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18日,遼寧省鐵嶺市清河特殊鋼有限責任公司煉鋼車間發生了一起重大鋼水包傾覆,此后一個星期即2007年4月26日,重慶市武隆縣平橋軋鋼廠又發生了鋼包脫落鋼水外泄事故。一連串的冶金安全事故,讓我們不得不正視冶金行業的安全問題。
近幾年,隨著我國原材料需求的迅速增長,鋼鐵等行業產能迅速擴大。我國鋼鐵產量連續11年保持世界第一,1996年鋼產量過億,2006年,粗鋼產量為 4億1800萬t,生鐵為4億400萬t,鋼材為4億6680萬t,約占世界鋼產量的34%,而在鋼產量中,37家大企業占了全國的一半,另外一半來自于小企業。僅河北省,近幾年民營冶金企業產能就擴大了7000萬t。大部分民營企業追求利潤的最大化,短期行為嚴重,重效益輕安全,隨意削減安全生產方面的投入,有些甚至根本不投入,就連常規的設備檢修、保養都不能按期進行,設備設施嚴重老化,安全可靠性程度明顯下降,事故隱患隨處可見。
近年來,我國的鋼鐵產能增長速度已遠遠超過鋼材需求的增長速度,鋼材供給早已大于需求。2007年第一季度,我國產鋼增長22.3%,而國內需求僅增長了14.5%。2007年4月27日,全國10個省(區、市)與國家發改委簽訂關停和淘汰落后鋼鐵產能責任狀。國家對冶金行業的產業結構調整正在加緊。雖然很多地方都有淘汰落后產能的計劃,但伴隨老產能的淘汰換來的是更多的新產能增長。而有些地區的淘汰計劃更是為了換取新產能計劃的批準而設立的。此外,很多地區的落后產能淘汰計劃并不包括民營企業,而實際上民營企業的落后產能數量更大。這些產能只能依靠市場競爭淘汰。而正是這些民營企業,事故隱患最多,安全生產得不到保障。“雖然國家一直在搞結構調整,落實沒落實還是有差距的。
行業管理弱化的問題在很多行業都存在。但是,由于冶金行業的產業鏈長、生產工藝復雜,高溫、高壓、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危險因素同時存在的特點,行業管理弱化對冶金安全管理帶來的影響較機械、輕工等行業更大。原冶金部設有安全環保司,負責冶金安全的行業管理。冶金部安環司為司局級,當時有30多名人員。當時專門設一個負責安全的職能司局的產業部并不多,反映出冶金部對安全的重視。1998年機構改革,冶金部與輕工部、機械部、煤炭部等15個部委一同退出了歷史舞臺。當時的國家經貿委下設安全監管局,冶金安全監管職能劃歸安監局。2003年,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成立,冶金安全監管職能劃在監督管理二司。2005年,國家安全監管局升格為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這項職能又劃在了監管一司。
對冶金安全行業管理的弱化,大鋼安全協會的萬成略秘書長深有感觸。他說,對鋼鐵工業的行業發展,國家宏觀調控缺乏,跟行業管理缺位有關。冶金行業沒有了總體的規劃、引導。國資委管央企,地方管地方企業。地方又從自己的利益出發,存在地方保護。隨著市場波動,一哄而上,安全生產也受到影響。但是他認為,安監部門的監督管理雖然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與以往的行業管理比還是不夠的。原因是安監部門的人員有限,每個人又要管理很多行業,專業性也存在問題。而且安全監管與生產管理是脫節的,安監部門對冶金生產所需的技術支持不很清晰,對冶金行業今后的發展不清楚,無法做到系統地指導企業。
目前,大鋼安全協作會承擔了一部分冶金安全的行業管理工作。其主要的工作是組織大型鋼鐵企業每年的互檢,平時的信息交流,事故通報。大鋼安全協作會設在武漢安全環保研究院。大鋼安全協作會定期出一份《事故快報》,作為生產安全事故的信息溝通,發給成員單位。安全互檢工作是大鋼安全協作會的一個重點工作,但是這項工作不是強制性的,由成員單位自愿向協作會報名,協作會按地區分組互檢。大鋼安全協作會萬成略秘書長介紹,現在大鋼安全協作會只是中國金屬學會冶金安全分會的一種活動形式,受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監管一司指導。活動范圍也僅限于協作會的28家成員單位。
