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全生產需要“用心”去抓。
每一名員工都是企業安全生產的責任者、受益者。不論是一線生產員工、還是二線輔助、服務員工;不論是一般員工、還是各級管理員工,人人都要樹立起“安全生產,人人有責”的良好意識,都要按職責規范和安全生產操作規程“用心”干好自己的工作,不敷衍了事、心不在焉。認認真真執行安全生產的各項規定,落實自己的責任,克服安全管理上的“膽小怕事”,尤其是安監人員,要把安全管理的目的講清楚,把安全管理的規定講明白,耐心細致講道理,做好正面引導,每一個人都是安全管理的一個節點,只有人人遵章守紀,才能保證礦井的長治久安。把住安全生產第一關,否則,將會為此付出代價。
二、安全生產需要“狠心”去抓。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首先是制度要嚴,必須要按制度來嚴格管理。不執行制度規定,不抓安全責任追究是對自己和他人的不負責任。時刻堅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以鐵的手腕,硬石心腸嚴格執行各項規定,責任追究無情面,執行制度沒商量,事故無大小,責任一樣重,對各類違章事故決不遷就、放過了事。其次是管理“嚴”。要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以制度管人。再次是分析事故“嚴”。一旦出現事故,就應該認真地去分析,莫把事故當“故事”。第四是處理“嚴”。對于事故的處理應按照有關規定嚴肅處理,不能有半點的姑息遷就。最終將安全生產體現在嚴謹的工作態度、嚴肅的工作作風、嚴格的工作制度、嚴密的管理體系中。
三、安全生產需要“恒心”去抓。
安全工作是一項復雜的、長期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我們從事的是井下生產,由于受主觀、客觀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制約,有些問題不可能是一次處理完后就不再發生,突出表現為“屢禁不止”,人們受利益的驅動,圖省事、闖大膽、存有僥幸,給安全工作留下了隱患,常言道: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危險隨時都有發生的可能,如古語言:名者見于未萌,智者避危于無形。因此,安全生產必須堅持“論持久戰”,時刻保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壓力感和緊迫感,將問題發現于“未萌”,將隱患處理于“無形”,必須做到長流水、不斷線、持之以恒不放松,安全的警鐘始終長鳴。
四、安全生產需要“耐心”去抓。
重復的生產過程,安全周期的加長,會使一些人產生松一松的思想,對安全管理和安全預防工作,口頭說得多,實際投入少,甚至不投入。在部分人思想上行為上出現了這樣和那樣的做法,如:習慣性違章。自以為在現場工作了多年,有實際經驗,這樣就會習慣性作業,為事故埋下隱患,不積極采取相應預防措施。再有就是僥幸心理。思想麻痹大意,對事故隱患整改處理不及時,得過且過,一拖再拖。還有一種就是急功近利,不按規程作業,急于求成。從而導致事故往往會慢慢抬頭;重復的違章、嚴厲的處罰,也使一些人產生逆反心理,給安全生產埋下危險的種子,所以,對抓安全生產要有“婆婆的嘴”,百說不厭,撲下身、沉下心,把安全生產的規定灌輸到每一位員工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形成程序化的工作過程,養成良好的遵章守紀的好習慣。
五、安全生產需要“溫心”去抓。
在嚴格執行制度的同時,堅持以人為本,時刻從員工的角度出發,通過推心置腹的交談,通過以往血的事故案例,分析對比產生的危害后果,啟發觸動員工的思想,讓大家深深烙下“安全生產為了我”的觀念,得到員工的理解支持,形成全員自發主動搞好安全生產的良好氛圍。最終教育和引導職工認清安全生產的重要意義,動員和組織職工學習并掌握相關安全知識和安全規程,使職工明白什么是安全操作。從而理解、支持、領悟出其中的真諦,增強抓好安全生產的自覺性和責任感,變“要我抓”安全生產為“我要抓”安全生產。員工一旦把企業當作家,并感受到家的溫馨,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會大大增強,安全二字就會大寫在心中。
抓安全生產不是走形式,不是花架子,更不是敷衍了事,它是一個長期的、實實在在、一時一刻不能放松的工程,需要每個員工的積極參與,只要我們堅持用“五心”去抓,就能實現“放心”的安全生產。
上一篇:情感激勵在安全管理中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