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毛片姜怡,王局长把白洁做到高潮,japanese19第一次,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聯系方式 | 業務合作 | 會員

關于在城市或區域建立環境管理體系的幾點意見

2008-02-28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0

  ISO14000環境管理系列標準,是國際標準化組織為響應聯合國1992年環境與發展大會號召組織有關國家制訂并出臺的一項旨在支持環境保護工作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減少人類活動對環境、資源造成的污染與破壞,促進環境、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一套國際性標準。

  我國1996年初正式引進這套標準,原國家環保局組織國家環保局環境管理體系審核中心在55家企業進行試點。到1998年7月底已有140家企業(公司)建立了環境管理體系,至今已有120余家企業通過了審核認證。通過試點培養了實施ISO14000標準的專業隊伍。積累了建立與認證環境管理體系的經驗,制定了實施ISO14000系列標準的規范,試點證明,建立并認證環境管理體系,對企業的好處是多方面的,特別對強化企業環境管理,改善企業環境行為,節約資源能源、減少污染,改變企業形象,尤其是“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規范及使用指南”從本質上講,是一套系統化的管理模式,體系中的環境方針、目標指標,實施與運行,檢查與糾正措施,管理評審,就是“策劃(P)、實施(D)、驗證(C)、改進(A)”(簡稱PDCA模式)管理模式在環境管理領域的應用和具體化,這套標準的最大特點是變被動管理為主動管理,變強制管理為溫和管理,強調自我約束、自我完善。最近我榮幸的被聘為蘇州新技術開發區(簡稱蘇州新區)建立環境管理體系試點的顧問,有機會對在一個城市,一個區域如何建立環境管理體系進行了一些探討,現介紹如下:

  一、城市或區域建立環境管理體系的必要性與可能性

  中國城市的環境狀況和環境管理工作與中國環境規劃目標的要求還相差很遠,離實現可持續發展城市相差更遠。因此,建立一套旨在改變城市環境管理模式,提高環境績效的城市或區域環境管理體系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1、必要性

  (1)在城市或區域建立環境管理體系,是防止城市環境污染,保護城市環境,實現2000年城市環境目標的需要。在城市或區域建立環境管理體系可以把城市的環境保護的目標、措施落到實處,并通過建立一系列的管理程序和運行控制程序,確保這些目標、措施的實現。

  (2)改善環境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環境管理體系的需要。通過建立與保持環境管理體系可以使城市的環境管理系統地規范化、文件化,并具有自我約束、自我完善的功能,變被動管理為主動管理,推進環境管理模式的改善。

  (3)推動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強化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需要。管理體系的建立與保持,將使城市環境綜合整治更加系統化、規范化,更具有可操作性,特別是按著持續改進螺旋圖運行,提高區域環境質量,改善區域環境面貌。

  (4)節約資源能源、減少污染物產生量排放量,推動污染全過程控制,實施清潔生產的需要。自1992年我國推選清潔生產以來,效果是明顯的,但苦于沒有一種機制,使清潔生產制度化,而ISO14001標準則要求建立環境管理體系的單位,必須實施清潔生產、全過程控制,不僅要減少污染而且要合理利用自然資源。

  (5)提高城市或區域知名度,改善投資環境,擴大招商引資的需要。一個城市或區域要想發展,特別要想借助引進外資發展,首先必須改善投資環境,投資環境的好壞,是招商引資基本條件之一。城市或區域建立了環境管理體系,就說明這個城市或區域的環境管理、環境行為、環境績效達到了一定的水平,因而知名度將大大的提高。

  (6)減少環境風險、確保社會安定團結的需要。實施環境管理體系,可以改善環境狀況,減少環境糾紛,防止環境事故的發生,養活各種環境費用的開支。因而對保證社會的穩定,減少環境災害的損失是非常重要的。

  2、可能性

  (1)ISO14000是國際通用的環境管理標準,實踐證明,它的基本要求和運行機制不僅對一個企業是適用的,而且對一個城市或一個區域也是適用的,如,環境方針、環境目標指標、為實現環境方針、目標指標而設立的機構與職責分工、管理程序,運行控制程序,污染預防和持續改進的要求,PDCA的運行模式等對于一個城市或區域是需要的,也是適用的。

  (2)我國有10多年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的經驗,為實施ISO14001標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如城市環境綜合整治的管理體制,基本內容,指標體系,考核方法,都是建立環境管理體系必須借鑒的,有的甚至是必須采用的。

  (3)我國已經建立起一套適用于城市、鄉村、企業的比較完善的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可做為城市環境管理體系建立與認證的依據。

