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的理論告訴我們,人的心理活動決定人的行為。思想政治工作作為企業管理手段的一種,就是要在運輸安全生產管理過程中完成思想教育的任務。在鐵路跨越式發展的新形勢下,注重人的生理、心理狀態及其變化,是做好運輸安全生產過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關鍵。
一、 為什么要注重人的生理、心理狀態及變化
堅持以人為本,是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決定》中提出的一個新要求。這個新要求,同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是一脈相承的。新的科學發展觀明確把以人為本作為發展的最高價值取向,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就是要把不斷滿足人的全面需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根本出發點。思想政治工作也要堅持以人為本,就必須注重人的生理、心理狀態及其變化趨勢,針對性地作好思想政治工作,確保安全生產。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門科學。對待科學必須具有科學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要使思想政治工作增強預見性,把握規律性,體現時代性,就要注重掌握人的生理、心理狀態及變化。因為生理學和心理學都是人類最基礎的科學。生理學是研究生物功能的學說,其中有專門的人體生理學,研究人的神經、消化、呼吸、循環、生殖和內分泌等。生理就是機體的生命活動和體內各器官的機能。而心理學研究的對象主要是人以及人的心理(人的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特征等)。思想政治工作只有掌握了人的生理、心理狀態及其發展變化趨勢,盡量滿足職工正常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才能充分調動保安全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合理地組合人機系統,達到勞動組織的最優化。因此,強調以人為本,抓住職工所思、所想、所怨、所盼,掌握職工生理和心理狀態,就能使思想政治工作有的放矢,對癥下藥,取得實效。
二、 當前職工生理、心理現狀分析
生產布局調整,必將帶來利益的調整,同時會帶來人們生理和心理上的不平衡、不適應。筆者通過對機務部門的調查分析,當前職工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著以下幾種障礙:
1. 生理方面
(1)普遍超勞造成生理疲勞。人體由于高強度或時間的持續來進行某一項行為活動,生理機能會逐漸減退,主觀感覺疲乏無力而導致行為能力減弱,效率降低、錯誤率增加的狀態,稱之為疲勞。疲勞又分為生理和心理疲勞。當人的行為活動主要由身體的肌肉組織承擔時所產生的疲勞稱為生理疲勞。自從實行機車長大交路以來,提高了運輸效率和機車運用率,但同時也使乘務員普遍超勞、長期超勞。生理疲勞不但降低勞動生產效率,而且是造成行車事故的重要因素。因為勞動過度、休息不夠、飲食不周或受外界刺激過強,人體各感官的反應功能減弱,思維能力降低,如果繼續下去,疲勞就會蔓延到其它器官乃至全身,人就會感到精神恍惚、腰酸背痛、眼澀耳鳴、四肢乏力、思維遲鈍等,產生生理障礙,對安全生產危害極大。
(2)夜間行車造成生理失調。人本來是夜間睡眠的動物。由于習慣于夜間睡眠的人在夜間工作,這本來就是違反生物節律的。機車乘務員工作的性質就是不分白天黑夜、年節假日。夜間22點之后,大腦機能明顯下降。即使要求乘務員出乘前必須搞好待乘保休,強化乘務前的睡眠,但為了保證夜間行車與白天行車同等程度地工作,確保效率與精度水平一致,對于乘務員來說也是很重的負擔。也就是說,夜間行車失誤的發生概率大大高于白天。由于生理節律失調,就很難保證安全行車。
(3)飲酒吸煙造成生理失控。調查結果表明,乘務員70%以上都有飲酒和吸煙的不良嗜好,有的還愛飲度數高的酒、吸焦油含量高的煙。盡管在安全管理上對飲酒嚴格控制,嚴格考核,但隨著布局調整后獨身職工的增多,閑著心里煩悶,“借酒消愁”的人仍不在少數。酒精是一種對人體各種器官都有損害的原生質毒物,是一種麻醉劑。它作用于高級神經中樞,降低大腦的抑制功能,使低級中樞失去控制而過度興奮,導致感情沖動,理智減弱,意志失控。吸煙也可使人的反應速度和判斷能力下降,干擾行車了望和注意力集中,對人的健康有百害而無一利。因此說,飲酒吸煙是危及行車安全的大敵。
(4)兩地分居造成生理失衡。以通遼機務段為例。自2003年8月31日以來,先后有彰武、赤峰、白城等5個機務段撤并到該段,職工近萬人。由此造成獨身職工驟增,兩地分居者達1000多人。尤其是機車乘務員,既存在超勞現象,又有十天半月回不了家的問題。“牛郎”與“織女”長時間不能相會,兩地分居的滋味是酸苦有余,甜蜜不足,給職工與家屬帶來了無法想象的困難與惆悵,承擔著生理與心理的煎熬。既不能按時回家夫妻團圓,又不能做出超越人格與法律的事情,這種生理上的失衡,抑制了人的七情六欲,怎能讓人安心工作,怎能保證安全行車?
