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JHA在中國很多的企業已經開始應用,作者從一個基層實施者的角度,深入剖析了JHA管理制度執行過程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并提出了JHA管理核心就是制度完善和執行的觀點,供廣大同行借鑒。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
1.JHA的定義
JHA又稱工作安全分析(JSA)是目前歐美企業在安全
管理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種作業安全分析與控制的管理工具。是為了識別和控制操作危害和費用的預防性工作流程。通過對工作過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其多余的、有危險的工作步驟和工作設備/設施,進行控制和預防。
根據美國國家實驗室(LBNL)對JHA的定義:JHA方法提供了一種文件化的體制來回答“我怎么能知道正在進行的工作是安全的”。換句話說,就說JHA在全面安全管理中處理了5個核心問題,具體如下:
通過工作和作業特性來制定工作計劃;
分析工作的危害;
明確為確保工作安全需要的控制措施;
通過規定的控制措施進行工作;
通過階段性的對JHA進行審核提供反饋和持續改進以確保安全。
2.JHA管理的實施
JHA分析的方法在不同的行業、不同的系統、不同的層面是不完全相同的,但是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JHA進行危害風險分析時,必須至少考慮危害可能產生后果的嚴重性、以往出現事故的頻率這兩個方面,而一旦分析出風險較大,需要采取風險控制和預防措施時,一般從制度缺陷、制度執行力、技術能力、控制措施等方面進行分析,找出薄弱環節,制定出相應的對策,并根據對策進行執行。
3.對JHA的理解
根據JHA的定義和多年的工作經驗,從管理的角度來看筆者認為JHA有以下幾個特點在實施中需加以注意:
(1)JHA不能取代全面安全管理,它只是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部分。
(2)JHA的分析應該是逐步進行的,分析的深度應該涵蓋工作的每個部分,每個步驟,每種環境。
(3)JHA的實施時間是作業開始前,對作業過程中出現的突發事件或特殊作業還需要其它的管理手段。
(4)JHA不包含事故出現后的處置。
(5)JHA管理需要持續改進。
(6)JHA最重要的企業層面的管理,其最終的目的是建立、健全各種規章制度,完善操作規程。
(7)JHA在基層的工作應該是分析特殊的、很少使用的、惡劣環境下、特殊環境下和新技術應用中的危害分析及風險控制和預防。
前5條分析估計讀者應該很容易理解,但是第六條和第七條的觀點可能很多讀者會產生疑問,為什么筆者會這樣理解呢?其實很簡單,這兩條的來源并不僅僅來源于JHA的定義,而是筆者結合了管理學原理引申出來的。因為從管理學角度來說首先作為一個企業必須對自己主要業務進行統一管理,JHA作為管理的一部分,企業應該進行統一的管理,而從JHA管理中一個很重要的預防和控制措施就是完善制度或規程。在第六條的基礎上筆者引申出第七條,在去掉了企業管理的范圍后,現場的基層操作層就只剩下特殊作業管理了。
4.JHA在現場實施中的薄弱環節及分析
根據以上的分析結合筆者在工作中的應用,筆者認為JHA管理制度在國內現場實際應用過程中還存在以下幾個薄弱環節。
(1)形式主義嚴重
表現:對大量的、簡單的、重復的工作進行了重復的JHA分析。
產生原因:部分企業的JHA管理制度缺乏層次,沒有規定企業級的JHA和現場級JHA分析的工作界面,舉個例子,作為建筑施工行業砌磚作業已經有了完善的國家規范,而且多年都沒有出現過事故,但是從企業的JHA制度中對這項作業并沒有進行特殊對待,而是簡單規定,在每項作業前都必須進行JHA分析,但沒有規定 JHA分析由哪個層面的管理人員進行,導致每個項目都重復進行分析,甚至有的項目還制定了控制和預防措施。而且部分控制預防措施還是完善制度,卻從來不進行制度的完善,因為制度已經非常完善了,沒辦法再修改了,在現場實際操作中,這些分析報告和整改措施都是廢紙,沒有哪個操作工人去看的,這些都是因為企業級的管理人員沒有深切的體會到JHA管理的內涵,簡單敷衍了事造成的。
