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正確的發展觀和政績觀?在我這個位子上,少死人就是政績,少死一個人應該不比GDP上升1個百分點有多大差別。
云南省安全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納宗會,一個皮膚黢黑、幽默、睿智的彝族漢子。1998年起,納宗會擔任云南省經貿委副主任,主管安全生產工作,風風雨雨已經8年。在全國的安全生產監管人員中,就數云南的各級監管人員中少數民族占的比例大。云南是少數民族聚集的地方,少數民族人口1000萬以上。所以,納局長幽默地說,云南這個地方,文化是豐富多彩的,工業是相對落后的,貧困面是比較大的,云南的經濟發展狀況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低層次。
那么,云南的安全生產工作開展得怎樣?思路是什么?采取了哪些措施?目前是什么狀態?等等。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納宗會局長。
記者:云南是少數民族聚集最多的省份,這里的安全工作必然與其他地區有所區別。請問您作為全國為數不多的負責安全工作的少數民族干部,是怎樣認識并抓好安全工作的,工作中有哪些體會?
納宗會:我是彝族干部,少數民族干部的特點是講義氣。和共產黨講義氣。是共產黨把我從貧困山區領出來,把我從一個農民培養成一個大學生,送我上師范大學、民族大學、中央黨校,培養我當區長、縣長、州長,當安全監管局局長,是共產黨給了我這個舞臺,沒有共產黨,我什么長也當不上。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我立志為黨做工作。我對抓安全生產工作滿懷信心,愿意為這個事業作出貢獻。我認為,什么是正確的發展觀和政績觀?在我這個位子上,少死人就是政績,少死一個人應該不比GDP上升1個百分點有多大差別。
雖然我們少數民族地區教育程度參差不齊,但也應該看到在各民族中,養成了一些約定俗成的良好習慣。比如我們的父輩就經常教育我們不要玩火。我們彝族就是火的民族,可是很少發生火災。
前不久,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我去昆明鋼鐵集團懇談,安全處的同志說的4句話對我觸動很大。他們說:在“安全生產工作中,我們最煩惱的是,安全工作上邊重視,下邊也著急,就是中間部門不配合,事情辦不了;最怕的是,發生事故,半夜三更接電話;最高興的是,一個月下來,沒發生事故,一年過來,回頭看看事故下降;最擔心的是,工人受傷后,他的對象和他舉起手來說拜拜”。這就是我們云南的少數民族安全管理干部。
記者:云南作為中國西部大開發的一個重要省份,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人文環境,豐富的物產造就了云南的工業,而優美的自然環境和多民族匯集又使得云南成為世界聞名的旅游勝地。您作為這樣一個大省的安全監管局局長,請您談談云南省安全生產管理工作有什么特點和工作思路。
納宗會:主管安全生產工作后,通過調研發現,云南的安全生產工作處于管理粗放、整體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投入不足、重視的程度還提不上的狀態。隱患隨時伴隨著我們,有的甚至成了我們生活習慣的一部分。可以說,這些,為云南的安全生產工作帶來很大難度。我感到,云南的安全生產工作,是一項需要長期奮斗的事情。
總體看,云南的安全生產情況是好的發展趨勢與依然嚴峻的現狀并存。雖然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別重大事故已經連續6年沒有發生,但我們對事故的控制水平差距較大,我們每年各類事故總死亡人數在4000人以上,10萬人死亡率高達10左右。安全監管工作點多面廣、任務繁重與基層監管力量普遍不足的矛盾突出;基礎建設力度大,外來施工單位大量涌入與屬地監管難以到位的矛盾突出;社會安全意識不強、基礎條件差與人民群眾需求大的矛盾突出。
目前,云南有4300萬人口,從業人員近1000萬人,真正的產業工人不過77萬人,再剔除煙草的工業產值后,工業產值在全國還是比較低的。總體來說,云南的工業還處于規模小、從業人員少、裝備陳舊、小打小鬧的狀態,大規模工業少。近兩年,云南的經濟發展速度開始起來了,如果我們的從業人員達到2000萬,產業工人達到800萬,我們現在的安全生產監管能力就不適應了。從目前來看,在西部地區,云南省的事故總量、死亡人數、各項指標都排在第三位。
