三卡”過程中,要充分吸引過去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先進經驗,不是另砌爐灶重開張,既要保證原有安全管理制度和辦法的相對穩定性,又要有新的突破。
二、“一法三卡”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一法三卡”是現代安全生產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它通過動員全體職工對安全要素的排查、評估、建檔、立卡這一過程,確定項目并以提示卡的形式加以告知,并在檢查中依照提示卡確定的內容進行表格式檢查,從而達到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參與安全管理的目的,與此同時較好地解決了檢查人員在檢查中“查什么、怎么查、查完后怎么辦”的問題。
1.在排查、評估、建檔、立卡的過程中實現職工安全生產意識的再教育,實現專業管理與職工參與的良性互動。組織建卡的過程,是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動員全員參與排查、評估的過程,同時是專業人員幫助職工共同重溫崗位安全知識的過程,也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結合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職工更加深入學習了崗位安全知識,得到了一次安全知識的再教育。這一過程,也是建立檢查前學習、檢查中對照、檢查后反饋的過程,突出的群眾性、專業性和實用性,營造安全生產人人有責的氛圍,克服部分職工存在的安全檢查與己無關的現象,實現專業管理與職工參與的良性互動。
2.較好地解決了查什么、怎么查的問題。目前,在企業的安全檢查中,由于檢查人員所涉獵的知識的限制,通常檢查人員個體只對自己專業范圍內的項目關注的更多一些,對其它的內容則不多或不便過問,有些非專業人士只能走馬觀花,一帶而過,發現不了問題的實質。被檢單位職工也不全面清楚要檢查什么,該怎么做。通過“一法三卡”的建立,并通過與之相配套的《安全檢查要素表》、《安全檢查考核表》、《安全隱患報告表》、《安全檢查信息反饋表》、《整改(處罰)通知單》等,讓檢查人員在檢查中做到有章中循、有據可依,知道職工查什么、怎么查,同時也讓職工知道了檢查內容,切實做到檢查前學習,自檢中對照,達到職工自覺性,有針對性的做好本崗位安全工作,促進良好的安全生產行為的養成。
3.職工在安全生產中的責任更為明確。由于建卡的過程是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辦法進行,職工參與了安全要素的確定和檢查標準的制訂,使得職工對崗位安全的要求更為明晰。特別在建卡初始階段,通過職工的排查、評估到制定草卡,再經幾上幾下的反復討論、修正,職工對崗位安全要求幾乎達到熟知的程度,知道了怎么做,做什么,責任更為明確。
4.達到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參與安全管理,有效促進安全生產的目的。任何企業要做到安全無事故,它不僅是經營者的職責,更是一種群體目標,其基礎就是需要職工參與其中,讓職工知道本崗位存在哪些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以及它們的危險程度;知道如何預防事故的發生,并保護自己不受傷害;知道一旦事故發生應當怎樣進行緊急處置,讓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最小;知道為什么要制定安全規章制度。推廣運用“一法三卡”,可以把現場職工發動起來,化剛性規定為群體日常行為,使安全管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以人為本抓監控,從而把“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方針落到實處。達到預防和遏制事故的發生,確保職工的生命安全與健康的目的。
三、在推行“一法三卡”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要大力宣傳、提高認識。要理順利推動一項群眾性工作的開展,首先要讓群眾接受這項工作。只有職工認識了才能接受,只有接受了才能重視,只有重視了才能參與,只有參與了才能充分顯示“一法三卡”的作用。
2.在組織上要做好分工配合,共同推進。行政安全管理部門是企業安全管理的主體,工會作為勞動保護監督的責任者,要配合。盡管職責各有不同,但目標一致。為此,在推行“一法三卡”工作中,無論是工會牽頭推廣,還是行政為主承辦,兩者都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安全管理部門的專家作用和工會善于做群眾工作的推動作用,這樣才可以優勢互補,相得益彰。
3.處理好創新與繼承的關系。長期以來在安全管理中取得的寶貴經驗已經在安全管理中日益凸顯其切合實際,符合自身特點的優勢,這是集體智慧的結晶,要繼續加以應用,把“一法三卡”作為一項新的內容和考核方式融于其中。
4.切忌生搬硬套,全盤照抄。要結合作業現場實際,實行“一法兩卡”、“一法三卡”均可,只要達到了教育職工、形式簡潔、成效顯著的任何形式都是好的形式、好的辦法。
5.秩序漸進,不搞一切刀。充分認識和運用“一法三卡”有一個相對較長的過程,可在部分崗位進行試運行,通過試用逐步從感性到理性認識其優點,然后再尋找適合本單位實際的辦法,在此基礎上加以推廣運用,防止出現華而不實的花架子現象。
上一篇:企業安全管理“十忌”
下一篇:寫好安全員工作日志須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