  (4)我國已經有了實施污染預防、清潔生產的工作基礎,不僅在理論上,而且在實踐上積累了經驗,如全過程控制污染的過程,清潔生產審計的方法等。

  (5)我國已經有了一支具有豐富地推行ISO14001經驗的咨詢隊伍和認證隊伍,并且有了在一個開發區建立環境管理體系的初步經驗。

  (6)蘇州新區管委會建立的環境管理體系,為在城市推行ISO14001標準做出了示范。如城市區域環境管理體系的框架、模式,環境方針的內涵,環境目標指標的范圍,組織機構的設置,控制程序的選擇、管委會與基層組織的關系等等,都有了一套不同于企業環境管理體系的構想。

  二、城市或區域建立環境管理體系的基本思路

  1、指導思想

  城市或區域建立環境管理體系,必須以法律法規為依據,以ISO14000系列標準為指南,以城市環境綜合整治為基礎,以建立一個經濟快速發展,資源利用合理、生態良性循環,環境質量好,城市優美潔凈的綠色城市為目標,結合本地環境保護工作實際,積極推選清潔生產和全過程控制,實現環境、經濟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2、基本原則

  (1)符合ISO14000國際環境管理體系系列標準基本要求的原則。

  ISO14000系列標準特別是ISO14001標準是一套科學的、系統化、規范化的管理標準。這套標準是衡量組織環境管理有效性和環境績效的標志,是克服綠色貿易壁壘的手段,是通向國際市場的“綠色通行證”,不符合國際標準的要求就得不到國際的認可,也就起不到“綠色通行證”的作用。因此,符合國際標準的基本要求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須的。

  (2)結合中國,特別是中國城市環境管理實際,充分體現城市環境管理特點的原則。

  中國和發達國家不同,和某些發展中國家也不同,城市(或區域)和企業的管理范圍、管理內容和管理特點也有很大差別。因此,城市和區域建立環境管理體系不能生搬硬套外國的做法,也不能生搬硬套企業的做法。因此,城市環境管理體系必須走中國城市自己的路:要宏觀與微觀結合,點和面結合。

  (3)與中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及其定量考核、創建環境保護模范城市結合,城市環境綜合整治與定量考核的系統化思想,完整的指標體系,嚴密的考核辦法,都是城市環境管理體系必須借鑒的。因此,建立城市環境管理體系必須與城市環境綜合整治相結合。

  (4)與城市規劃、建設、改造相結合。城市規劃建設改造是改善城市環境重要內容,因此,建立城市環境管理體系一定要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城市管理、城市規劃、建設和改造納入其中。

  3、基本思路

  (1)把城市或區域做環境管理體系的主體,以政府(或管委會)的行政管理活動為對象,建立環境管理體系。

  (2)城市或區域建立環境管理體系,要根據ISO14001標準的基本要求和本市(區)環保實際情況,在識別與評價本市(區)環境因素的基礎上,制訂科學的、切合實際的環境方針,目標指標,環境管理方案;建立有各部局參加的環境保護組織結構,明確職責分工;制定各類管理程序(制度)和運行控制程序,并按PDCA模式進行管理。

  (3)通過體系文件(手冊和程序)直接規范政府各部門在環境管理方面的行政管理活動;各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分管業務、體系目標指標要求以及本身承擔的環境責任,通過目標指標分解、制訂補充程序和規章制度和行政規定等形式,對基層各項與環境保護有關的活動進行控制或施加影響,以確保城市(區域)環境方針與環境目標的實現。

  4、基本特點

  (1)體系范圍的可延伸性。城市環境管理體系的主要范圍是城市政府各直屬組織的行政管理活動,對這些部門和組織進行直接控制。但是,體系的管理范圍又涉及到城市和區域所轄地域。如全區的環境質量、污染控制、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因此,體系的運行勢必對政府本身以外,轄區以內被管理的組織產生影響,甚至還要通過行政手段實施間接控制。

  (2)體系運行管理與政府行政管理相結合。體系運作主要是ISO14001標準的7個要素按PDCA模式運行。這是一種自我約束、自我完善,主動型管理。但在中國現實條件下,這并不夠,許多的政策、法律、規劃、要求還必須通過行政命令的手段來貫徹,甚至體系中的方針、目標指標、行政規定也需用行政手段使相關部門遵守、完成。

  (3)體系運行將實行直接控制和間接控制相結合,由于體系的對象是政府,所以它只能對政府各部門及各部門直屬組織進行直接控制,但又由于體系運行活動會涉及到整個市區,所以體系的方針、目標程序制度又會對全市、區產生影響,有的甚至不只是影響,而是需全市區所有部門企業來完成(如2000年全部工業污染源達標排放),因此間接控制對于市區建立的環境管理體系,實現市區環境方針目標也是十分必要。