2. 心理方面
心理平衡與生理平衡是互相關聯、交互作用的。心理上的障礙或不平衡,其原因要比生理方面復雜得多。當前,職工的心理不平衡有許多種,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
(1)煩躁心理。獨身職工家中上有老下有小,身在異地照顧不上揪心;乘務員工作辛苦,物價猛漲可工資不漲,在外花銷大煩心;安全管理嚴格,稍有不慎就“觸電”挨罰,況且處罰的力度大、頻次高等窩心……整天心情不順,神志不安,容易造成思想溜號,手忙腳亂,情緒消沉,生氣憂慮,工作注意力分散,反應遲鈍,一旦出現緊急情況往往不知所措。
(2)僥幸心理。持有這種心態的職工突出的表現是習慣性違章,簡化作業程序,不能自覺地執行標準化作業制度,憑以往的經驗揣測、臆測行車,把違章作業暫時沒造成事故當作成功的經驗來對待,為安全運輸埋下了隱患。
(3)緊張心理。由于自身技術業務素質不高,加之機車車型老化,質量不好,對機車故障的判斷、處理能力不強,行車過程中精神緊張,信心不足,心里沒底。
(4)厭倦心理。乘務員工作單調枯燥乏味,活動范圍小,安全責任大,容易產生厭倦情緒。
(5)麻痹心理。一些長期跑一條線的乘務員,感到自己車況清楚,線路及信號等比較熟悉,因此就盲目自信,思想上放松了警惕,安全意識逐漸淡漠。
綜上所述,職工生理、心理上的疲勞和障礙給安全生產帶來了極大的影響。
三、 強化思想政治工作,重視生理、心理調整
針對新形勢下職工群眾的思想實際,如何進行思想教育,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心理效應,是擺在我們各級管理者特別是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理順情緒、化解矛盾、調動積極性的作用。
一是把握實情。首先,思想政治工作要有預見性。隨著科技的進步,要建立快速通暢的信息反饋渠道和網絡,完善職工思想動態預警機制,及時準確地掌握職工心里在想什么、盼什么和要干什么,分析、預想可能要出現的矛盾和問題,以便及早采取針對性措施,將可能出現的矛盾和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其次,要把握規律性。針對跨越式發展帶來的一系列變革,抓住并解決好引發生理、心理變化等思想矛盾的共性問題和主要問題,及時解難釋疑,活血化瘀。
二是體現親情。人世間最真摯的情感莫過于“親情”。心理學告訴我們,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有得到企業領導和同事朋友關懷幫助的愿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與人之間趨于重利忘義。正因為如此,思想政治工作更要遵循“理解人、關心人、尊重人”的基本原則,盡量去滿足職工群眾生理和心理的需求,使思想政治工作體現出人間親情,更具親和力。如在“兩紀”的考核上,既要堅持嚴格按章扣罰,更要將思想感情的溝通跟上,避免出現對立情緒。要以理服人,更要以情感人。要時刻把職工群眾的冷暖放在心上,消除職工的生理失衡、煩躁心理等現象,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說服力。
三是要傾注真情。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區分層次,絕不能千篇一律。要注重分層施教,針對不同特點,提出不同的要求。尤其要注意廣泛性和可行性,融“小道理”于“大道理”之中,循序漸進。在安全教育上要善于算細帳,擺事實講道理,消除職工的麻痹、緊張和僥幸等心理。
四是要保持深情。對待職工要尊重個性心理特征,做思想政治工作要像春雨潤物,不擺架子,不發脾氣。特別是做生理和心理障礙比較嚴重職工的思想教育工作時,更要循循善誘,深情疏導,耐心引導。
思想政治工作要堅持以人為本,注重研究和掌握職工生理和心理狀態及其變化趨勢,自覺地將實情、親情、真情和深情融為一體,才能使職工群眾始終有一個好的心情和心境,才能充分調動職工群眾確保安全生產的積極性,為構建和諧企業,推進和諧鐵路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上一篇:安全管理應突出“實”字
下一篇:安全管理要善用“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