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毛片姜怡,王局长把白洁做到高潮,japanese19第一次,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聯系方式 | 業務合作 | 會員

淺談美國退役壩的管理與我國水庫大壩安全管理面對的新問題

2007-04-03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0

  摘要: 本文針對國際上一些拆壩的輿論,介紹了美國退役壩的管理制度、《大壩及水電設施退役導則》中關于工程安全、生態環境影響的評價內容、泥沙的管理、以及拆壩方案的評價方法。并對美國退役壩的管理和我國水庫大壩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初步分析。

  關鍵詞:大壩安全 大壩退役 拆壩

  1 概述

  目前國外(主要在美國)有一種拆壩的輿論,引起了國內一些人士的關注。究竟美國是在如何考慮拆壩的問題,又是如何管理的,根據美國大壩的注冊管理、拆壩許可證制度、美國土木工程學會(ASCE)能源部水力發電專業委員會編寫的《大壩及水電設施退役導則》[1](以下簡稱《導則》,1997年出版)以及有關文獻,本文簡要介紹美國退役壩的管理程序及有關退役評估辦法,并結合我國的水庫大壩中的安全問題發表初步認識。

  2 美國大壩的注冊管理

  美國是世界上擁有大壩數量第二的國家,截止到1996年,超過6英尺高以上的壩共有7.5萬余座,建壩的高峰期為20世紀的50~70年代,約建設了4.35萬座(占58%),其中60年代建有各類壩約1.8萬座[1]。

  1920年,美國國會通過了聯邦水電法(Federal Water Power Act),并授權于聯邦能源委員會頒發水電開發許可證(該委員會的功能于1977年由美國聯邦能源管理委員會FERC所接替)[2]。大壩許可證有效期一般為30~50年,到期后需要經過嚴格的評審(包括環境影響評價)后重新申請注冊。20世紀90年代,美國許多早期建設的水電站進入了新一輪的許可證申請程序。

  3 美國拆壩的焦點

  在美國,拆壩的焦點主要反映在三方面[3,4,5,6]:1)大壩安全因素;2)大壩功能喪失;3)考慮洄游性魚類生長及環境要求。美國目前已拆除壩的服役期多數為50年~140年,壩高一般不超過3~10m。在對已拆除壩的技術經濟比較中發現,有些壩的除險加固費用遠超過繼續運行所發揮的效益或拆除所需的費用。在美國西部地區,考慮到為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鮭魚、鱒魚等洄游性魚種提供更好的生存條件,對一些作用不是很大的壩也采取了拆除處理。

  4 美國的拆壩許可制

  在美國,如果一個壩被列入拆除計劃,首先要取得拆壩許可證,文獻[7]介紹了取得拆壩許可證的有關程序和規定。許可證包括來自聯邦的、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拆壩許可證,其根本目的是要保證被拆除壩的安全、近期或長期對河流及洪泛區帶來的影響最小。

  4.1 聯邦許可證 1)首先要滿足陸軍工程師兵團(USACE)頒布的清潔水法404章中的有關規定;2)若拆除的壩以發電為主,還要向FERC提出申請,放棄或取消其發電功能的注冊資格,FERC有權決定該壩的拆除方式;3)對申請拆除的壩需通過國家環境法(NEPA)的評價;4)開展有關法律的咨詢,包括滿足瀕危物種法、國家歷史保護法等;5)獲取州政府頒發的有關水質證書和海岸帶管理法證書,保證拆壩不會影響河道的水質及海岸帶的管理。

  4.2 州政府許可證 州政府的許可證包括:1)水道開發;2)大壩安全;3)州環境法的評價(類似NEPA);4)歷史文物保護評價;5)重新規劃洪泛區;6)州政府證書。

  4.3 市政許可證 1)拆除許可證;2)建設許可證。如果一個大壩靠近城市,其拆除計劃還要得到市政的許可。為了恢復河道還要建設圍堰者,則需獲得有關建設工程的許可證。

  5 美國《大壩及水電設施退役導則》的主要內容[1]