對策:實際上每項作業前的JHA分析完全可以從企業的層面上進行,分析完成后,如果風險較大,企業可以通過完善制度,修改措施來進行風險的控制和預防,這些措施和制度在企業范圍內的很多項目甚至很多年都可以應用,如果風險較小則不需要采取進一步措施,在現場實際JHA分析只需要分析公司層面沒有分析到的作業即可,或者分析特殊情況下的作業即可。
(2)統計工作比較滯后
表現:在進行JHA分析時,部分企業事故發生頻率都沒有詳細的統計資料。
產生原因:沒有認識到統計工作的重要性,同時部分企業的JHA分析都是由基層管理人員進行的,實際上基層管理人員很難接觸到行業的或企業的統計數據。
對策:企業層的管理人員需要認真做好統計工作。
(3)對策制定時挖掘深度不夠,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表現:很多企業制定的對策只是針對某個事件,將分析的重點放在了人的身上,沒有深掘制度缺陷。如某企業在分析高處墜落事故的原因時,主要集中在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管理不善、環境不符合、方法不當等方面,卻沒有深入發掘出現這些現象的背景原因是什么,如果按照JHA分析法時,應該分析人為什么會有不安全行為,首先分析表面原因,是人的素質不夠?培訓不到位?不懂操作技能?還是心情不好,然后分析制度原因為什么素質不夠的人能上崗,為什么培訓不合格的人能上崗,為什么操作技能不懂的人能上崗,為什么心情不好的人能上崗,最后才能制定對策,完善制度或制度執行,從而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原因分析:部分管理人員對JHA的方法掌握不夠;
對策:加強管理人員的培訓,制定培訓考核制度。
(4)沒有采取合理的對策執行方法
表現:部分企業將JHA分析表及對策表直接下發給一線的操作工人。
原因分析:部分企業的管理人員沒有意識到JHA的分析和對策是在作業前對風險的預估,一線的操作工人可以參與分析和制定對策,但是分析和對策表主要職能是給管理者提供決策的依據,如果需要修訂制度,則給工人宣貫新制度,需要修訂操作規程,則進行新規程培訓,如果需要采取措施,則需要對工人進行交底。
對策:中國有句古話“可千日做賊,不可千日防賊”,防賊靠的是良好的習慣,不能每天都處于神經緊張狀態,安全管理工作也是這樣,如果每天都對工人說我們要注意安全、防范風險就會使工人的神經經常處于緊張狀態,并不利于安全管理工作,上乘的方法是制定良好的制度和操作規程,長時間堅持執行,習慣成自然。舉個例子,如果我們對開車的司機教育必須系好安全帶,其司機的教育分兩種方式進行,一種是告訴他們必須系好否則出現事故后容易造成更大的傷害,另一種是告訴他們必須系好,否則進行罰款,兩種方式哪個效果會更好呢,很顯然第二種方式更容易執行,因為很多司機都有這個經驗可能100次不系安全帶也不一定出事故,這就容易有僥幸心理。如果采用第二種方式,司機長時間執行下去的話,就能養成一個好的習慣,可能并不知道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但是知道必須這么做,否則要受到處罰,這已經起到保證安全的作用了。因此作為JHA管理來說,最終到操作工人執行的應該是制度、操作規程、交底,這也是JHA制度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安全管理水平持續改進的保證。
5.結語
隨著黨和國家對安全工作的重視程度逐年上升,企業的安全管理也必須與時俱進,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一員,引入、借鑒國外的先進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是一種便捷、有效的途徑。而JHA就是一種經過證明的,行之有效的,先進的安全管理方法,能夠切實的降低安全事故的發生,但是在引進之后的消化和理解也至關重要,否則最終只能是管理兩張皮,不但不能起到提高管理水平的作用,反而因浪費基層管理人員的精力,而導致現場管理水平的下滑。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