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安全培訓 方法 對策
煤礦安全技術培訓工作主要任務是提高職工的安全意識和業務素質,搞好培訓工作是礦井實現安全生產的基礎,是解決礦井人才缺乏的有效途徑。
1 抓安全生產教育 防患于未然
近幾年,煤礦生產受利益驅動,非法開采,工作中重產量輕安全,超能力生產,安全意識淡薄,安全責任不明確,安全措施不落實,安全檢查不到位,致使重大惡性事故頻繁發生,在政治上、社會上造成極壞影響,給企業和家庭帶來巨大損失。若想實現安全生產必須有非常規范的安全措施和操作規程,并嚴格執行。要教育職工牢固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思想,提高安全意識,明確責任,從“要我安全”轉變為“我要安全”,按章作業,杜絕“三違”,警鐘長鳴,實現礦區長治久安。
2 建立培訓激勵機制 與職工的切身利益掛鉤
職工通過培訓后,要有所收獲,有所作為,要得到實惠。因此,要做好職工培訓后的跟蹤管理和效能管理,把職工培訓的綜合情況納入干部職工的常規管理和業績考核中,作為職工轉正、定級、崗位調整、職稱評定、提干等參考條件之一,尤其要與職工工資掛鉤,調動職工自學成才、崗位成才的積極性。汶南礦每年舉行一次職工技能大賽,對取得前三名的人員予以重獎,對取得集團公司前三名的人員聘為高級技師并獎勵1~3 萬元。有十余名技術能手提拔為管理干部,提高了職工學技術、學業務的積極性。
3 校企聯合辦學 培養專業技術人才
由于煤炭生產條件艱苦,經濟收入偏低,人才流失現象嚴重,留住人才就必須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的工資和待遇,對有管理能力的人員要給予發展空間,對他們積極的建議要支持、理解、采納,支持他們參加各類學術交流活動,時間上、經費上予以保證。
解決人才奇缺的另一途徑是與煤炭院校聯合辦學自主培養人才,人才的培養要著眼于企業的發展,根據礦井不同的崗位,本著夠用、實用、會用的原則,把有一定實踐經驗的、素質較高的職工選派到高等院校脫產學習深造,企業與院校互利互惠,實現雙贏。汶南礦從 2002 年就與集團公司職工大學、山東科技大學聯合辦學,有 50 余名職工在校學習,20余名職工畢業后在工區從事技術管理工作,緩解了礦區技術人才緊缺的壓力。
4 搞好青工培訓 壯大后備力量
汶南礦40歲以下的青工占全體職工近二分之一,大多數在生產一線。多數是中專、技校畢業生,具有一定的文化和專業技術知識,通過幾年的鍛煉又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能,積累了較為扎實的生產技術和實踐經驗,同時具有強烈的求知上進欲望,可塑性很強,困此要特別重視對青工的培訓和培養,并注重培養一專多能綜合性人才。
5 加強對新上項目員工的崗前培訓
汶南礦今年回采工作面新上綜采設備,安裝使用需要高技術人才,所以在招聘綜采職工時,文化程度為高中以上或技校畢業生,并組織他們脫產學習新工藝、新設備的性能原理,使他們掌握綜采工作面正規循環作業方法,液壓支架的移設和控制原理,利用講解、看光盤、多媒體等多種教學手段,使他們提高對綜采工作面的認識,實現正規操作。在堅持以煤為主,做大做強主業的同時,要促進非煤產業的發展,有些產業項目與煤炭生產差別很大,甚至是高科技行業,因此,必須下大力氣做好新上項目的崗前培訓,堅持先培訓后上崗的原則,提高職工的技術水平,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
6 注重培訓效果 做到因人施教
培訓工作的任務是提高職工安全意識和業務素質,使職工了解設備的性能、原理掌握操作規程和常見故障的處理,使職工按章作業,杜絕三違,以實現安全生產。要讓學員學到實際東西,能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切不可以完成任務的心態去應付學習。來不來都給分,學不學都發證,這樣會給職工造成培訓就是休息、培訓就是交費、培訓就是發證的負面影響,產生無所謂的麻痹思想,起不到好的培訓效果。另外,培訓的職工來自不同的單位,年齡差別較大,文化程度高低不同,工作性質和崗位特點不一樣,在工作中要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切不可搞一刀切。
7 培訓形式采取多樣化、使用化
要激勵職工通過各種渠道參加繼續教育,走自我培訓、崗位成才之路。汶南礦對取得大專、本科、研究生學歷的職工分別獎勵1000元、 3000元、 5000元,提高了職工學習的積極性。崗位培訓要采取業余與脫產相結合的原則,充分利用礦培訓基地,聘請礦專業技術人員授課,組織職工到實習設備室、實驗室現場實際操作,以提高職工的操作技能。各生產單位利用班前會、每周三、五的業務學習日采取提問、有獎競猜等學習方式,開展以師帶徒,倡導拜師學藝,在實踐中鍛煉提高,形成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為創建學習型企業打好基礎。
下一篇:安全教育要抓好“三個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