  5.1 《導則》出臺的目的

  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面對美國的拆壩已進入一項實質性的工作,美國土木工程學會能源部水力發電專業委員會于1994年成立了一個專門工作委員會,編制了《導則》[1]。該《導則》正式出版前獲得一個專門評審委員會的評審,其成員有美國國家大壩安全協會(ASDSO)、電力公共事業的觀察員、FERC,USACE、前國際大壩委員會主席J. A. Veltrop先生,表明該《導則》的出臺是非常嚴肅和慎重的。

  《導則》編制的目的為:1)明確大壩退役評價所需要的數據;2)拆壩所要開展的工程、環境和經濟評價的方法;3)比較大壩退役的具體技術方案和評估退役壩的投資與效益。

  開展大壩退役評價要考慮的因素包括大壩安全、美學、魚類、河流流量減少等,在經濟方面要比較大壩繼續運行或加固維護的費用。在上述因素中,大壩安全放在首位。其它考慮的方面還有:1)社區生活對供水或娛樂設施的依賴情況;2)城市用水與灌溉的水權;3)生態需水要求;4)泥沙管理;5)防洪與水流調節效益。

  通過對大壩的評價可以得出:1)繼續運行;2)部分功能將退役;3)整個工程全部退役。

  5.2 工程評價內容

  工程評價的內容有:1)防洪標準和溢洪道泄流能力;2)施工導流和圍堰布置;3)大壩、電廠設施、輔助設施部分或全部拆除;4)機械和電氣設備的拆除;5)設備的處理;6)考慮泥沙管理、環境要求、洪水和濕地作用所采取的工程措施;7)增加娛樂設施;8)施工以及拆除方案的投資預算及施工計劃,9)運行維護費用。

  在確定大壩是部分拆除或全部拆除的分析工作中,首先要考慮的是大壩安全,并進行洪水控制與潰壩洪水的深入分析比較。FERC對災害進行了分類,考慮的因素有人口傷亡、財產損失等。美國聯邦緊急事物管理署(FEMA)會同美國大壩安全委員會(ICODS)正在修訂災害分類評估導則。

  針對入庫設計洪水,進行結構安全計算復核,并考慮是否需要采取加固措施。地震荷載對大壩安全的影響也必須考慮。為防止潰壩,必要時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包括增加溢洪道過流能力或加高、加固大壩,因此也相應增加了投資,這部分費用都應作為方案評價的內容之一。

  對混凝土壩、土石壩,都要進行安全穩定分析,對土石壩還要開展壩坡的穩定和抗沖刷能力的分析,包括有漫壩洪水引起的壩坡沖刷、溢流設施泄流對壩腳的沖刷、波浪作用、水庫調度運行等。

  土石壩,如果采用部分設施退役方案,要通過洪水演進分析確定大壩是否要加固、是否要建設新的泄洪設施,要進行洪水漫壩條件下的壩坡保護復核計算。如果大壩整體退役,需要考慮大壩的拆除及施工導流等問題。混凝土壩,盡管混凝土壩具有抵抗洪水漫壩的能力,但是必須對其基礎進行漫壩洪水的沖刷分析,以確保大壩的穩定。其它附屬設施 無論大壩是采取部分退役或是全部退役方案,都要研究溢洪道的問題,以解決拆除過程和永久運行期(部分拆除方案)的過流問題。

  大壩拆除要考慮壩拆除后原筑壩材料的堆放處理問題、拆除過程中的導流問題、大壩拆除后因地下水位降低引起的地質災害問題、壩址區附近的生態環境恢復建設問題等。廢料堆放場地也是非常重要的,要考慮滿足聯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的各項規定。如果可能,可以考慮利用原來建壩時的采料場(坑)堆放拆壩的土石料。但是對于泥沙和其它材料則應采用不同的處理方式,對拆除的廢棄混凝土要測試是否存在有害物質。可以考慮將廢料破碎后作為修路材料。大壩拆除后還要進行地表的恢復工作,如覆蓋土、種草、植樹等,同時還應該加強監測地下水的運動及有害物質的含量。

  5.3 環境影響評價

  對環境影響的評價要考慮到州和聯邦法律以及相應的許可制度等,包括該工程是在FERC注冊還是在州注冊。如由聯邦機構進行環評,則必須滿足《國家環境法》的有關要求,州政府機構還有可能增加一些各州有關環境的考慮因素。

