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圍繞“安全使用合成玻璃纖維隔熱棉(玻璃棉、巖棉和渣棉)實用規程”的要求開展了我國人造礦物棉的安全防護現狀調查。通過調查研究,提出了我國人造礦物棉安全衛生防護工作中應重點關注的問題及相關建議。
【關鍵詞】 礦物棉,安全防護,調查,建議
The Survey on Status quo of Prevention and Protection In the Production and Use of Man-made Mineral Wools in China
Liu Gongzhi,Geng Feng, Wang Yinsheng, Den Yunfeng
(National Center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bstract:The study carried out a surve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afety and health prevention and protection in the production and the use of the man-made mineral wools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 of the ILO Code of Practice, Safety In the Use of Synthetic Vitreous Fiber Insulation Wools(glass wool, rock wool, slag wool). Base on the analysis of investigation information, the study presents the key issues and relevant recommendations about the safety in the use of man-made mineral wools in China, which lays a foundation for formulating the relevant code of practice in China and promo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ILO Code in China.
Key Words: Mineral Wools, Prevention and Protection, Survey,Suggestion
隨著人造礦物棉的廣泛應用,其對人體潛在的健康健康亦越來越受到國際上有關組織的關注。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國際癌癥研究會(IARC)曾評價過其致癌性,歐盟就其刺激性和致癌性進行過分類,獨立專業組織——美國政府工業衛生學家會議(ACGIH)曾就其致癌性進行過分類;趪H上對人造礦物棉大量的毒理學研究,以及部分發達國家成功實施的有關人造礦物棉的安全作業規程,國際勞工組織(ILO)于2000年1月在日內瓦召開了三方專家聯席會議,討論并通過了“安全使用合成玻璃纖維隔熱棉(玻璃棉、巖棉和渣棉)實用規程”,并準備在世界范圍內采用這一規程。
我國人造礦物棉工業自80年起發展異常迅速,作為新型保溫隔熱材料在工業設備保溫、建筑等領域使用非常廣泛。為促進其安全使用,2001年7月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與國際勞工組織在北京舉辦了有關研討會,來自政府、工會、科研機構、高等院校、行業協會及生產使用企業的參會代表就ILO實用規程在我國推行的必要性、可行性進行了深入的討論。會議充分肯定了ILO實用規程的科學性和系統性,建議在國內開展人造礦物棉生產與使用行業安全防護現狀調查的基礎上,以ILO實用規程為藍本,制定出我國相應的實用規程并推廣實施,以促我國人造礦物棉的安全使用。
遵照此次研討會的建議,為初步了解我國人造礦物棉粉塵危害防護現狀,2001年8月安全科學技術研究中心在通過廣泛的行業資料調查的基礎上,對人造礦物棉的生產和使用企業開展了安全防護現狀的抽樣調查,生產企業分別選擇了2家玻璃棉、2家巖礦棉和1家耐火纖維生產企業;這 5家生產企業皆是具有相當規模的典型企業,有集團化的股份上市公司、合資企業、國菅老企業及上規模的鄉鎮企業,其生產規模在6千噸至1萬6千噸。人造礦物棉使用企業的現場調查集中在3家電力建設公司中進行。電站建設中的火力發電站的爐墻、汽輪機本體、附屬設備、管道、電除塵器、燃油系統等都需要進行大規模的保溫,使用的保溫棉種類多、數量大。調查內容主要圍繞ILO實用規程的要求開展。通過調查研究,提出了我國人造礦物棉安全衛生防護工作中應重點關注的問題及相關建議,為制定我國相應的實用規程、促進ILO實用規程在我國的應用打下基礎。
2 我國人造礦物棉粉塵危害防護現狀
2.1 企業安全作業管理制度現狀
所調查的生產企業大多建于80年代,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通過技術改造、新增生產線或與外商合資,生產能力大幅提高,在行業中皆具備了相當的規模和生產經營管理能力。而所調查的人造礦物棉使用企業——電力建設公司,都是原國營企業改制而來。所有這些企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具備了比較完整的安全衛生作業管理制度和規定,基本涵蓋了人造礦物棉粉塵危害防護的各項要求。包括設備安全操作規程、設備維修規程、作業場所防塵規定、員工三級安全培訓教育制度、勞動保護用品發放規定、個體防護規定及作業(車間)現場清理規定等。有的企業已建立了質量和環境等現代管理體系,并正進行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的建立工作。
2.2 勞動保護設施及個體防護
生產企業在建廠時均配備了相應的通風除塵系統,多為固定式局部通風除塵,集中在集棉室、固化室、和切割頭等處,除塵設備多采用具有高過濾效率的布袋除塵器、板框式過濾器等。但其運行及完好狀況與企業的經濟效益存在直接的關系,尤其是在經濟效益不佳的國營老企業,除出于工藝要求的需要,如集棉室、固化室等處的通風系統運轉狀態良好,其他的除塵系統在則沒有得到良好的維護和正常運行,F場可以發現布滿了纖維塵的切割頭吸塵罩、未封閉的除塵器灰斗以及敞口的風管。有的企業由于產品改型,在改建的加工線及包裝車間,亦未按到國家“三同時”的要求安裝相應的通風除塵系統,車間空氣中的粉塵在陽光的照射下繽紛可見,粉塵污染較為嚴重,工人的抱怨較為強烈。
在電站建設現場保溫作業中,礦物棉粉塵的產生主要來自礦物棉的切割(通常是手工切割,對巖棉使用的是鋸狀刀具,玻璃棉使用平刃刀具)及礦物棉的安裝過程中。由現場條件所限,基本上都是高空作業,無論是固定式還移動式通風除塵系統,施工企業都沒有提供,大多依靠自然通風。個體防護成為這些施工企業進行礦物棉粉塵防護的唯一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