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與關懷:戴林先生的跨國追求
國際化學品制造商協會(AICM)成立于1988年,是一個非贏利性的行業協會,目前擁有42名在中國經營業務的國際化學品公司會員,全球50家規模最大的化學品制造企業中,有23家為本會會員。協會本部設在香港,在北京有代表處。AICM的核心會務是推廣“責任與關懷”理念,旨在改善化學品工業的健康、安全和環境問題。
“責任與關懷”的基本含義是:化學品制造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有責任關注本企業員工、附近社區及公眾的健康與安全,有責任保護公共環境,不應因自身的行為使員工、公眾和環境受到損害。
戴林先生介紹說,20世紀80年代以前,化學工業包括化學在公眾心目中的印象不是很好,一提到化學工業,人們就覺得很危險。其實化學品并不是與生俱來就有危險,關鍵是如何能夠讓化學品被良好地或更安全地操作和使用。
1986年加拿大化工業者協會(CCPA)首先提出并推行“責任與關懷”理念,希望通過公司,尤其是通過行業協會進行宣傳,使化學工業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變得正常。1990年,美國、加拿大、歐洲、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協會聯合成立了國際化學協會(ICCA),并制定出“責任與關懷”執行要點。至2000年,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加入ICCA,推動實行“責任與關懷”理念。其中,非亞太地區有: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法國、荷蘭、奧地利、巴西、墨西哥、澳洲、新西蘭。亞太地區有:日本、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印尼、韓國、泰國、臺灣等。
戴林先生認為,“責任與關懷”理念實質上指的是化工企業與周圍社區公眾之間的一種和諧與合作關系。在回應社區和公眾提出的意見或建議方面,企業要由原來的被動行為變成主動行為,或者完全是自愿的行為。
從道德準則來講,所有承諾“責任與關懷”的公司都有一個宗旨,就是員工的安全和健康是第一位的。從管理方面講,“責任與關懷”理念也貫穿其中。我們同周邊公眾有一個溝通,定期或不定期地公布一些數據或研究,比如有沒有傷亡人數、污染情況怎樣、廢物排放指標是否達標。我們所做的這些都是為了確保化學工業能夠達到最低的風險水平。
戴林先生說,我們要幫助同業共同發展,不管外國也好,中國也好,大家共同完善化工企業的形象。2002年4月,我們和中國石油化學工業協會簽訂了一個合作意向,目的就是幫助中國企業朝著“責任與關懷”的目標發展。石化協會態度非常積極。目前我們要做的就是制定一個適合在中國推廣“責任與關懷”的方針和方案。
談到中國石化企業的設備、生產工藝和管理水平問題,戴林先生說,我在中國已工作了8年,中國在石化、化工方面進步非常明顯,尤其是大的公司像中石化、中石油等。我們擔心的是中小企業,尤其鄉鎮企業。它們的生產、運輸設備都很落后,這個問題政府已經意識到了。我們要做的工作是能夠保證這些企業或者讓他們在很短時間內能夠改善自己,達到安全生產、安全運輸的目的。所以,我們與石化行業協會合作,它涵蓋的會員有大量的中小企業。
戴林先生希望同他的中國同行探討這樣幾個問題。首先,直白地講,行業協會應該脫離政府,有更大的自主權。這樣它跟政府是在一個平臺上,能夠從專業角度,或者操作角度來與政府對話,而不是完全聽從政府的指揮。比如國際化工協會,它就是這樣一個平臺,政府與企業之間有完善的對話機制。
第二,當然我們也希望政府發揮它的立法與監管作用,尤其是對中小企業的監管。因為中小企業在生產、運輸等方面都存在較大的隱患,公眾對化學工業的不良印象,往往就是這些中小企業對整個化工企業造成的很大的負面影響所帶來的。(鄭治)
英文提要(放在雜志英文目錄內):Gerard Deleens,1948年7月生于法國,1975年獲物理學博士學位,現任國際化學品制造商協會主席和法國對外貿易顧問委員會中國分會會長。在接受本刊采訪時,Gerard Deleens介紹了“責任與關懷”理念,以及國際化學品制造商協會為推廣這一理念所做出的工作。2002年4月,國際化學品制造商協會同中國石油化學工業協會簽訂了一個合作意向,目的就是幫助中國企業朝著“責任與關懷”的目標發展。Gerard Deleens認為,在中國要建立政府與企業之間平等的對話機制,而政府應充分發揮它的立法與監管作用,尤其是對中小企業的監管。
上一篇:美國運輸事故調查的主要理念和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