  水量與水質 開展環境分析不僅要考慮水質,還要考慮到水源問題,即地表水和地下水,在此基礎上開展水量與水質的評價。無論作出的結論是繼續運行、部分設施退役、或全部退役,都會存在一些潛在的影響,其評價結果有可能是正面的,也有可能是負面的。因此要采取可行的工程措施,以減少其不利影響。在考慮水量時,可采取修改運行規則、增加泄流量、建設新引水設施、修建新的防洪設施等方案。在提高水質方面,可通過修建污水處理廠、沉沙設施等措施來實現。

  魚類、野生動物及物種 首先要開展對魚種及其它水生物的調查,考慮魚類及水生物保護的長期規劃的要求,進一步的考慮應保證魚類能過壩。根據聯邦政府或州政府頒布的《瀕危物種法》,確定在壩址區要保護的各類植物與動物,包括州或聯邦政府已經規定了的或尚未規定的保護物種,以及有可能影響到的物種。

  植被 水庫部分退役或全部退役將會降低現有濕地的水位,但同時也會創造出新的濕地。庫區沉積的泥沙是很肥沃的,適宜于植被的恢復,可適當考慮在露出水面的淤沙上播撒草種。利用恢復植被的自然措施來保護土體邊坡穩定是一個比較好的方法,遠優于用砌石護坡的方式。將原工程所占的土地騰出來用于植被的恢復是一項積極的措施。

  文化、歷史與考古資源 壩與水庫也可能建在具有豐富文化、歷史或考古資源的地區,在壩的拆除工作中要認真進行調查、并考慮給予保護,以免遭到破壞。對這些文化、歷史或考古資源的保護工作要遵循美國國家的各種法律,包括文物注冊登記等。

  景觀資源 《導則》中指的景觀資源是壩址區自然的或人工形成的景觀特征,包括風景、昆蟲和鳥類的啼鳴、夏季的和風、各類鮮花的飄香等,其中風景包括有野生資源、水資源、植被、巖層、已開發的或未開發的土地等,目前已有相應的評價方法可用于對這些資源的價值進行評估。壩的部分拆除或全部拆除都會大大的影響壩址的景觀,或帶來一些負面影響,但可以通過采用適當的植被恢復、或修建通向自然景觀地的道路等措施來減小這些負面影響。

  休閑娛樂 休閑娛樂資源包括自然的、以及開發水資源與土地資源后所形成的戶外的休閑娛樂場所。應考慮三方面的問題,一是對工程區域受到影響的人群;二是這些休閑娛樂設施的使用時間,如周末、季節性、淡季與高峰期等;三是娛樂設施的組成與配置,包括容量、規模、收費等。設施的配置還要考慮滿足《美國殘疾人法》的要求。對于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要通過采取適當的措施加以彌補。

  土地利用 工程拆除后,其土地的利用和所有權需要認真加以界定,包括地方用地、商業用地、工業用地、公共土地以及私人土地等。如果大壩是全部拆除,對周遍影響范圍則比較大,包括濕地有可能減少或增加、洪水區域將發生變化、庫岸邊利用價值的降低、有關水的商業活動由湖庫方式變為河岸方式等。這些可以通過改變土地的利用方式來減少其影響程度,包括重新修建一些設施、房屋和商業活動場所,或簽定長期協議來管理受影響的土地。

  5.4 泥沙管理

  大壩拆除后庫區泥沙的處理方案直接影響著大壩拆除方案決策的制定。如果不對泥沙進行處理,有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為:1)增加下游河道的泥沙,因而改變其河流的生態特性;2)細沙在下游河道的沉積將會影響魚類的產卵;3)不加控制的向下游泄放泥沙將會在河道中產生沙波,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泥沙向下游的輸移,將會抬高下游河床高程以及影響支流的匯流;4)河道輸沙量的增加會相應加劇對河岸橫向變形;5)抬高河床高程將會增加洪水的風險與阻塞取水口。反之,如果采取有效的泥沙處理方案,科學地輸送粗沙、樹枝樹干、養分和其它物質,可為魚類生長、野生動物、水生物帶來益處。

  水庫泥沙特性與泥沙處理方案 通過了解水庫泥沙特性來確定拆壩后對泥沙的處理方案,以及進行下游河道淤積、環境生態影響的評價工作。針對大壩拆除方案,對泥沙的處理方式可歸為如下四類。