2004年以來,國家安全監管局對冶金行業的監管是非常重視的。2004年就發布了《煉鐵安全規程》《煉鋼安全規程》和《軋鋼安全規程》3個標準。2005年11月16日,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下發了《進一步加強冶金行業安全生產工作的指導意見》。2006年12月15日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冶金行業安全監管工作的通知》。此后,國家安全監管總局每年都對冶金行業的安全監管工作下發通知。針對上一年發生事故的情況,提出有針對性的措施。近兩年,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還開展了高爐的摸底調查、企業互檢督查。對重點省,如河北、山西、遼寧進行冶金安全督查。
從 2004年到2006年,冶金行業的生產安全事故逐年下降。2004年冶金行業發生生產安全事故395起,死亡308人,重大事故9起,死亡51人。 2005年,發生事故301起,死亡273人,與2004年相比,分別下降23.8%和11.4%;重大事故13起,死亡56人,比2004年上升了 44.4%和9.8%。2006年,發生事故270起,死亡244人,比2005年下降10.3%和10.6%;重大事故11起,死亡59人,起數下降 15.4%,死亡人數上升了5.4%。冶金行業事故總量逐年下降,重大事故總體上升。但是對于冶金行業的安全監管依然受到監管人員缺乏,監管不到位的影響。地(市)、縣(市)安監局特別是縣(市)的安監局由于建立時間相對較短,監管人員多數來自原勞動部門或與煤炭相關的行業,普遍缺乏冶金企業的專業監管人員,同時,由于監管人員少,監管的范圍寬和近年主要精力放在非煤礦山整治上,對冶金行業的安全監管力不從心。以河北省為例,全省有非煤礦山企業4000 多家,冶金企業200多家,而負責非煤礦山監管的一處只有6個人,而且還要負責冶金、建材、地勘、石油天然氣等行業的監管。到了縣安監局,就只有兩三個人,管非煤礦山的也就一個甚至是半個人,專業性也無法保證。冶金安全監管不到位,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缺乏強有力的監管手段。《安全生產法》規定,生產經營單位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的安全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但是,安監部門沒有對冶金企業“三同時”設計審查和現場驗收的政府職能。對沒有履行“三同時”程序的新建、改建、擴建冶金建設項目,只能起一個督促企業的作用。對冶金企業是否執行有關法律、法規、標準,只有靠檢查的辦法。
安全監管不到位,行業管理缺失,安全工作就全靠企業自覺了。鋼鐵生產形勢好,能賺錢,企業是不是就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了呢?“近幾年冶金企業事故頻發,主要集中在中小企業、私營企業。”劉成江說,“國有大企業,像寶鋼、武鋼等,裝備比較好,管理層次比較高,人的素質也比較高。這些大企業和國際接軌,管理模式、方式、理念都比較先進。小企業自身裝備就有問題,管理上也不到位,也不重視,怎能不出事故?”小企業迅速發展,安全生產工作基礎薄弱,企業法人或經營者法律觀念淡薄,對國家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知識知之甚少,管理人員或外聘職業經紀人,或采用家族成員,業務水平不適應企業安全管理;職工缺乏必要的安全生產意識;企業生產工藝落后,設備陳舊,有的使用已經退役、淘汰的工藝、設備,缺少基本的安全防護措施。
然而,一些大企業目前也出現了安全管理弱化的現象。在大企業中各單位的安全管理也是不一樣的。有的實行安全主任制,設立安環部,如韶鋼、廣鋼、武鋼、馬鋼等,這些企業對安全較重視。有些企業安全部門職能機構弱化,有將安全處設在生產運行部的,有設在制造部的,由原來的二級部門降到了三級部門,這樣的企業包括唐鋼、太鋼、本鋼、包鋼等,企業的安全工作執行力度大打折扣。還有的企業,如鞍鋼,現在就沒有安全處了。全國大型鋼鐵企業中,有1/3的企業在安全管理上是弱化的。
上一篇:起重設備拆裝資質的意見
下一篇:推行6S管理應強化設備與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