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以人為本、關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服務民生,已成為黨和各級政府、各部門關注并著力解決的重大戰略課題。民生水利的安全生產責任重于泰山。做好安全生產,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是建設和諧社會的迫切需要,也是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因此加快改善民生水利的安全生產,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和維護社會穩定已成當代民生水利發展的主題。
關鍵詞:科學發展觀 民生水利 安全生產
2011年,水利部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年”活動,抓好水利安全生產,突出預防為主、突出加強監管、突出落實責任,加強宣傳教育和隊伍建設、加強安全基礎工作、加強聯動協作。為進一步配合“安全生產年”活動,促進水利安全生產和安全文化建設,河南省召開了水利工作會議,各省轄市水利局局長、廳直屬單位領導和會議代表齊聚鄭州,共謀水利發展的大計。水利廳廳長王仕堯的在會上道出了河南水利職工的共同心聲:“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踐行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開拓進取,扎實工作,全面推進民生水利新發展,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為加快實現中原崛起作出更大貢獻!”。準確把握好新形勢,統一思想,集中力量,全面推進民生水利的新發展,是河南水利發展的大計!
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水利工作要堅持以人為本。水利工作與民生息息相關,從民生的角度審視水利發展問題,不僅要緊緊圍繞保障民生推進水利發展,而且要全面推進民生水利的新發展,使水利更好地惠及民生,造福人民群眾,促進社會和諧。
民生水利的重點領域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堅持以人為本,踐行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民生水利問題也是不斷發展的。因此,不僅要緊緊圍繞保障民生推進水利發展,而且要全面推進民生水利的新發展。當前民生水利的重點領域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
1、水旱災害防治
在防洪減災方面,雖然防洪能力有了明顯提高,但病險水庫安全隱患突出,蓄滯洪區安全建設滯后,中小河流的防洪能力低,臺風暴雨、泥石流、滑坡等山洪災害還十分嚴重。近30年洪災成災率始終保持50%左右,最高年份在60%以上。在防旱減災方面,我國旱災主要是發生頻率高,分布面積廣,持續時間長,危害性大,近30年旱災成災率,大部分年保持50%以上。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己成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制約因素之一。
2、水資源供給
據統計,2008年全國總供用水量雖然達到5909億m,但由于我國資源型、水質型和工程型缺水并存,特別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工業和城市用水需求將繼續增加。雖然對水資源時空調控的能力有了較大提高,但水源工程不足,水資源配置格局不完善,供水保障程度較低,特別是還有許多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有的城市飲用水水源地受到嚴重污染,極端干旱情況下城鄉居民飲用水問題突出。因此,總體來看,水資源短缺形勢將依然嚴峻。
3、保障糧食安全
雖然我國糧食生產連續5年豐收,但糧食安全的基礎還不穩固,全國有54%的耕地缺少基本灌排條件,現有灌區不配套,老化失修嚴重,農業缺水量仍高達250億m,要占全國缺水量的70%左右。從發展趨勢來看,干旱發生頻率的上升,導致農產品的損失增加,會威脅糧食生產的安全。農村水利發展改革很不適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已經成為糧食生產的主要制約因素。
4、水資源開發利用和管理
雖然近年來國家在水資源的利用和管理上加大了保障群眾合法權益的工作力度,但一些地方對群眾需求和利益重視不夠,水利發展速度與群眾受益程度不相協調,水環境形勢依然嚴峻,民生水利發展缺乏長效機制等等,這些都有待深化水利改革。緊緊圍繞當前水利工作和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以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抓好能改善人民群眾基本生活和生產條件問題的落實。
綜上所述,新中國成立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的實踐表明,我國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雖然已經取得了輝煌成就,但是要想實現國家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民生水利還存在一些問題,突出表現在水利基本公共服務的享有不均等,水利發展規模、速度、成果與群眾受益程度不協調。因此,要實現民生水利的安全生產,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和維護社會穩定,民生水利的建設任務還十分艱巨。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安全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胡錦濤總書記指出:“把安全發展作為一個重要理念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戰略,是我們黨對科學發展觀認識的深化。”水利安全發展的理念,是水利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民生水利要解決的是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生活保障、生存發展、人居環境、合法權益等方面的民生水利問題,民生水利的發展必須建立在安全發展的基礎上。沒有安全發展,就無法保障民生水利的發展,更談不上水利的可持續發展。可見 ,安全生產在民生水利工作中至關重要。
近年來,水利安全生產工作以水利工程建設和運行安全為重點,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強化行業監管,加大安全投入,完善規章制度,創新體制機制,注重構建水利安全生產的長效機制,保持了安全生產形勢的總體穩定,促進了民生水利的穩步發展。當前,水利安全生產的形勢依然嚴峻,大江大河治理、水庫的除險加固以及飲水安全、灌區改造和農村小水電等民生水利工程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安全隱患。特別是全國還有3萬多座病險水庫,并且每年都有不少水庫因水毀造成新的病險。去年全國一些地方連續發生了多起煤礦、建筑施工、煙花爆竹、車輛交通和火災等重特大安全事故,全行業共發生32起死亡事故,死亡43人。事實證明,民生水利的發展,必須建立在安全生產的基礎上。促進民生水利的新發展,必須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安全發展”的理念,把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要充分認識新形勢下做好水利安全生產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和艱巨性,促進民生水利又好又快地發展。