  1) 不作任何處理 對庫區淤積的泥沙不作任何處理,留在原地。但要修建排沙設施,通過長時間的運行逐漸減少庫區泥沙淤積量。

  2) 河道輸沙 不論是采用全部保留大壩、部分拆除或全部拆除方案,都可以采用大孔口和降低水庫運行水位以提高輸沙率進行水庫排沙。對大壩全部拆除方案,水庫泥沙將隨壩的分階段拆除逐步達到下排的目的。

  3) 機械清除 機械清除方式包括傳統的開挖、機械挖沙和水力清沙。可采用泥漿泵、運輸帶或管道方式進行運輸,另外還要考慮泥沙的堆放地。機械清沙方式還可以結合水力沖刷,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如采用機械將細沙清除后,還可以利用剩下的粗砂。

  4) 就地覆蓋保護處理 不論是部分拆除或是全部拆除,都可以采取將淤沙就地覆蓋的保護處理方式。在淤積的泥沙體中開辟一條過流通道,將其表面采用護坡覆蓋的保護處理方式,保證其穩定,修建導墻、利用植被控制表面徑流,最終達到排泄洪水但不會帶走泥沙的目的。

  研究泥沙處理方案需要結合工程方面和環境方面的要求,需要弄清楚每一種方案對庫區淤沙處理的效果、對水生物種和文化資源的影響。如密執安州泥沙處理方案的確定時考慮了控制水體的濁度,以滿足特殊魚種的生存需要。

  排沙效果、風險和成本分析 上述不同的泥沙處理方案對下游的基礎設施、水生物、文化資源影響是不同的。如排放細顆粒泥沙將影響水質,排放粗顆粒泥沙有可能產生淤積,以及影響河道的行洪與河道形態變化,這些負面作用會影響到下游的環境、財產持有者及水的用戶,為此將直接影響泥沙處理方案的確定。

  5.5 方案評價

  方案評價是在對大壩進行工程技術、環境生態、泥沙等方面的綜合評價分析工作基礎上開展的。

  經濟分析 對退役壩方案,通過成本—效益的分析,研究不同方案的經濟可行性,確定該工程的用途和價值,實際上是分析退役壩對資源綜合利用的結果。

  資源的種類主要從工程、環境和社會經濟三個方面考慮,具體為供水、防洪、發電、航運、娛樂、商業利用、水權、間接效益等。這里要特殊解釋的是:1)商業利用,即在某些情況下,大壩退役后可能影響當地的農業產出、生產成本、排水與灌溉、泥沙沖蝕速率,因此也會影響其商用價值;2)水權,不論大壩或發電設備作部分退役或全部退役,都將引發對目前已形成的水權制是否要發生變化的問題,特別在美國西部,許多州都有州的水權法,股東方都受到法律的保護;3)間接效益,是指非直接利用資源所獲得的效益,這種效益是難以定量或用價格來衡量的。

  用預算的方法分析該工程(或方案)的成本—效益關系,其結果可以是正的,也可能是負的,關鍵取決于該方案對某一特定資源的利用是增加其經濟價值還是減少。如果可能,經濟價值可以用貨幣的方式進行量化,反之也可以用等價的貨物來衡量。可以通過市場流通交換評價某些資源的價值,如電價、具有商業價值的魚、供水等。經濟模型采用貨幣、非貨幣、定量與非定量方式進行分析。發電的損失可以用年收入來計算,其它方面的影響也可以用定量、但不一定是貨幣的方式,如濕地損失的面積等。非定量的影響還包括風景、文化資源等。

  決策過程是建立在對各種資源分析評價的基礎上的,包括對資源可定量的估價、物理和經濟方面的影響等,其影響的程度可以用較小/較大、負面/正面、長期/短期等描述,按影響程度的大小進行排隊。在某些情況下,還要請受到影響的股東們參與,這些股東包括位于上下游地區的居民、商家、政府機構、非政府組織等。

  通過給出各種資源的優先權進行方案的定性或定量評價,考慮的因素有:1)“定量影響”為對資源影響的定量指標,如發電量、泥沙預測等;2)資源重要性,可為本地的重要資源,也可以為影響人類健康和安全的重要資源;3)資源影響程度;4)資源影響程度的權重。

