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展化學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內涵
危險化學品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具有復雜性、科學性及國際性特點,由于危險化學品數量大,危險性類別多,化學品生產和使用滲透到國民經濟各個領域以及社會公眾的日常生活中,安全管理范圍包括勞動安全、健康安全和環境安全,牽扯到許多主管部門協調管理監督,具有十分復雜的特點。危險化學晶分類、標簽、數據測試、安全性評價及健康、環境風險評價都需要有國家法律、標準、技術規范作支撐依據、并需要化學、安全工程、毒理學和生態毒理學等眾多學科的科學知識,技術性強,具有充分的科學性。化學晶又是一種商品,化學品貿易需要遵循世界貿易規則,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一個國家采取的化學晶安全管理法則和政策將會對其他國家和地區產生重要影響。化學晶管理的國際性特點要求各國主管當局必須采取與國際化學晶管理體系相接軌的政策、技術規范和標準,對本國和國外的化學品及其生產廠商一視同仁,實行“國民待遇”,避免對化學晶的國際貿易造成不必要的技術壁壘和障礙,對社會經濟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為此,筆者建議進一步明確定義我國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內涵,將保護人類健康和環境作為化學晶安全管理的首要目標,在制定和完善國家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法規、標準、方針政策和管理戰略時,應當充分考慮生產(或勞動)安全、健康安全和環境安全3個要素。盡早實現我國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的目標,方針政策、法規標準與國際化學晶安全管理體系要求相接軌。
制定和完善安全生產法規標準
我國是化學晶生產和進出口大國,目前已經能夠生產4.5萬多種化工產品、3.9萬多種現有化學物質。1999年全國化工總產值(含石油加工及煉焦、化學原料及化學品制造業、醫藥品制造業、化學纖維制造業、橡膠制品業和塑料制品業)達到12506.57億元(約合1510億美元)占全國工業總產量的17.2%,在世界上僅次于美國、日本,居第三位。但是我國危險化學晶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準和技術規范滯后,與國際化學晶安全管理體系相比存在很多不相適應之處。特別是在優先化學品監測評價制度、化學晶健康與環境風險評價和風險管理以及危險化學晶分類和標簽制度等方面與國際化學品安全管理體系存在較大差異。
建議國家安全生產主管部門組織專家系統評估危險化學晶安全生產法規標準與國外存在的差異,特別是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的重點對象、重大化學危險源辨識闊限量標準、新化學物質申報審查以及優先化學晶測試評價制度等方面,盡快制訂和完善相關法規標準。
建立健全化學品安全管理技術支持體系
化學品安全管理技術支持體系是實現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技術支撐與保障。目前我國尚未建立統一的化學品測試合格實驗室規范標準,大多數科研單位的化學實驗室和環境實驗室均未建立和執行合格實驗室規范并通過國家認證,無法保證化學品安全數據測試結果的可靠性和相互可接受性。迫切需要按照國際化學品管理規范建立國家化學品測試的合格實驗室系統,制訂“化學品測試準則”和“化學品風險評價準則”等技術導則、規范,以滿足國家危險化學品安全登記以及企業檢測化學品的需要。
建議主管部門在組織調查評估國家和地方科研機構中化學和環境實驗室分析儀器設備、人員水平以及實驗室管理規范執行情況的基礎上,研究提出國家化學品合格實驗室系統名單。按照國際化學品合格實驗室規范要求,采取切實步驟,加強化學實驗室能力建設。
推動化學品信息網絡建設鼓勵公眾知情參與安全生產
缺少科學、可靠、及時更新的化學晶安全信息以及富有經驗的危險化學品執法管理人員與專業技術人員是實施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制約因素。建立和完善國家化學品信息報告、收集、交換和管理中心及信息網絡,為公眾知情化學品安全信息提供機制保障,是實現化學品安全生產一項重要任務。
建議國家安全生產主管部門加強國家化學品安全信息系統建設。現有的國家化學品安全網站應當實現鏈接。除了提供國家管理法規、標準和政務信息之外,應當加強對國際化學品安全管理體系、技術規范、導則宣傳介紹,使各級管理人員及時了解聯合國以及國際化學品安全發展趨向,發達國家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的經驗、做法。特別是聯合國有關機構制定的有關化學品安全與環境管理的指南,導則文件,此外,應當為危險化學品生產和經營企業及社會公眾通過國際互聯網查詢各種危險化學品安全信息提供便利條件和路徑。
建議進—步向全國安全生產主管部門和企業推介國際化學品安全卡,并建立更多的化學品安全信息數據庫,實現網絡查詢,保證國家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順利進行。
上一篇:關于天然氣管道安全管理問題的討論
下一篇:危險化學品運輸安全監管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