對此,我認為,要把握現階段我省的安全生產規律和特點,圍繞特點完善我們的思路。因此,我們的工作思路是:“緊扣一個目標,強化兩個基礎,突出4個重點,健全4個體系”。“緊扣一個目標”,就是安全生產控制指標;“強化兩個基礎”,就是強化監管基礎和企業安全管理基礎;“突出4個重點”,就是突出安全生產體制、機制、法制、和隊伍建設;“健全4個體系”,就是要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風險抵押金管理、事故信息調度統計和事故隱患管理四大體系。
記者:最近,國家安全監管總局李毅中局長提出,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將著力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按照“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強化主體,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方針,努力促進安全生產“五要素”的落實:一是加強安全文化建設,強化全民的安全意識,提高全民的安全素質;二是健全安全法制,依法規范全社會的安全行為;三是強化安全責任,建立嚴格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問責制;四是推進安全科技進步,實施“科技興安”戰略,解決影響安全生產的重大科技問題;五是加大安全投入,建立國家、地方和企業共同投入的機制。您如何認識這個問題?請您介紹一下云南省安全監管局這些年來在安全工作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進展?
納宗會:從主管安全生產工作的那一天起,我就一直在想,云南的安全生產工作應該怎么抓?我非常贊同李毅中局長的思路,實際上,我們云南的工作這些年基本上也是這么開展的。
從1998年到現在,8年的時間,全國的安全生產形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年溫家寶同志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用了很大的篇幅談安全生產問題,是歷年來沒有的。足見黨中央、國務院對安全生產工作給予的高度重視。
我們云南的安全生產工作,我認為最首要的任務是努力提高全省各族人民的安全生產意識和素質。我們要下功夫進行宣傳,普及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準和安全生產知識,要爭取做到家喻戶曉,使這一工作能得到全省人民群眾的了解、理解和支持。
去年安全生產月期間,我們會同省委宣傳部、廣電局、省總工會、團省委,共同組織開展了“安全生產縱深行”活動。縱深行采訪小組邊走邊看,現場采訪,在全省的各類報紙和電視臺及時報道,先后報道了楚雄州委、州政府把安全生產工作納入各級政府領導考核內容的典型做法;大理州安全生產監管局長段晉槐戰勝困難、忠于職守、無私奉獻的事跡;現場追蹤采訪了國務院危化品安全督查組查出的9條重大安全隱患整改情況;采訪了電力集團寶峰變電站安全文化建設和玉溪紅塔集團的職業安全健康體系建設的經驗。通過縱深行活動,反映云南省人民群眾對安全生產工作的呼聲與愿望,反映安全生產工作中的困難與問題,透析事故案例,追蹤安全熱點,爭取到了社會各方面對安全生產的關心與支持。這是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堅定不移地突出企業這個責任主體,通過安全生產工作先進企業的榜樣的作用,抓住大企業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不放,帶動其他方面的工作。云南的企業安全生產工作也是兩極分化,比如煙草、鋁業、云錫、昆鋼、三環化工等一部分化工企業,無論是設備還是管理,在世界上都是先進的。他們是云南安全生產工作的領頭羊。前年,我們與14家大企業簽訂了安全生產責任狀,去年簽了12家,今年也是12家,很有效果。我們要通過3~5年的努力,使云南的一部分企業和國際水平看齊;一部分企業達到國內先進水平;一部分在民族地區的企業管理基本規范,各族人民安全生產的意識大大提高。如果能實現這個目標,我們的工作就是有成效的。
