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性航空病是指由于航空飛行環境中的氣壓變化,所引起的航空性中耳炎、航空性鼻竇炎、變壓性眩暈、高空減壓病、肺氣壓傷等5種疾病。
航空病是減壓病的一種類型。人自地面迅速上升到9000米以上高空,即由正常的一個大氣壓上升至低于一個大氣壓而又無適當防護的空間,空氣中的氮分壓驟然下降,體液和組織中釋放出的氮不能及時排出體外,而存留在組織和血液中,形成氣泡。航空病是減壓過速或降壓幅度過大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大部分發生在9000米以上高度。
航空病多見于乘坐無加壓座艙的飛行員,此外,飛機領航員、飛機工程師、客機服務員以及特殊情況下的飛機乘客也會發生。在飛機下滑或壓力過低時,會經常發生此病,加壓艙密閉系統漏氣時也可發生。
航空病造成健康損害的主要癥狀表現在以下幾方面:皮膚癥狀,屈肢癥,神經系統癥狀,循環系統癥狀,呼吸系統癥狀,腹部臟器受累,疲倦等。由于減壓病的氣泡可隨機累及肌體各部位,且可隨循環血流移位,各方面癥狀可在短時間內發生變化。
根據確切的低氣壓暴露史,一般來說,當航空病的觀察對象出現耳痛、聽力減退、鼻竇區疼痛、眼脹痛、眩暈、肌肉關節痛、胸痛、咳嗽、頭痛、呼吸困難等癥狀時,應高度關注,必要時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根據航空病的不同類型,在觀察其癥狀時會有不同的表現。航空性中耳炎:在飛行下滑時或低壓艙下降過程中出現耳壓痛等癥狀,檢查發現鼓膜充血。航空性鼻竇炎:在飛行下滑時或低壓艙下降過程中出現鼻竇區疼痛等癥狀,低壓艙檢查前后,X射線或CT發現鼻竇改變。變壓性眩暈:在飛行或低氣壓暴露過程中出現一過性眩暈,低壓艙檢查能重現眩暈癥狀。高空減壓病:具有高空減壓病的特征性癥狀,如皮膚瘙癢、紅斑、關節疼痛,屈肢癥等,重度患者可表現為癱瘓、昏迷,甚至猝死。肺氣壓傷:表現為胸部不適、胸痛、咳嗽等呼吸道癥狀,重度患者可出現呼吸困難、意識喪失等,最終導致肺出血、肺間質氣腫或氣胸。
在空中發生航空病后,應立即下降高度至8000米以下,并盡快返回地面。輕度航空病降至地面后,癥狀一般會自行消失。中、重度航空病,或高空減壓病觀察期間癥狀復發,均應立即送高壓氧艙加壓治療。在運送過程中吸純氧,出現休克的應給予抗休克治療。根據具體病情還可給予補液擴容、改善微循環等治療,并注射強心劑、鎮靜劑、皮質激素等。
對可能發生高空暴露的人員,應事先進行低壓艙高空耐力檢查,對易感者,禁止參加高空飛行。
上一篇:大膽創新 探索“專家治安”新路
下一篇:班組員工有四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