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梯設備安全管理工作探討
2007-04-18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進入21世紀后,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和房地產市場的持續升溫,各大城市高層和超高層建筑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其電梯數量也隨之猛增,因此電梯設備的管理問題也變得日益突出。
現就幾個大的方面討論一下應如何做好電梯設備的管理工作,并介紹美國在電梯設備管理上的一些經驗,供大家借鑒。
1.首先是建立健全電梯安全管理體系。美國各州一般都有電梯方面的法規,所訂條款相當嚴謹細密,并且有相應的行政管理規章。這些法規有一部分是納入法典中的成文法,也有一部分是案例法。美國各州以及較大城市都有相應的政府機構負責監督管理電梯的安全。這些機構都雇有一批電梯監督檢查技術人員。紐約市的監督檢查人員數量約為每1000臺電梯1個人。這些監督檢查人員代表政府行使監督檢查職能,檢查設備是否符合法規規定的要求和業主是否遵守法規的規定。除了政府部門的監督檢查外,業主還要按照法規要求聘請電梯公司、保險公司、顧問公司的持證檢查員對電梯進行檢查和試驗,并將檢查和試驗結果報政府機關備案。
為確保安裝、改造的電梯符合要求,各州法規通常規定安裝、改造之前需要向政府主管部門申請。政府審查的內容包括安裝改造圖紙、設備說明、同類電梯或安全裝置是否已取得型式試驗認證等。電梯安裝、改造驗收是一個重要管理環節,各州政府雇用的檢查員要對新安裝、改造的電梯進行驗收檢查,試驗見證。有些地方法規規定的新安裝、改造驗收試驗檢查程序相當嚴格。
除了成文法、案例法和管理規章之外,為便于執行法規和修訂法規,許多地區在法律上還規定設一個電梯協調委員會,并規定該委員會由業主、本地制造商、保險公司、公眾代表、老人代表等委員組成。相比之下,我國現行的電梯安全管理法規就顯得比較“粗糙”,條款制訂不夠詳細、具體,可操作性較差。我國今后應在電梯的安裝及使用過程中的監督檢驗環節對現有的法規做進一步細化,提高可操作性。
2.其次,筆者認為電梯行業應由政府主管部門牽頭成立一個電梯行業協會。這個協會組織在維護會員權益,防止會員間不正當競爭和惡性競爭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美國電梯行業的協會組織在行業中扮演重要角色,不僅為會員爭取最大利益,同時也監督會員的商業行為。業主可通過電話咨詢或通過協會的網站查詢各電梯公司的具體情況(包括有無不良記錄等信息)。這樣電梯行業協會就可以運用“信用機制”對各協會會員進行有效監督。
3.另外一個重要問題就是電梯究竟應該由誰來維護保養。眾所周知,電梯的運行可靠性由制造、安裝、維護、保養等幾個方面來保證。而在電梯投人使用后,則主要依靠電梯的維護、保養來保障。這項工作的專業性很強,責任重大。目前,物業管理單位一般沒有足夠的維護、保養和管理能力來獨立承擔此項工作。但我國大多數城市都未對此問題做出明文規定,因此很多業主均自己雇人維護保養電梯。深圳市人大常委會發布的《深圳市電梯安全管理條例》明文規定電梯設備的日常維修、保養工作必須由具有執業資格的專業電梯公司負責,并且規定了幾種違規情況的相應處罰措施。這樣不僅保證了電梯管理工作的有效進行,而且責權明確,利于管理,優化了資源配置,降低了經營成本。在物業管理單位與電梯維保單位之間建立了委托或配合的關系后,物業管理單位不能因有電梯專業公司對電梯進行維保就萬事大吉放任不管,而應對其工作加以具體的監督和指導。為做好電梯管理工作,業主應要求物業管理單位對電梯維保單位進行監督管理,并有專人負責。
4.無論是由業主還是物業管理單位與電梯公司簽定電梯管理合同時,合同中必須明確規定雙方的權利、義務、責任范圍等,并有物業管理單位和電梯公司相互配合、監督的條款。電梯作為一種垂直運輸交通工具,目前國家對其使用年限還未有明確規定或強制執行標準。因此不論采取何種方式進行電梯管理,物業管理單位或電梯公司都要在維保合同中與業主明確電梯在何種狀況下需要進行更新改造,以及所需費用的計算和收取(這一點對老、舊電梯數量較多的物業尤為重要)。所選用的電梯管理單位必須具有合格資質,有良好的信譽和技術實力;維保人員必須經過專業技術培訓并取得崗位資格證書,熟悉電梯的機械、電氣系統,具有豐富的故障診斷與排除經驗及較強的責任心和安全責任意識。
5.電梯管理單位要根據國家或地方標準、行業主管部門的規定,制定電梯維護、保養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崗位責任。對于存在難以消除的嚴重事故隱患的電梯,電梯管理單位要立即封停,并及時通知業主和物業管理單位給予積極配合進行整改,避免人身傷害事故的發生。排除事故隱患后,必須經政府有關部門驗收合格后方可投入運行。同時電梯管理單位還要做好電梯技術資料檔案的管理工作和電梯緊急故障的處理預案。
6.物業管理單位要督促、監督、協調、配合電梯管理單位做好日常管理工作,認真檢查其管理狀況和維護保養狀況,及時掌握電梯管理單位和政府有關機構對電梯進行自檢、巡檢、年檢的結果以及電梯管理單位對整改要求的完成驗收情況。與電梯管理單位一同積極做好乘客安全用梯、自我保護等方面的宣傳。引入社會監督機制,采取公開雙方的單位名稱、責任人姓名、服務監督電話及服務承諾等方式,促進雙方共同做好電梯管理工作。
以上從六個方面闡述了如何做好電梯設備的安全管理工作的看法和建議,供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