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行業氰化鈉使用安全管理的探討
2007-07-17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氰化法提取黃金是80年代發展起來、應用最為廣泛的提金方法。世界各國黃金行業中采用氰化法提金均占有很高的比率,南非達99.5%,美國達88.1%,澳大利亞達84.9%,我國80年代以來氰化法提金工藝技術也得到迅速發展,現在氰化法在我國黃金生產中已成為一種應用最為廣泛的工藝,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由于氰化法提金的廣泛使用,氰化鈉在黃金生產中大量使用,我國黃金企業每年氰化鈉使用量據測算可達4~5萬噸左右。氰化鈉是一種劇毒的化學品,具有致死量少(口服0.2g致死)、作用迅速的毒性特點,是聯合國化學武器控制機構嚴格監控的一種化學品,國內也被列為國家嚴格監控和管理的化學危險品。因此,氰化鈉的使用安全管理對于黃金生產企業非常重要,略有疏忽都會給人民的生命安全帶來嚴重威脅,給國家財產帶來巨大損失。為防患于未然,1987年國務院頒布了《化學危險品安全管理條例》,但是由于種種原因,運輸、使用氰化鈉的過程中,仍然有各類重大事故發生,如:9月29日漢江液體氰化鈉翻車事件、10月24日紫金山金礦液體氰化鈉翻車污染事件、羅馬尼亞締薩河氰化礦渣塌壩污染事件,均給企業、人民帶來巨大損失。因此,以下就氰化鈉運輸、貯存、使用過程中抓好安全管理,保證黃金生產企業穩定發展的若干問題進行探討。
------安全運輸是黃金企業氰化鈉使用安全管理的首要環節。
關于化學危險品運輸,國務院頒布的《化學危險品安全管理條例》中對運輸工具、裝卸設備都作出詳細要求,交通部門就化學危險品運輸、包裝制訂了明細規則。企業運輸氰化鈉車輛必須到公路、公安、消防等部門辦理有關準運手續,裝運液體氰化鈉罐車必須在勞動部門取得壓力容器檢驗合格證方可裝運。雖然裝運車輛證、照齊全,但是,裝運過程中依然存在許多不安全因素,仍然有被偷、遺失、翻車等事故發生。而黃金企業一般均處于深山峻嶺之中,道路崎嶇,給運輸帶來更多危險因素,也對運輸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既使委托專業運輸行業,也要嚴格檢查和驗證。9月29日翻車污染事件,就是由于翻車后液體氰化鈉隨水流擴散,造成大面積污染,給企業帶來巨大損失,引起國家、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梢姡瑥陌踩嵌瘸霭l,抓好運輸安全,除認真按國家有關安全規定執行外,還要盡量減少液體氰化鈉運輸,選用安全系數較高的固體氰化鈉。這樣,即使發生意外事故,由于固體氰化鈉包裝嚴密、不迅速擴散,可將污染面減少到最低程度。
------氰化鈉使用、貯存的安全問題,是黃金企業常抓不懈的主題。
氰化鈉使用、貯存安全管理時刻是黃金企業安全工作的重點:
一是做好企業員工的安全防范工作,這就要求黃金企業結合自身特點,嚴格執行《化學危險品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按照化工企業有關要求進行管理,對操作、貯存必須制訂嚴格的工藝安全規程,并配備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認真進行安全教育,實行雙人雙崗制操作,經常檢查,及時發現問題、處理問題。
