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上午,筆者駕車去4S店進行車輛保養,因有急事于是乘出租車回家,行至南環路十字路口直行車道等待紅燈時,出租車前有一輛嶄新的白色馬2轎車,綠燈亮時,白色轎車瞬間啟動后突然熄火,出租車趕緊剎車,白色轎車重新啟動后又做了一個危險動作,不顧兩側車道車輛突然左拐,嚇的出租車又猛打方向,后邊也是剎車聲一片。筆者透過玻璃看去,是一年輕女子駕車,副駕駛上坐一孩童,通過路口后,出租車駕駛員說:“現在路上“馬路殺手”真多!”
從司機的一句感慨引起了筆者對類似的“馬路殺手”的思考,是什么原因形成了“馬路殺手”這個群體,是什么原因導致低駕齡駕駛人更容易發生交通事故,有什么對策可以有效預防“馬路殺手”產生的危害。
一、“馬路殺手”的形成因素
所謂“馬路殺手”,更多是指剛取得駕駛資格、駕駛技能掌握不熟練、心理素質不過關,在道路上因為各種危險動作給正常的交通秩序帶來危害的駕駛人群體。形成這個群體的因素主要有:
1、駕駛技能不過關。“馬路殺手”的突出特征是無法熟練掌握駕駛技能,在駕車上路過程中,一些基本的起步停車、加檔減檔、夜間行駛、超車會車等,達不到上路行駛的要求。在道路上行駛時,操縱車輛手發“硬”,腳發“麻”,經常在路上碰見起步就熄火、換擋就打扥個、沒有超車條件強行超車或該超車時不敢超車的諸多情況,這些表現實際上都是駕駛技能不過關的體現。
2、心理素質不過關。“馬路殺手”還表現在心理素質不適應上路駕駛上。心理素質的提高是一個駕駛員從新手到老手變化的重要標志。新手駕車本來就對駕駛技術不熟練,再加上道路駕駛時間短、經驗少,或許在人車稀少的道路上還能體驗一下駕駛的樂趣,一旦看見車水馬龍的景象,就從心里上開始打怵,不知道怎么辦,遇見了緊急情況,根本處理不了,所以就很容易發生交通事故。
3、匱乏的交通知識。掌握足夠的交通安全知識是保障行車安全的基本條件。大多新手屈指可數的交通知識還是來自于駕校理論學習中的知識,大部分的駕駛學員掌握有限的交通知識是為了通過理論考試,理論一過腦子里就忘的一干而凈,所以就造成新手上路,看見琳瑯滿目的標志標線就發懵,不是看不懂,而是曾經掌握很熟練的交通知識在行車過程中與實踐嚴重脫節,表現出來就是該快的時候不快、該減速的時候減不下來、該禁行時還往里闖,造成一些危險動作。
4、過于自信的膨脹心態。在”馬路殺手”這個群體中,還有一部分人屬于過于自信型的。自認為通過了駕校的理論學習、上路、倒樁、單邊橋、坡道等考核,上路時威風凜凜,自我感覺駕駛技術過硬,硬釓硬撞,被人超車或被人搶道,就會加速超過對方去,以體現自我的能力。正是這種自我膨脹、過于自信的心態,更容易發生超速、闖紅燈、逆行、不系安全帶等違法行為,造成事故隱患。
二、“馬路殺手”的種種危險動作。
1、左搖右擺。大多新手在駕駛初期上路,一個明顯的特征就是穩不住,在路面很寬的道路上時而在左、時而在右,造成其他的駕駛者無法判斷該車的動態,老駕駛員看見這樣的車一般都躲著點,但是正是這種不穩定的駕駛技術,在誘發交通事故時,容易發生車輛刮擦事故。
2、急停急轉。一部分新手駕車存在急停急轉的惡習。不習慣輕點剎車,行至十字路口一看紅燈馬上一腳剎車,也不管后面什么情況;不習慣兩側觀察、不習慣打開轉向,轉彎時不看后視鏡,不開轉向燈,直接轉彎,造成其他車輛被動避讓。這種不好的習慣,容易發生追尾或者側面相撞事故。
3、隨心所欲。存有膨脹心態的新手駕駛員,往往在駕車時隨心所欲,帶來的危害最大。首先就是超速,特別是一些年輕的駕駛員,為了滿足于一時的快感,能用五檔不使四檔,油門轟到底,讓排氣管發出嗡嗡的聲音,在車群中騰挪轉移,呼嘯而過。其次是強行超車,總是覺著自己的車比別人的車跑的快,看見前方有車就想超,越跑越快,危機意識在超車的樂趣中慢慢消失。再次是強行會車,與對行的車輛會車,白天不讓路、夜間不變光。這些行為,容易發生單方交通事故和嚴重的交通事故。