  《導則》推薦采用兩種評價方法來評價經濟和無形價值的問題。首先采用國家環境法(NEPA),其次用分析模型(AHP)進行分析。NEPA的評價可以考慮股東的參與,所有的利益相關者都可以參與,各種影響因素都可以考慮。NEPA可以考慮該工程與早期介入的股東之間的關系,并由此確定該工程對環境和經濟的影響關系。AHP數學模型采用通用的模式可以對不相關的受益者和其價值進行分析比較。

  NEPA分析包括環境評價(EA)或環境影響評價(EIS),究竟用那種方法將取決于問題的復雜性。AHP從不確定性方面對方案進行比較和分析,也是風險分析最基本的方法之一。通過AHP的分析來確定每一個方案的不同結果以及存在的不確定性因素。決策者和股東們更感興趣的是今后會發生什么事情?結果如何?

  6 對美國退役壩管理的初步分析

  6.1 美國目前拆除的是一些具有安全隱患、功能喪失、局部影響環境生態(包括魚類)的一些小壩 美國最早拆壩的實例發生在1912年,截止到1999年,已經拆除了455座壩[5]。據最新統計資料[3,4],2003年被列入拆除的壩有58座,2000-2002年間共拆除了79座壩。美國近年來雖然拆除了一些壩,但主要是位于支流上的小壩、老壩,服役期在70~100年,壩高一般為10m以下,包括早期建設的用于造紙業、紡織業、灌溉、供水等目標的小型水電站等。這些工程多為經過長期的運行,已喪失了原設計的功能,許多工程已不適應現代化大工業生產的需要。從大壩安全管理的角度出發,考慮工程自身的安全和對下游帶來的潛在的危險、以及加固費用高等原因,在做了詳細的分析比較后選擇了拆除方案。另外還有一些是考慮洄游性魚類生長的需要與國家自然公園相協調的河道建設而拆。

  6.2 美國的水庫大壩在國家經濟建設中仍是不可替代的 美國墾務局、陸軍工程兵團、田納西河流管理局、以及一些水電公司和州建設的大型水電工程在美國的經濟發展中仍占有相當重要的作

  用,1996年水電裝機總量達75500MW(不包括蓄能機組),與我國目前水電裝機容量基本相當,年發電量300TWh。在中西部地區,許多大壩還承擔著調水工程中的水量調蓄功能,如加州調水工程中,包括23座水庫大壩(其中有著名的Oroville壩,最大壩高235m),總蓄水量達82億多m3,為加州南部和西南部的供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世紀30年代建起的胡佛壩至今被美國人認為是國家的重要財富,經胡佛壩調節下泄的水量,為內華達南部、加州南部和亞利桑那州西南部地區提供了重要的水源。目前美國還沒有一座具有重要防洪、發電、航運、供水功能、經現代化設計施工的壩被列入拆除計劃。

  6.3 美國重視并科學、理性地對待退役壩的問題 大壩不是一勞永逸的建筑物,美國對那些早期建設的壩的安全及退役問題給予了高度的關注,建立了拆壩許可證制度,并已經編寫出有關《導則》,用于科學地指導大壩退役的評價工作,不僅有技術方面的,還考慮了有關環境生態、社會經濟方面的因素,同時更加關注壩的拆除過程中的相關技術問題,重視大壩拆除過程中的安全,減少壩拆除后對周圍生態環境、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真正立足于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7 中國水庫大壩安全管理中的新問題

  7.1 小型水庫大壩的安全是中國大壩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環節 中國是世界上建壩第一大國,現有水庫近8.6萬座,其中大型水庫445座,中型水庫2782座,小型水庫8.2萬余座。1999年《全國病險庫除險加固專項規劃》調查顯示[8],全國有3萬多座病險庫,被列入近期除險加固的1364座主要是大中型水庫,另外有2萬多座小型水庫需要除險加固。我國小型水庫大多建于20世紀50~70年代,工程標準偏低、質量較差,加之工程管理與運行維護費用缺乏正常渠道投入,安全問題十分突出,每年汛期小型水庫出險、潰壩事故時有發生。