二是加強氰化鈉貯存的管理。氰化鈉貯存必須專庫專用,切忌與酸類物質放在一起,氰化鈉與酸性物質接觸不但影響產品質量,更嚴重的是產生氫氰酸劇毒氣體,以致發生中毒事故。對于液體氰化鈉的貯存,還要防止外泄。雖然固體氰化鈉也有被外泄的隱患,但液體氰化鈉外泄將造成大面積環境污染和中毒事故的發生,且不易控制事態發展。因此,這就要求對液體氰化鈉貯存設備嚴格按照國家壓力容器設備標準進行設計、制造,防止設備泄漏造成外泄。同時,液體氰化鈉貯存需保證適宜溫度等條件,因為溫度過低,貯存設備易結晶、堵塞和脹裂設備;溫度過高,氰化鈉易水解產生氫氰酸逸出,造成人員傷害和氰化鈉損失。據有關資料表明,在氰化鈉溶液溫度達到40℃時,每天氰化鈉損失率可達0.36%。另外還要加強操作員工的安全教育和技術培訓,防止因員工的粗心大意或工作疏忽造成污染事故。1978年,蘇州南潯一家化工廠就曾因操作工疏忽大意,將30%含量的液體氰化鈉泄入當地一條生活水源的河流中,造成大面積水污染和人員中毒的特大事故,帶來巨大經濟損失,企業、當事人都受到行政處理和法律的懲罰。這類事故的教訓,促使我們對氰化鈉的危害性保持清醒的認識,時刻把安全意識放在第一位,消除氰化鈉使用、貯存過程中的各種隱患。
三是做好意外事故的應急防范工作。配備必要的人員、應急設備和物資,根據企業自身特點和環境條件,制訂意外事故應急預案。對中毒事故預防應配備必要的急救藥品,如亞硝酸異戊酯、3%亞硝酸鈉、50%硫代硫酸鈉等解毒藥品;萬一發生氰化鈉外泄事故,按氰根總量6.83倍的有效氯配比,用次氯酸鈉(或漂白粉)進行清除。
只有這樣常抓不懈,始終繃緊安全這根弦,才能使企業在安全的前提下,興旺發達。
------搞好“三廢”處理,是黃金企業安全工作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
無論是堆浸、池浸、全泥氰化鈉提金,均存在大量含氰廢水和含氰礦渣,這些廢水和廢渣如果不經過處理,含氰根達500~1000ppm,直接排放將會造成嚴重的污染,造成人、畜中毒事件。因此,氰化法提金的“三廢”處理至關重要。
目前,氰化物處理方法較多,一般有堿性氰化法、酸化—堿液吸收法、二氧化硫—空氣法、自然凈化法等,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采用合適的方法,但是企業必須對含氰廢水進行處理達標后才可排放,對于地處生活水源較近的企業更應注意廢水的達標排放。根據氰化物較易水解和氧化的特點,對含氰廢渣可以采用自然凈化法,但是必須選擇合適堆渣地點,不可選在酸性土壤中,防止酸性物質和氰化鈉反應生成氫氰酸,使操作人員中毒。雖然氰化物在空氣、水中有分解、氧化、生物降解等作用,但是分解的速度比較緩慢,隨自然溫度不同而有異,一般每24小時約分解0.08~0.18%。因此,對儲存金礦尾礦庫提出很高要求,庫容量要大,同時必須封閉、堅實、不可泄漏,以免造成二次污染事故。羅馬尼亞締薩河氰化物污染事件就是因尾礦庫大壩垮塌,造成雨水夾帶大量氰化物流入河流,造成大流域的污染事件,給流域內的生態平衡造成極大的破壞。對于尾礦庫必須有隔離和警醒標志,防止誤入、誤用,還要定期檢測,直至達標?傊,氰化法提金“三廢”只要經過認真處理,就不會帶來不利影響。
綜上所述,黃金企業在使用氰化鈉的各個環節必須嚴格按照國家的標準、規定執行,消除運輸、使用、貯存、三廢處理等不安全隱患。從安全管理角度出發,鑒于液體氰化鈉的流體特性,我們認為使用固體氰化鈉安全系數相對高于液體氰化鈉,而且也便于管理。目前,因固體氰化鈉價格高于液體氰化鈉,部分黃金企業改用液體氰化鈉,隨之運輸、使用、貯存中的風險系數卻大為提高。如果按每噸黃金礦石耗0.5kg氰化鈉(折百計算)、礦石品位按3%、總浸出率為80%計算,使用固體氰化鈉則每克黃金成本僅比液體氰化鈉上升0.8元(占總價1.5%),如扣除液體氰化鈉成份不純、影響浸出率和水解損失及設備投資費用等因素,實際上固體氰化鈉應和液體氰化鈉相差不多。因此,為安全起見,黃金企業應盡量選用固體氰化鈉,尤其是地處深山、道路崎嶇的黃金企業更應如此。總之,做好劇毒氰化鈉原料的使用安全管理工作,是黃金企業各級領導義不容辭的職責,也是保證黃金企業穩定發展的長遠課題,許多黃金企業在這方面均有很好的經驗,取得了很好效果,為黃金行業安全管理創下許多行之有效的方法。
以上就氰化鈉的安全管理提出了一些想法,僅供各位領導和專家參考,希望能對黃金行業氰化鈉使用安全管理方面有所裨益。如有不妥之處,還請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