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不是單純的管理問題和人員素質問題。從體制上講,安全生產實質是社會公正問題,關乎政府權威、國家形象,同時它還是政治問題,關乎社會利益分配的公正與否,關乎社會穩定,反映了資本擁有者和權力擁有者的公正心以及社會結構的合理化程度。簡單說,如果一個社會的資本擁有者只熱衷于自己的消費,不把資金用于再生產、社會公益、社會可持續發展(教育、安全、環境等)的投入,政府和社會組織等權力的擁有者也沒有相應的措施引導或強制一定量資本在這方面的投入,并且總認為自己權利和欲望的滿足比起別人的權利都重要;那么,這個社會的文化墮落、腐敗橫行、貧富差距、民生凋敝、社會不公正、環境惡化、資源枯竭等現象就會成為一種常態,就在富翁們的財富急劇擴張的時候,他們居住在大山里的同胞們也許還在為籌不夠孩子下學期的學費而發愁,更不用說礦難頻發了。
關井:繞不開的問題
8月下旬,國務院辦公廳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堅決整頓關閉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煤礦和非法的煤礦,遏制煤礦事故頻發勢頭。如果說這是一場戰爭,懲治腐敗是主戰場,抑制礦難頻發則是一場至關重要的戰役,必須一戰決定勝負,不能出現反復,形成拉鋸戰。這些礦井大多屬私人或集體小礦井,其中又以小煤窯居多。最初這些小礦井小煤窯為脫貧致富有貢獻,地方政府和當地居民也受益,F在一紙通知關閉礦井,礦工的生計怎么辦?地方經濟指標怎么辦?投資者利益怎么辦?
究竟是什么讓小礦井走到如此山窮水盡的地步?有人說是利益驅使,在社會和政府的一再容忍下,小礦井得寸進尺,變本加厲,有點錢就不識進退,不知天高地厚,惹得政府不得不下必殺令。實不盡然,不能把所有的罪責都簡單推到礦井老板的頭上,而不去追問這些人怎么成了礦井老板。各級政府對礦產資源的管理存在體制缺陷,歷史原因造成的社會自我管理能力缺乏,體制改革導致有效行業管理缺位,使礦主投入資金以后“提著腦袋掙錢”,礦工“想要錢就別想要命”,投資者的投資收益權沒有保障,礦工的生命權也沒有保護,國家稅收流失,而腐敗卻在有關部門暗地里瘋狂孳生。
簡單的關井使礦工保了命,卻沒了錢,地方經濟的發展也受到一定的影響。我們要的不僅是礦工的安全、健康和尊嚴,還要更多的利益份額,如工資、住房、健康醫療、勞動保護、子女撫育及教育等福利待遇;同時政府也應得到更多的稅收,用于社會公共事業,如環境、道路、水利、公共教育等。這樣的解法不是空想,提高煤炭等國有資源開發資本的準入門檻不失為一個標準答案,保證符合一定資金量的要求、符合安全投入、環保投入等標準的資本進入,觸犯規章的采取凍結全部資產等措施并建立相應的體制規范,可以在根源上解決由于資本先天缺陷導致的煤炭安全管理方面的不安全屬性。
政策的制定與執行,都會消耗各種資源,尤其在執行中。政府為了社會和企業的長遠利益,依法要求企業安全生產,政府自己多檢查多執法,就意味著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等。政策目標是政策所希望取得的結果或完成的任務,在這個結果或任務面前,是企業無動于衷、無所作為,政府卻疲于奔命;還是政府制定出規則后,企業自己說“我要安全”,政府不用投入很多的人力,企業為了自己的利益主動作為,體現著有關安全生產政策制定的水準。如果這次整改關閉風暴因地方抵制、資本頑抗、腐敗阻止等而半途而廢,那么由于政策的社會公共性導致政策失誤的收放之間,在造成巨大資源浪費和生命財產損失的同時,必導致政策涉及范圍或政治或經濟或生態的全民性的災難。礦工們被動地用貧窮的生命博取了人們的同情,卻失去了生活來源;“黑金”和“血金”結成的同盟血肉饕餮的宴席被關閉了,需要花一些成本潛行于黑暗中尋找新的狂歡魔窟;政府手中的正義之劍在輿論壓力下砍向社會不公正的同時也損失了稅收、經濟指標等利益,如果這樣,這場戰爭就沒有勝利者。
“撤資”“免職”:不法所得應有說法
社會發展離不開高水平的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政策不到位使生產取得的利潤絕大部分轉化為“煤老板”們的奢侈糜爛資金、“敗類”們的腐敗資金、出逃資金,而沒有按照社會大生產的規律成為再生產資金投入生產過程,使社會再生產無以為繼,小的如企業設備改造更新,安全設施建設,大的如產業升級、社會發展都無法實現。通過這種模式積累起來的“黑金”和“血金”帶有很強的“小農性”和“封建性”。以山西為典型樣本的小煤窯的命運是這個問題的最好注腳。據《北京晨報》報道,幾乎就在中央政府宣布要對礦難頑疾打好兩個攻堅戰的同時,在9月21日結束的北京朝陽公園商務車展上,5天共售出80輛豪華車,一個帶有明顯群體特征的“大款團”尤其引人注意,這就是山西的煤窯主,他們大多是立即付賬,直接開走。車展僅有的兩輛超過600萬元的頂級名車世爵和邁巴赫,就是被山西客商開走的。大方的山西客商還順便照顧了一下主辦方“觀湖國際”的生意,一并買走了數十套房子!坝^湖國際”是北京最貴的地界兒——CBD的高級樓盤,最便宜的一套房也在160萬元以上。山西煤炭“血金”在末日之前瘋狂的自我炫耀完全可以認為是糜爛的“封建性”資本對政府監管和引導的公然蔑視和半公開的挑戰。