  7.2 小型水庫垮壩是水庫安全度汛中的主要問題焦點 水利部汪恕誠部長在2003年防汛會議談到了我國近12年來水庫垮壩的情況[9],“1991年以來,全國共發生235座水庫垮壩事件。從垮壩原因看,147座是因發生超標準洪水導致水庫漫壩失事(63%);71座是因工程質量差、搶險不力造成垮壩失事(30%);其它7%的垮壩主要是管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造成的。從垮壩水庫的規模看,小型水庫233座(99%),中型水庫2座。以上分析表明,當前水庫存在的主要問題恰恰是水庫垮壩的主要原因,小型水庫恰恰是水庫安全度汛工作的薄弱環節”。

  7.3 小型水庫大壩管理水平與除險加固技術落后 文獻[10、11]總結國內外大壩安全分析結果表明,垮壩與大壩安全的重點是土石壩。我國小型水庫的安全問題主要反映在以下幾方面[8]:1)面廣量大。盡管20世紀80、90年代以來陸續進行了各種形式的小型水庫的除險加固工作,但由于管理體制和資金的制約,對險情缺乏深入的了解或限于局部搶險,往往只是治標不治本,難以徹底清除隱患。目前全國待除險加固的小型水庫還有數萬座,數量巨大,不是在短期內能得到徹底解決的;2)同一水庫多種病險問題同時存在。如防洪能力不足、大壩滲漏嚴重、大壩形體單薄、結構不滿足安全要求、泄水建筑物存在嚴重隱患、大壩或建筑物不滿足抗震穩定要求、白蟻危害、金屬結構不能可靠安全運行、防汛交通與通訊設施不具備等;3)技術力量薄弱,安全管理水平低。小(1)型水庫雖設專人管理,但幾乎無專業技術人員,小(2)型水庫沒有專人管理,甚至無人管理;4)經濟基礎差,難以進入良性循環。水庫管理經費奇缺,很多水庫長期處于帶病和限制運行狀態,大部分小型水庫從未進行過維修養護,一般只有在出現嚴重險情時才能得到應急治理,但遠不能根除隱患。

  從除險加固技術來講,國內在處理大中型病險庫問題中,積累了許多經驗,但由于小型水庫問題更加復雜,多種病險問題同時存在,在大中型水庫中取得的經驗不能照搬套用,許多小型水庫大壩,在建設時各種技術資料就不完整,甚至根本無技術資料檔案,給除險加固帶來很大的困難。從加固處理費用看,小(1)型水庫加固經費大約在100萬元,小(2)型水庫約25萬元[7]。我國目前有2萬余座小型水庫急待加固,如果全部實施,則所需經費在數十億以至上百億元人民幣,這是一筆十分可觀的費用。對這些問題亟待認真研究分析。

  7.4 水庫安全管理中的新問題 針對病險庫存在的問題,我國于1991年頒布的《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條例》[12]中要求對病險庫進行分類、采取除險加固措施、或廢棄重建;在險壩加固前應采取保壩的應急措施,或改變原設計運行方式;制定險壩加固措施;對險壩可能產生的垮壩及淹沒范圍進行預估,制定應急方案等。水利部2003年7月1日起實施的《水庫降等與報廢管理辦法(試行)》(簡稱《辦法》)[13]中規定對降等與報廢的水庫大壩必須進行嚴格的論證和審批,并分別給出了符合降等或報廢的條件。《辦法》規定水庫降等論證報告內容應當包括水庫的原設計及施工簡況、運行現狀、運用效益、洪水復核、大壩質量評價、降等理由及依據、實施方案。水庫報廢也即為水庫退役,如對水庫實施報廢(退役)的管理措施,除應進行降等論證報告中具有相同內容的工作外,《辦法》特別要求論證報告內容則應包括報廢理由及依據、風險評估、環境影響及實施方案。《辦法》是我國水庫大壩安全管理的一個延續和深化的階段,是一種科學對待病險庫的管理態度。

  如果對水庫采取報廢(退役)的處理方式,有三方面的問題要特別給予關注與研究,一是要加強對報廢水庫的管理,如果管理不當,廢棄的水庫有可能成為新的致災因素;二是要考慮水庫周遍已建立起來生態環境因水庫報廢而發生變化,需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建立起一個新的平衡,由此對水庫中邊的生態環境帶來的影響;三是因水庫報廢而產生的對水庫上下游周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修建水庫大壩是為了興利除害,而廢棄不安全的、喪失功能的水庫也同樣應達到興利除害的目的。

