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企業的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實現人、機、物、環境協調統一的一門綜合學科,它涉及自然科學、社會科學。
安全生產涉及企業的每個員工、每個家庭、經濟效益的提高乃至整個企業的發展,體現員工素質、科學技術水平、管理水平和企業的文明程度。多年來,廣東省冶金工業總公司及所屬企業經過學習、借鑒國內外的安全管理方法和經驗,結合自己的具體情況,不斷探索、不斷實踐,已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管理方法,
傷亡事故逐年減少,有效地保障和促進了經濟的發展,F就廣東省冶金工業總公司的安全管理現狀作一個分析,并對今后安全管理進行探討。
1 安全管理現狀分析
廣東省冶金工業總公司有科研、生產、設計、建筑安裝、貿易等20多個單位,有員工8000多人,安全管理有比較明確的目標,有比較完整的管理體系,有比較健全的制度,有嚴格的管理。但存在不平衡的情況和不完善之處,仍有薄弱環節。
(1)制定目標,落實責任。安全生產目標是企業生產經營的主要目標之一,廣東省冶金工業總公司及所屬各企業在制定年度生產經營目標的同時確定安全生產目標,
并把目標層層分解,落實到各專業管理之中,落實到從企業領導層至班組的每一個人身上,形成人人有責,人人負責,齊抓共管的局面。
(2)建立機構,完善管理體系。各企事業都成立了安全生產委員會或安全領導小組,設立了安全管理機構,有專人管理。現在的安全管理機構不是獨立的,
而是在生產處(科)室里面,這也是秉著精簡、高效的原則。然而,有些單位沒有配備專職安全管理人員,有的管理人員則素質偏低,
尤其是一些合租和租賃的企業或場所,連兼職的安全管理人員也沒有。
(3)建立和健全管理制度。各企業依據《安全法》等法規,結合各自的實際,建立并不斷健全安全規章制度,已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例如,
廣東省鋼鐵研究所把安全法規編印成冊,員工人手一冊。
(4)推行標準化作業,強化管理。20世紀80年代后期,廣東省冶金系統就開始推行標準化作業,創新安全管理,以實現安全生產,取得了明顯效果。
韶鋼、廣鋼、大寶山礦等企業創造了好經驗。但目前廣東省冶金工業總公司仍有一些企業,這方面的工作仍不盡人意,或者說仍未把標準化作業擺上議事日程。
1)實行定置管理,優化現場管理!拔铩笔墙M成有形現場的主要部分,它的放置及其合理的投入產出是影響作業環境和生產秩序的主要因素。因此,各企業十分重視定置管理,把原燃材料、成品、半成品、工器具、廢品、廢物等固定放置,使生產現場文明、整潔,道路通暢,秩序井然;制訂人流、物流、信息流標準,使人流、物流、信息流科學、合理;加強對設備的更新、維護,保持完好率與正常運轉;開展作業分析,調整作業布局,科學地組織生產,提高勞動生產率;同時,實現“人、機、物、環境”有機結合,協調運作,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安全因素,有效保障安全生產。目前,還有一些企業對此項工作的作用認識不清,所以不夠重視,特別是租賃的企業或場所,更是如此。
2)提高作業人員素質,加強對作業人員的管理。班組是做好各項工作的關鍵和基礎,因此,各企業從班組抓起,重視優化班組結構,
注重安全意識、安全知識、職業技能的宣傳、教育、培訓,努力提高綜合素質;加強對作業人員的管理,嚴格要求規范操作、規范動作。
有效地提高了作業人員自我防護能力,減少了事故的發生。但是,當前仍有不少員工的安全意識存在差距,有些企業的領導人仍存在重生產經營輕安全生產的思想和行為;
安全管理人員專業水平偏低,專業安全管理人員少,且培訓的機構也不多,員工新人多,缺乏安全知識;新員工多且流動性大,造成勞動技能偏低。
3)加強對重點危險源(點)的監控。各企業依據有關法規、制度、標準,對炸藥廠、變電站、高壓配電房、煤氣發生站、煤氣站、尾礦庫等危險源(點),對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儲運及使用,建立卡片,專人負責,建立值班、巡查制度,嚴格監控。目前仍有個別企業對危險源(點)監控不力,
存在危險物品儲放不當的現象。
4)加強對重點行業和場所的管理。20世紀90年代以來,建筑行業和井下作業已成為安全管理的重點,廣東省冶金工業總公司注意抓人員的培訓、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加強檢查督促,有效地減少了事故的發生;
合租及租賃企業是安全管理的薄弱環節,廣東省冶金工業總公司通過廣州半導體材料所內港方承包企業發生爆炸事故的教訓,及時采取有力措施,對合租、租賃企業進行全面檢查,對合同或協議進行清理,不完善或安全責任不明確的合同、協議重新簽訂;同時加強檢查監督。從當前的情況來看,建筑行業、井下作業、合租及租賃企業仍存在管理力度不夠的問題。
5)加強對事故隱患的整改。舍得花錢,及時整改隱患、消除隱患。譬如廣東省大寶山礦業有限公司發現攔泥壩有塌陷現象,及時修復;
廣東省鋼鐵研究所新建標準倉庫儲放易燃易爆物品,磁性材料工場與倉庫分開,勞動力密集型的車間還設置了緊急出口;南方特銅公司在中頻爐上方設置防水擋板,預防漏水引起中頻爐爆炸等等。當前仍有個別企業的事故隱患整改不夠及時,或者說不夠徹底。
2 今后安全管理思路
當今時代是信息時代,也是知識經濟時代,科學技術迅猛發展。隨著改革的深入、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給國有企業經濟的發展帶來許多有利的條件和機遇。