幾乎與此同時,做出同樣挑釁反映的是“黑金”資本。國務院辦公廳對官煤勾結下發“最后通牒”:9月22之前不主動撤資者,一律就地免職。以利益資源交換獲利或憑合法傷害能力得利是官員牟利的兩種途徑。有地方規定入股小煤窯的官員若及時撤出,不予追究,沒有提什么時候以及怎么追究一些政府官員哪里來的巨額入股資金。從“官煤勾結”中參股者身份來看,有副縣長、鄉鎮書記、鎮長、稅務干部、煤炭局長、安監局長、礦管局長、公安民警等,差不多涵蓋所有征管部門。顯然,這并不是相關部門的干部道德素質缺陷,而是監管制度的缺陷!肮賳T們在煤礦中的股份多以‘干股’形式出現,在注冊時的股東名單上并不體現”,這些“敗類”怎么查?有些地方官員“寧可丟官也不退股”,說白了就是“寧可丟官也要腐敗”。這不但是腐敗分子對現有反腐機制發出的“奉陪到底”的公然挑戰,也表明他們對法律的蔑視和對正義的踐踏仍在不斷升級。并且某些官員因經濟問題被開除公職后,很快就買了別墅,開著新的高級轎車滿大街跑,比他當官時更風光。為啥?當官時怕露富,現在名正言順了。2005年09月23日,中國青年報)這些人對金錢的貪欲令他們出賣權力、出賣黨性、出賣黨的事業、出賣人民的利益、當然也出賣自己的良心和靈魂。他們為了自己的既得利益心存僥幸,不斷試探著中央及各級地方政府的決心和耐心。對此,必須提醒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不切除這些“敗類”存活的病灶,不久的將來這些“渣滓”肯定會在別的什么地方以別的什么方式孳生出來,造成新的社會政治頑疾。所以對這些人的所謂“股金”決不能一退了之,要追查資金的真正來源和去處,小礦井退股資金僅是資本與政權結盟腐敗冰山的一角,更多的則以各種更隱蔽的形式躲藏著廉政的陽光。關閉小礦井只是一個突破點,今后不僅要掀起安全生產的反腐風暴,而且要作為一個契機,懲治老鼠般深藏在經濟領域中的“官商勾結”宿根,才能破解腐敗與血煤的死結,重塑一個安全和諧公正的社會結構。
此外,公共政策還受一國或一地區特定時期政治文化與國際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中國正在主動走向世界的懷抱,必然需要正視和放棄一些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中的丑陋劣根,這些劣根在不少所謂“先富起來”的人身上具有更鮮明的特征,他們“先富起來”的原因之一大概也在于他們對金錢有更強烈的渴求,渴求到了寧愿放棄很多本應值得人尊重的人性方面的東西。
配套措施:跟進及時以防新亂
近年來,各級政府及社會組織在維護“務工農民”權益方面不斷加大力度,但在“重資本、輕勞工”趨勢抬頭而勞動力市場又供過于求的現實背景下,遭遇諸多困難和挑戰。以民工、礦工為主要代表的勞動群體缺乏人身安全、健康、醫療等社會保障、勞動強度最大、收入最低、福利沒有,在為“先富起來”那些人干出了別墅挖出了寶馬、悍馬,甚至確實像某領導人所說“他們是為祖國的建設而獻身的”,F在也到了該他們“后富起來”的時候了,該是他們獲得自己的磚瓦房、“經濟適用房”、農用車或者私家車的時候了;是他們應該享受改革開放的成果和國民待遇的時候了!
目前中國社會由于貧富差距導致的勞資關系的嚴峻對立說明,社會物質經濟利益的分配調節,是一定歷史時期政策體系,特別是經濟社會政策得以確定的主要依據。社會成員在社會經濟利益關系中的不同和矛盾,引發和加深了人們在政治、思想、文化生活中其他利益需求的差別和對立。公共政策調節特定社會的經濟關系狀況及其分配與矛盾關系,公共政策學家們認為,一系列的公共政策都是在一定的社會經濟和文化體制或制度下制定和實施的,“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來的規則、守法程序和行為的道德倫理規范,它旨在約束追求主體福利最大化或效用最大化的利益的個人行為”,“它規劃了經濟朝著增長、停滯或朝著衰退變化的方向”發展,“沒有恰當的制度,任何有意義的市場經濟都是不可能的!
民主政治權利和勞動經濟權益是民眾最基本的權益,是礦工維權的重中之重,是所有企業職工合法權益不可或缺的重要構成,維護職工民主政治權利也是政府及有關社會組織履行維護職能、保障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應有之義。需要指出的是,近年來一方面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民主政治建設進程的加快,廣大企業職工的利益訴求和民主訴求日趨強烈;另一方面,受國企改革和經濟體制改革的影響,重視企業職工利益的優良傳統在一些企業遭受“摒棄”,現實的背離令我們維護企業特別是煤礦職工民主政治權利更加艱難。但共同富裕和民主政治的前進步伐勢不可擋,首先成為社會“中產階層”的人群也許就是包括煤礦職工在內的產業技術工人,也許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就是這些“中產階層”培育和發展的過程,而不是產生富豪的過程。在關閉小礦井之后,盡快制定配套法規政策不至于使失業的礦工、從法網邊緣逃逸的“黑金”、“血金”成為新的社會不穩定因素,才是我們下一步共同而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