  水庫降等與報廢(退役)在我國是一個新生事物,還需要有與之配套的、可操作的細則,特別是開展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定量的評價指標體系與評估模型的研究,以指導水庫降等與報廢(退役)工作的有效實施。

  8 中國的水庫大壩老化、安全風險以及退役評價問題研究

  我國目前許多水庫大壩(多數為小型水庫及大壩)的服役期也達到40年~50年,對于已存在的病險庫問題和將來還會出現新的病險庫問題,我們今后更多的是面對這些水庫大壩的安全管理和除險加固工作,包括部分病險水庫大壩的降等使用、報廢(退役)評價和實施。因此應借鑒國外的經驗,結合我國的國情,開展大壩老化和壽命以及安全問題開展研究,考慮我國應該如何面對存在安全隱患、已喪失原有功能的水庫大壩的退役出路問題;或從流域的整體開發規劃出發,對部分水庫大壩功能調整后的出路,以及新的河流環境生態平衡等問題開展研究。水庫大壩老化安全風險以及退役評價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作,包括技術、經濟、社會等諸多方面的因素,因此應該及早立項開展研究,探索出適應于我國國情的、科學的對策與相應的技術措施。類似人類和動植物一樣,水庫大壩也有生老病死這樣一個過程,應得到科學有效的管理,從而構成一個水庫大壩從“規劃設計——建設與運行管理——除險加固——降等或報廢(退役)”全過程的管理體系。

  參 考 文 獻:

  [1] Task Committee on Guidelines for Retirement of Dams and Hydroelectric Facilities, Committee of the Energy Division of the ASCE, Guidelines for Retirement of Dams and Hydroelectric Facilities, 1997.

  [2] What FERC Does, http://www.ferc.gov/about/febc-does.asp.

  [3] 57 Dams in 16 States to be Removed in 2003, http://amerivers.org/presrelease/damremoval/doc/ Dam-

  Removal_Summery_2003_NEW.pdf.

  [4] Dams Slated for Removal in 2003, and Dams Removed in 1999, 2000, 2001, & 2002, http://amerivers.org/presrelease/damremoval/doc/ Dam-Removal.

  [5] C Richard Donnelly, Nan Nalder, Nick Parosby, Canadian Dam Association Bulletin [M], Vol. 13, No. 1, pp7-18, 2001.

  [6] Liba Pejchar, Keith Warner, A River Might Run Through It Again: Criteria for Consideration of Dam Removal and Interim Lessons from California [M],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Vol. 28. No. 5, pp 561-575.

  [7] Obtaining Permits to Removal A Dam, 2002, http://www.americanrivers.org.

  [8] 李雷,陸云秋,我國水庫大壩安全與管理的實踐和面臨的挑戰[M],《中國水利》,2003,11,A刊。

  [9] 汪恕誠,“2003年水利部防汛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國水利科技網,2003年5月16日。

  [10] 牛運光,土壩安全與加固,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1998年。

  [11] 汝乃華,牛運光,大壩事故與安全?土石壩,中國水利電力出版社,2001年。

  [12] 《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77號),1991年3月22日頒布。

  [13] 《水庫降等與報廢管理辦法(試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令(第18號),2003年5月26日頒布。

  Discussion on the Managements of American Retired Dam and the Challenges on

  Chinese Dam Safety Management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anagement systems of American retired dam, review on the dam safety, environmental affection, sediment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methods on the American Guidelines on Retirement of Dam and Hydroelectric Facilities. The paper also gives the analyses on the management of American retired dam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n the Chinese dam management.

  Key words: dam safety, dam retirement, dam removal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彦县| 武强县| 抚州市| 湖州市| 九龙县| 江都市| 潜江市| 三门县| 石嘴山市| 平南县| 葵青区| 大石桥市| 临澧县| 宜州市| 北流市| 孝昌县| 崇阳县| 武夷山市| 商城县| 自贡市| 治多县| 黄大仙区| 汶上县| 开封市| 谷城县| 平顶山市| 陆川县| 汪清县| 正定县| 石嘴山市| 罗田县| 苏尼特左旗| 南宁市| 建阳市| 营口市| 蒲江县| 新巴尔虎左旗| 门头沟区| 瑞丽市| 新密市| 乌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