通過幾年的工作,各級政府對安全生產工作高度重視,去年省政府第一個常務會議就是研究安全生產工作。全省的安全生產形勢逐步趨于平穩。2004年,全省各類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分別下降32.72%和1.35%;全省無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同比特大事故減少3起,死亡人數減少30人;工礦商貿企業事故控制得力,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同比減少43起,34人,無一次死亡10人以上事故;煤礦事故起數同比持平,死亡人數同比減少46人。
第三件事,就是落實責任制,抓住問責制這個核心。去年國務院提出了安全生產控制指標,我們就提出3句話:“一切圍繞指標想,一切圍繞指標轉,一切圍繞指標干”。一定要做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安全生產責任制不能成為一紙空文,我們提出要“千斤擔子眾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標”。有的同志不理解,認為這樣不科學,我不這樣認為。凡事都是一分為二的,有指標總比沒指標泛泛的抓要強,不能因為有漏報瞞報就沒有剛性要求,不能等什么事都完美無缺了才去辦。至于科學不科學是進一步改進的問題。抓住指標開展宣傳教育、事故隱患查處,就抓住了重點。
云南省從2004年起開始實行指標控制,全省上下以安全生產控制指標為中心層層簽訂責任狀,各責任部門在系統內部簽訂了工作目標責任書。省安委辦每月調度一次控制指標進度情況,每季度在云南日報上向社會公布各地區、行業的指標控制情況,每半年召開一次新聞發布會。去年一季度,發現有8個地區超指標,我們就請8個超指標地區安監局長來檢討,并在云南日報聯名向全省人民道歉,引起很大震動。去年5月初,省政府把安全生產超指標的兩個州的一把手叫來問責,也是對各地的一把手提個醒:安全生產工作搞不好,要到省政府問責,對各地觸動很大。去年,我們的死亡人數低于國務院下達的指標,死亡人數第一次下降。
第四件事,抓隱患治理。讓群眾認識事故隱患的威脅及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去年,我們通過查隱患,確定了55條重大事故隱患。我們把新聞單位找來,分成幾個組,一個一個隱患曝光,電視曝、報紙曝,通過安全檢查包點,死死抓住55條隱患,解決一個,報道一個,極大地推動了企業的安全生產工作,也喚醒了廣大群眾的安全生產意識。
我們的專項整治不斷深入,嚴格按照“五整頓”、“三加強”要求,著重治理農用車、拖拉機違章載人行為;加大了對無證煤礦的清查力度,關閉了一批小煤礦;整改非煤礦山4201個,審查頒發了100多個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資質許可證,集中對326公斤廢棄氰化物進行了處置;開展了煙花爆竹大檢查,掌握生產和批發零售單位的底數。
第五件事,要建立安全生產投入制度。去年,省政府首次對43個縣級安全監管機構扶持了690萬元的財政資金,今年又給了690萬。我們今年準備認真檢查企業是否嚴格貫徹國務院關于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和省政府的決定建立了安全生產投入制度,作了哪些投入,投入到哪些項目上。我們要查賬目。我們還要檢查企業領導人有沒有安全意識,是否經過培訓,平時怎么抓安全生產,做出過哪些決策。
記者:最后我們想問問您,作為安全監管局局長,在安全生產工作中,您統領著一班人馬,工作中您最煩惱的是什么,最擔心的是什么,最害怕的是什么,最高興的又是什么?
納宗會:我最害怕的事情,也是半夜三更接電話。從1998年到現在,已經不計其數了,常常是夜里3點多鐘接到報事故的電話,5點鐘到現場,處理完后,8點多鐘又回到辦公室上班。
我最難受的事情,是發生事故,死了多少多少人。可以說,我們少數民族在事故中死的都是聰明人。聰明人才會出來打工,凡是書都不想讀的人,是不會出來的。
我最煩惱的事情,是安全生產說起來多么重要,而落實在實際上卻放在一邊沒人理,最窩囊了。我們有些縣安全監管局,一月的辦公經費每人才48元,能干什么?處理事故,要去租出租車。我心里非常不好受。有時我想,面包會有的,總是一年盼一年。
我最高興的事情,是去年全省的事故指標控制住了。向省政府負責,向全省人民有了交待。我們設置了舉報電話,96110,而且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凡是舉報,一旦查實,責任人就要被撤職處分,就要丟烏紗帽。所以,我認為安全生產控制指標制度要堅持下去,不能半途而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