就民生水利工作的嚴峻形勢而言,一些單位對水利安全生產面臨復雜嚴峻的形勢認識不夠,重視程度不高,安全教育不夠深入和普及;有些地方和單位對發現的問題重視不夠,整改不力,還有少數地方和單位屢查屢犯;許多水利工程建設和運行從業人員安全意識不強,安全生產知識貧乏,對生命保護意識薄弱。水利安全生產存在問題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深層次的根源,在于尚未確立安全發展的理念。要充分認識水利安全發展與水利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相輔相成的密切關系,認識到只有做到水利安全發展,才能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和健康;只有把民生水利的發展建立在安全保障能力不斷增強、安全生產狀況持續改善、勞動者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得到切實保證的基礎上,才能促進水利安全生產與民生水利的同步協調發展。
在科學發展觀指引下,為深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和《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國發〔2040〕2號),強化水利行業安全生產監督與管理防止和減少安全生產事故,保障水利職工的生命財產安全,促進安全生產與水利的同步協調發展,
國家對進一步加強水利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意見:(一)、充分認識水利安全生產工作的極端重要性;(二)、明確目標,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三)、強化行業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切實履行監管職責;(四)、認真落實水利企業、事業單位安全生產;(五)、進一步加強水利重點領域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六)、加強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建立健全應急救援體系;(七)、規范水利安全生產事故報告和處理工作;(八)、加強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和培訓,提高職工安全意識。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水利作為經濟建設的重要領域,保持良好的安全生產態勢至關重要。我們要充分認識水利安全生產面臨的嚴峻形勢,充分認識做好水利安全生產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增強責任意識,以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實加強水利安全生產監管工作。重點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認真落實汛期安全生產工作。各地要按照要求切實加強汛期各類水利工程安全巡查、監測預報、防汛值守等工作,嚴格落實防汛安全責任制、度汛方案和各項度汛措施,切實加強應急管理和應急隊伍建設,做好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預防工作。要針對汛前水利安全生產檢查發現的問題,落實責任,采取措施,抓緊整改,及時消險,確保汛期安全生產。
(二)加強監督檢查。各地要繼續堅持經常檢查與重點督查相結合,全面督導與具體排查相結合,建立安全生產常態監督檢查制度。要加強對水利重點領域、重點項目和重點環節的督查,建立重大安全隱患掛牌督辦制度,加大隱患整改治理工作力度。
(三)強化責任,加強監管,著力解決水利安全生產突出問題。要以建立完善和落實責任制為核心,進一步加強水利安全生產監管。在大規模水利建設的形勢下,進一步落實各級政府安全生產監管職責,切實落實項目法人、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單位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切實做到“一崗雙責”。要以預防高處墜落、圍堰垮塌、基礎開挖、隧洞施工、攪拌機作業、起重機械與腳手架倒塌為重點,加強對施工現場全時段、全過程的安全監管。要加強各類水利工程尤其是小型水庫、淤地壩運行的安全監管,進一步落實管理機構、人員、裝備、經費,加強安全巡查和觀測,保證不潰壩、不失事。要突出抓好水電站安全監管,嚴厲查處“四無”小水電站。
(四)加大打擊非法違法、違規違章的執法力度。要依法懲處安全生產中的各類非法違法、違規違章行為。對前期工作不到位、違背安全生產市場準入條件、違反安全設施“三同時”規定、違反程序建設的在建水利項目,對違規小水電建設,對違章指揮、違章作業、違反勞動紀律的“三違”行為,對不具備相應資質的勘測設計、監理和施工單位,對未經安全培訓上崗的施工人員,要堅決采取措施嚴肅查處。要按照“四不放過”原則,對今年發生的安全責任事故進行嚴肅查處和責任追究。
(五)加強安全生產監管體系和能力建設。加快研究制定《小型水庫安全管理辦法》《水利工程建設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規定》和《水利工程安全評價管理辦法》等,與相關部門溝通明確小水電安全監管職責,建立安全生產目標考核體系,建立安全事故通報、約談和現場分析制度,培育安全評價、檢測等中介機構并規范資質(資格)管理,逐步建立水利安全生產行政監督管理、技術支撐和咨詢服務體系。要結合流域機構和地方政府機構改革,進一步建立健全水利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機構,充實監管人員,配備相應裝備,保障專項經費,確保工作有效開展。
(六)認真開展“安全生產月”和宣傳教育培訓活動。要以“安全生產月”為契機,積極組織開展安全生產演講比賽、安全生產攝影作品展、安全生產巡回演出和報刊、網絡宣傳等活動,加大集中宣傳教育力度,推進水利安全生產“三項行動”和“三項建設”。要進一步加強水利企事業單位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和特種作業人員培訓,切實加強新上崗職工和農民工的安全培訓,提高廣大干部職工安全生產監管水平和安全生產操作技能,提高全員遵章守紀的自覺性,增強水利安全發展意識,營造安全生產的良好社會氛圍,確保生產安全。
總而言之,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民生水利的發展建立在安全生產的基礎上,民生水利的安全發展,是水利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確保民生水利的安全生產,才能更好地惠及民生,造福人民群眾,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水利發展成果。確保實現發展水利,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服務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的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