  (4)宏觀控制與微觀控制相結合,點和面相結合。改善對政府直接管理的直屬部門進行具體微觀的管理,還要對非直屬的、本轄區的所有組織施加影響或進行宏觀控制。

  三、城市或區域環境管理體系的基本框架

  城市(或區域)環境管理體系,是為實現城市環境方針而建立并保持實施的目標、指標,管理方案、組織結構、程序、制度、過程以及相應資源各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有機組合,其基本框架是:

  城市或區域環境方針;

  城市或區域環境規劃、目標指標、管理方案;

  城市或區域的環境組織結構及職責分工;

  城市或區域的各種管理與控制程序;

  城市或區域體系的PDCA運行模式。

  環境方針:是城市或區域,防治污染,保護環境資源的總體意圖和原則的陳述,是全市、全區的環境管理工作的行動綱領和準則。

  環境方針,是全轄區防治污染、保護環境的方針,政府部門要遵守,轄區內所有企業、所有公眾也要遵守。

  環境目標指標方案:城市環境目標指標及管理方案,是對全市區環境資源保護的總規劃、總要求,即涉及環境污染防治,資源能源保護,又涉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生態建設以及相應的管理活動,因此,它不只是行政管理部門的目標指標、管理方案、而且是全社會,各行各業,廣大群眾都必須為之而努力奮斗的目標指標。因此,應公諸于眾,并通過行政手段,經濟手段分解落實到各基層單位。

  城市或區域環境目標指標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城市或區域環境質量指標;

  城市或區域污染控制指標;

  城市或區域生態保護指標;

  城市或區域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指標;

  城市或區域實施清潔生產全過程控制指標。

  組織結構與職責分工:城市(或區域)環境管理體系的組織結構與職責分工,不僅是環保部門的組織與職責的定位,而且要包括政府內各有關部門。每個部門和單位都應根據其業務性質承擔防止污染,保護資源、能源、生態環境,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預防污染等方面的責任,充分體現各有關部門分工合作,各司其職,廣大公眾積極參與的要求。

  管理制度與運行控制程序:是實現城市環境方針、目標指標的具體手段,也是控制城市環境污染的重要措施,主要包括:

  1.保持體系正常運行的,ISO14001標準有要求的11個管理程序。

  2.根據本市直屬單位的環境因素而設立的若干個運行控制程序。

  四、城市或區域建立環境管理體系必須轉變觀念

  城市或區域建立環境管理體系是環境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的一項重要變革,必須轉變傳統的環境管理觀念,建立一套全新的管理思想。同時,要在組織上、資源上予以保證。

  1.要確立城市或區域最高領導對城市環境質量負責的思想。根據國務院的規定和ISO14001標準的要求,城市區域最高行政領導應對城市環保工作、城市環境管理體系的建立與保持負責全面責任,應是城市(區域)環境管理體系的最高管理者,領導環境管理體系的建立與保持工作,并為體系的建立與運行提供人、財、物的支持。

  2.要轉變傳統的環保觀念,樹立全新的環保思想

  一是要把單純由環保部門一家管環保,向各有關部門分工合作管環保轉變。

  二是要把單純抓防止環境污染向防止污染與保護資源能源生態環境一起抓轉變。

  三是要由單純的末端治理、濃度控制向全過程控制,總量、濃度雙控制轉變。

  四是要由單純靠強制的行政手段管理環境模式向靠企業自主管理,自我約束、自我完善的PDCA管理模式轉變。

  五、城市或區域建立環境管理體系必須與現行的城市環境管理實際相結合

  1.要遵守中國的環境方針證策法律法規、規章制度。

  2.要落實各級政府的環境規劃目標指標促進“一控雙達標”的實現。

  3.要與現行的組織機構結合,充分利用現有的機構。

  4.要與現行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結合,充分利用定量考核的工作基礎。

  5.要與現行環境管理規章制度相結合。凡是符合標準要求的規章制度都要納入體系之中,要“一張皮”不要形成“兩張皮”,使人無所是從。

  6.要與推行清潔生產、全過程控制污染結合。

  要與國家和地方環保工作重點結合,城市或區域環境管理體系要推進“33211工程”的實現,要把“三江、三湖、兩區、一市、一海”的環保目標納入本市、區環境管理體系的目標,確保其實現。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昭觉县| 菏泽市| 沙田区| 东台市| 昌图县| 磐安县| 舞钢市| 紫金县| 航空| 永泰县| 荥阳市| 桃源县| 宜兰县| 安国市| 兴和县| 凌海市| 壶关县| 武乡县| 平利县| 日喀则市| 广宗县| 丰镇市| 镇巴县| 南丹县| 嘉鱼县| 莱阳市| 开化县| 布尔津县| 榆中县| 绵阳市| 三原县| 泸定县| 五大连池市| 孝昌县| 正定县| 双柏县| 怀化市| 阳原县| 麻栗坡县| 个旧市| 阳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