然而,國有企業經濟的多元化、運營機制的變化,也給安全管理帶來諸多不利的因素。例如,經濟主體、用工制度的改變,就加大了安全管理的難度。因此,要使安全管理適應形勢變化的需要,就要不斷地調整思路,不斷地學習新的知識,不斷地研究新的情況、新的問題,不斷地完善規章制度,不斷地探索新的管理方法,用現代企業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加強安全管理,確保安全生產。
2.1 以人為本,提高整體素質
人是企業所有活動的中心,托馬斯•彼得斯最著名的管理著作《贏得優勢》一書中專列一篇叫做“人,人,人,刻骨銘心的信念”。因此,
要做好“人”的文章,加強安全意識宣傳、安全知識培訓和職業技能教育,才能不斷提高人的整體素質。
1)加強安全意識宣傳。企業要利用各種可以利用的宣傳工具,大力宣傳安全生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廠區和車間要設置必要的永久性標語和警示牌,使員工及家屬都認識到安全生產,人命關天,責任重于泰山。在思想上不能有絲毫的放松、半點的馬虎和一丁點的麻痹。
2)加強安全知識培訓,提高管理水平和自我防護能力。安全培訓是員工職業培訓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員工保護自身安全與健康的必要保證。作為企業領導人,要從國家利益、企業利益和員工利益的高度出發,重視并積極主動地組織員工進行安全知識的培訓,
包括新員工“三級”安全教育、崗位安全操作培訓、特殊工種安全培訓、經常性的安全教育等;員工要從自我需要的角度,努力學習安全知識,
包括安全操作規程、安全常識、應急方法等。
3)加強業務技術教育,提高職業技能。每一位員工都要自覺地接受科學文化知識的教育,認真地學習業務技術知識,不斷積累、更新知識,
努力提高科學文化知識水平和專業知識水平,不斷提高職業技能;還要加強法律教育,學習法律知識。國家將要實行注冊安全工程師制度,
以保證和提高安全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因此,安全管理人員更要努力學習現代安全管理知識,不斷提高管理能力。
2.2 建立安全管理體系,提高管理效率
各企業都要有安全委員會或安全領導小組,都要建立和健全三級安全管理網絡,有條件的還要與信息技術相結合,形成完善的管理體系,
真正做到分級管理、各負其責、各司其責,盡可能提高管理效率。
2.3 完善規章制度,制訂管理標準
傳統的適用的安全例會、檢查、考核監督、獎懲等制度要堅持,且要不斷完善,不斷發展;要建立領導安全巡查制度。最近,國家要求建立安全生產檔案,各項安全管理制度、標準、記錄、安全設施、事故調查處理等,都要建立檔案。
2.4 推行標準化作業,促進安全標準化管理
標準化是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礎,也是安全標準化管理的前提,安全標準化管理采用科學、適用的標準對“人、機、物、環境”進行系統的管理,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安全因素,預防安全事故的發生。推行標準化作業也就是為安全標準化管理打下良好基礎。
1)夯實基礎,優化現場管理。根據國家有關標準及生產現場實際,制定可操作性強的標準,對現場的產品、半成品、工器具等物品實行合理放置,形成井然有序的作業環境;采用標準規范人的用語、行為;設置安全可靠的信號、保險、防護和報警裝置等。
2)加強班組建設,優化班組結構。班組是實現安全標準化管理乃至整個企業現代化管理的關鍵。因此,要十分重視班組的建設,充分發揮班組的作用,選好班組長、培訓班組長管理好班組,努力做到高標準、高要求、嚴管理、嚴紀律、嚴操作、求實效;抓好安全操作規程和技術操作規程的學習,開展崗位練兵,使班組能安全、高效、高質量地完成工作任務。
3)科學管理,嚴格監督。按照“嚴、細、實、快,一絲不茍”的作風和做法,對各個工序、各個環節進行系統管理,從零抓起,從小抓起,從細抓起,從實抓起。安全管理人員在事關安全生產的問題上,務必嚴格管理,嚴格把關,應克服權力關、感情關。尤其要加強薄弱環節管理,對危險源(點)、合租和租賃企業、井下作業場所等,要建卡登記,專人負責監控管理,同時要預測評估,按輕重分級監控管理。還要按制度嚴格考核、嚴格獎懲。
4)重視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安全標準化管理水平。信息技術的利用,將有效改善安全管理條件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企業的工程技術人員和安全管理人員要重視并研究應用。
3 結論
從廣東省冶金工業總公司的企業安全管理現狀分析來看,目前所采用的安全管理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
安全生產,人命關天,責任重于泰山。企業以人為中心開展并加強安全管理,是永恒的主題,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需要,也是員工自身的需要。采用先進、適用和完善的規章制度嚴格安全管理,是社會和人民賦予企業管理者的責任。實行安全標準化管理,最大限度地減少或杜絕人員傷亡事故的發生和企業財產的損失,是企業員工生命和財產安全的有效保障,也是社會發展的要求和必然結果。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上一篇:石灰巖礦山安全管理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