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的模式與一個國家的國情和安全監督機制有關。各國對安全生產都非常重視,但是安全監督機制不同,安全管理的模式差異很大,F將德國和美國的安全管理模式作一簡要介紹,以供國內安全管理工作者參考。
1 德國把職工安全納入了國家的法制化管理
為了確保職工的生命安全,德國制定了“勞動保護法規”,由政府部門對各行各業的安全生產、勞動保護、職工傷亡依法行使監察的職能。
全國“精密機械與電力行業協會”實行行業管理。由“協會”制定電力行業的技術標準、規范,各電力企業都要認真貫徹執行。同時,這些標準、規范也是“法院”判定是否正確遵守行業行為的法定依據。
各電力企業依據這些標準、規范制訂各生產單位的“規程”、“制度”、“工作條例”,建立正常的企業生產秩序。
在德國職工的!‰U是強制性的,按 照德國法制規定,職工必須參加社會保險,包括“健康保險”、“退休保險”、“轉業保險”以及“傷殘保險”。前3種保險費用由企業與個人各承擔一半,職工“傷殘保險”由企業全部承擔。
企業發生了職工傷亡事故,是由當地政府有關部門組織調查,有警察局、法院、勞動局、以及技術監督公司、保險公司、企業有關人員參加。調查和事故處理的依據是國家的法律和行業的標準、規定。從“法”的角度來看責任,而不是用“行政”的辦法來分析和處理事故。
在生產工作中,職工的安全納入了國家的法制化管理,大大提高了安全監察的力度。企業的各級負責人,各個崗位上的工作人員直接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負責,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為此,企業在培訓工作中突出了“法制教育”: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有什么責任,負什么責任。
企業還請“咨詢公司”對企業的各種“規程”、“制度”進行評估。評估結論要指出存在什么問題,會出什么事,這些事與公司有無關系,出了事公司會負什么“法律責任”。
可見,在德國,職工的安全管理是建立在法制基礎上的。在德國,重大設備事故的調查分析則以資產所有者為主,由包括保險公司、行業協會、技術監督部門、企業負責人、以及政府有關部門組成的調查組進行的。
在一般設備事故的調查處理上,采取了重對策、輕處罰的原則。主要認為:人難免要犯錯誤;出了錯誤,希望職工自己提出來;出了事,大家共同分析原因,制定出防止今后再次發生的措施。如果是不稱職、思維不行者,則調離本崗位。通常認為在一般情況下,如果處罰太重,人們就不敢承擔這類工作了。因此,對一般事故責任者的處理是比較“溫和的”。
2 美國企業也講“安全第一”
美國和德國的安全監督體制大致是一樣的,但是美國企業也講“安全第一”,比我國的企業還要起勁。在美國高速公路上有時可見工廠房頂上和工作現場有“安全第一”的標牌。美國太平洋天然氣與電力公司制訂了“安全誓言”,由公司總經理和主管安全的總經理簽字后發各部門。要求部門每一個雇員在 “安全誓言”上簽字,制成鏡框放在墻上。同時印成精致的小卡片發給每一位雇員隨身攜帶。誓言要求 雇員:我永遠將安全放在第一位。同時要求各個部門宣傳“公司的利益就是安全第一”。美國田納西流域管理局“安全方針”明確指出:可接受的安全業績是雇用的條件之一。
公司有一個副總經理主管企業安全生產工作,各部門負責人就是本部門的安全負責人,部門內還有一個人主管安全。公司發“紅利”與安全掛鉤。有人身傷亡時要扣“紅利”,可達25%。
公司招聘雇員時,對新進人員要進行安全資質審查。公司定期對生產人員進行安全培訓。公司還規定:在各種生產會議上,首先要講安全。
安全大檢查定期進行,生產現場3個月一次,每年政府還要檢查一次。檢查有沒有隱患,查出的隱患記錄下來,要公司研究解決。在工作中,有影響安全的因素存在時,就要停工,消除后再工作。在工作現場,還可以看到“安全第一”之類的橫幅。
在工作中,有的員工違規,甚至發生不安全事件,對這類情況的處理,一般有3種方式:(1)“口頭通知”。工作主管給員工指出違規的地方,讓員工知道存在什么樣的問題。還要告知“安全工作才能得到雇用”。違規員工也要口頭表示今后要“安全地工作”。(2)“書面通知”。安全上出了事,問題要嚴重一些了,于是書面通知雇員要重視安全。指出有責任的員工已在“安全誓言”上簽了字,承諾要注意安全,但是沒有做到,應該反省。(3)如果不安全事件再次發生,該員工就要停工一天,在家里認真考慮能不能做到安全生產,若告訴公司不能保證安全生產,那就是離開公司了。發生了重大安全事故,就要馬上開除有關員工。
發生人身傷亡或重大設備事故后的調查分析是與德國一樣的方式進行的。發生事故后,公司還將事故經過、事故原因等簡要情況搞成一個“信函”(類似“事故通報”)發給公司每一位雇員,以防再犯。
3 嚴格執行規章制度是確保安全生產的基本保證
美國、德 國在工作中嚴格執行各種技術規范、規程和安全措施。這是最適用、最有效的管理辦法,不再搞其它辦法。德國人嚴謹的工作作風是世人皆知的,他們通過實實在在的工作來確保生產安全。
德國重視生產現 場的安全標志和設施。在發電廠房門口備有擔架、急救箱(一般裝有綁帶、剪刀、創口貼);廠房 內到處掛有安全警示圖、安全標志、安全警示線,設置醒目的安全欄桿;在有酸、堿及化學藥品的工作場所,有關于皮膚或面部意外濺了酸、堿后及時沖洗的提示圖標;提醒帶安全帽、跑向安全地帶的指示;在各崗位電話亭掛有主要電話號碼卡,突出了生產現場的安全氛圍。
在美國,變電站內值班員操作刀閘的地面上有1.5 m見方的花紋鋼板,降低可能的跨步電壓對操作人員的傷害。在高壓配電室內操作時,操作員要戴透明面罩,穿防電弧灼傷的銀色防護服。電氣實驗室的人員在做大電流或高壓試驗時要戴護目鏡。
安全管理的模式是多樣化的,各國安全管理的模式是與其國情和體制分不開的。我們要結合中國的國情,學習國外安全管理辦法,提高企業的安全生產水平。
上一篇:日本勞動關系調整法
下一篇: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標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