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設備的管理
2004-12-24
來源:國家局政策法規司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安全設備是用于保證生產經營活動正常進行,防止事故發生,保障職工人身安全與健康的設備總稱。由于安全設備關系到人身安全和健康,因此,國家對這類設備作出了嚴格的規定,從設計、制造、安裝、使用、檢測、維修、改造直到報廢,都制定了嚴格的國家標準,沒有國家標準的,也制定了行業標準。標準化是一項基礎工作,對安全生產至關重要。吳邦國同志曾對安全生產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積極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通過標準化管理,為安全生產打下堅實的基礎。
為了保護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必須正確使用安全設備。在我國,由于各種安全設備的不合格,以及使用過程中的不當,發生的事故也不少。為此,《安全生產法》第十九條規定:安全設備的設計、制造、安裝、使用、檢測、維修、改造和報廢,應當符合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這從兩個方面來進行規定:一方面對于生產安全設備的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廠家)來說,要保證安全設備的設計和制造符合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生產出合格的安全設備。作為生產安全設備的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廠家有責任提供合格的產品。如果由于安全設備的設計或者制造不符合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導致事故發生,將追究生產廠家的責任。這在法律中是第一次對生產廠家提出了要求。廠家也有保障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的責任。另一方面對于使用安全設備的生產經營單位(使用單位)來說,要做到安全設備的安裝、使用、檢測、維修、改造和報廢符合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使用單位對安全設備,從安裝開始到投入使用、進行檢測、維修、改造,直到報廢,每一步都要按照標準進行,嚴禁違章操作。
另外,安全設備也是生產經營單位搞好安全生產的硬件,保證安全設備的安全、可靠,是從源頭抓好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安全設備的正常運轉是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的重要保障。為此,《安全生產法》第二十九條又規定,生產經營單位必須對安全設備進行經常性維護、保養,并定期檢測,保證正常運轉。維護、保養、檢測應當作好記錄,并由有關人員簽字。
生產經營單位要對安全設備進行經常性維護、保養,并定期檢測,這是保證安全設備正常運轉的前提。安全設備不同于一般設備,專業性較強,對其維護、保養和檢測需要一定的專業技術。國家對安全設備的檢測有嚴格的規定,對從事安全設備檢測的廠家實行資格審查。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指定有工作經驗和專業技能的專門人員,定期對安全設備進行維護和保養。應當定期將有關安全設備送到有檢測資格的單位進行檢測,確有困難不能直接到有關單位進行檢測的,應當聘請有檢測資格的單位派員到生產經營單位進行檢測。
生產經營單位要落實責任,做到維護、保養、檢測必須要有記錄,并由有關人員簽字。這是落實責任制的具體體現,也是保證維護、保養、檢測效果的重要提前。安全設備的維護、保養、檢測沒有記錄、沒有有關人員簽字,極易造成工作人員弄虛作假,該維護的,沒有維護;該保養的,沒有保養;該定期檢測的,沒有定期檢測,安全設備帶病運轉。因此,做好安全設備的維護、保養、檢測的記錄,并由有關人員簽字,也是事故發生后,保障從業人員合法權益的有力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