4、手足無措。由于新手駕車上路經驗缺乏,面對川流不息、方向多變的機動車、非機動車和行人,往往手足無措、無所適從,特別是碰到緊急情況時,不知道是該先剎車呢還是先松油門,結果是把油門當成剎車,把剎車當成油門,最終釀成大禍。
三、遏制”馬路殺手”的對策
一是加強源頭管理。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涉及到人、車、路、天氣等因素,但關鍵還是人。一個合格的駕駛員是如何產生的,從源頭上來講,無非是培訓和考核兩個環節。一方面,駕校作為培訓駕駛人的唯一機構,擔負著教育駕駛初學者理論知識、場地訓練、道路行駛的重要職責,駕校的教學水平決定了學習駕駛者的駕駛水平,如果從一開始就沒有嚴格對初學者進行教育培訓,就決定了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駕駛人的駕駛技能都處在一個較低的水平,所以加強對駕校的管理和監督,保證學員學習時間,實行理論學習與上車實踐并重,培養學員良好的駕駛習慣對非常必要的。另一方面,道路交通管理部門作為考核駕駛人的機構,決定著廣大學員是否具有駕駛機動車上路的資格,如果在考核環節,把關不嚴格、考核走過場,就會從源頭上制造出“馬路殺手”,所以,要杜絕和減少“馬路殺手”,還必須從發證考核上把好第一關,徹底糾正不正之風,消除所有暗箱操作,堅決把不合格的初學者堵在駕車門檻之外。
二是加強風險教育。俗話說“跑馬行船三分險”,樹立正確的風險意識和安全觀念,是避免發生交通事故的有效途徑。在日常道路交通安全知識宣傳中,在宣傳國家法律法規及地方法規的同時,必須著重培養駕駛員的三種意識:一種是危機意識,讓駕駛員認識到道路上各種交通參與者素質參差不齊、交通形勢千變萬化,即使自己不違法,也有可能被動地成為受害者或者事故當事人。一種是安全意識,必須讓駕駛員樹立時時處處保安全的意識,杜絕超速行駛、不按規定行駛等違法行為,既要抓好手里的方向盤,也要繃緊腦里的安全弦,不能因為一時興奮或疏忽大意釀成禍端,后悔不及。一種是法律意識,讓駕駛員明白發生交通事故不光是追究民事責任,更有可能追究刑事責任,交通肇事是一種危害社會安全的犯罪行為,輕者判處3年以下,重者處以7年以上。只有牢牢樹立這三種意識,才能從思想上保障駕駛員不做危險的事、不干違法的行為,才能保障自身及他人的安全。
三是加大處罰力度。形成對超速行駛、不按規定行駛、交通肇事等違法行為的嚴管態勢,是遏制”馬路殺手”的必要手段。交通事故的發生,必然是因為駕駛人存在違法行為造成的,諸如無證駕駛、疲勞駕駛、酒后駕駛、超速駕駛、闖信號燈、違法逆行、觀察不周等都是造成交通事故的常見違法行為,所以,加大道路巡查力度,加強路面管控能力,嚴厲打擊道路交通違法行為,保持對嚴重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力爭發現一起處理一起,達到吊銷駕駛證或者記滿12分者,堅決讓其“回爐”教育,通過嚴厲的處罰達到教育的效果,在全社會形成交通違法可恥、文明出行光榮的良好氛圍。同時,道路交通管理部門要與檢察機關、審判機關互相協同,加大道路交通肇事逃逸的破案、逮捕、審判力度,通過追逃一批、逮捕一批、重判一批,嚴懲交通肇事者,及時利用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運用典型案例教育人、啟發人,使廣大駕駛人能夠以肇事者為鑒,自覺地抵制交通違法行為,從而達到提高駕駛人素質,遏制“馬路殺手”危害人身安全的目的。
下一篇:努力構建以人為本的安全管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