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安全第一的哲學觀。
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安全工作與其他工作相比,應擺在第一的位置。這個“第一”具體體現在:
1.在思想認識上,安全工作高于其他工作;
2.在組織機構上,安全部門的權威大于其他部門;
3.在資金安排上,安全費用計劃和執行程度,重于其他工作所需資金;
4.在知識更新上,安全教育優先于其他知識培訓和學習;
5.在管理舉措上,情感投入多于其他管理舉措;
6.在檢查考評上,安全檢查評比嚴于其他考評工作;
7.當安全與生產、安全與經濟、安全與效益發生矛盾時,安全優先。
警鐘常鳴,事故為零。安全工作在企業的各項工作中,既是企業工作的目標,又是各項工作的基礎。是眾多第一(質量第一、信譽第一、效益第一)中的第一。只有建立了安全第一的哲學觀,才能處理好安全與生產、安全與效益的關系,才能做好企業的安全工作。
樹立預防為主的科學觀。
安全的本質含義應該包括預知、預測、分析危險和限制、控制、消除危險兩個方面。無數事實說明,對危險茫然無知、沒有預防和控制危險能力的“安全”是盲目、虛假的安全。僅憑人們自我感覺的“安全”是不可靠的、危險的安全。
只有采用現代的安全管理技術,變縱向單因素管理為橫向綜合管理;變事后處理為預先分析;變事故管理為隱患管理;變管理的對象為管理的動力;變靜態被動管理為動態主動管理;才能實現企業本質的安全。
在引起事故的各種原因中,技術原因、教育原因和管理原因是三種最重要的原因,這就是預防事故的“三E”原則。預防這三種原因的相應對策簡稱“三E”對策。
1.技術對策
對設備、設施、操作進行計劃、設計、檢修和保養時,從安全角度考慮應采取的措施,它與安全工程中的安全對策相輔相成,不可分割。項目開始前,要認真研究和分析可能會有哪些潛在危險、推測發生各種潛在危險的可能性,并從技術上提出防止這些危險性及控制危險的方法。必須全面收集和整理有關資料,測定有關物質的危險特性,進行有關的實險研究。
2教育對策
通過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傳授與培訓,掌握安全知識及正確的作業方法,對在職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事故管理等教育,對工人進行三級安全教育和特種作業人員的培訓教育。教育的內容包括安全知識、安全技能、安全態度三方面。
3管理對策
針對管理缺陷,加強控制手段,對生產過程中的各項管理工作實行控制,提高管理水平,嚴格控制設計、工藝技術問題的合理性,制定有關規章制度,如國家安全生產法規、設計規定、安全技術規程、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操作規程和嚴格檢查制度、維修制度、監護制度、勞動組織的合理性,對現場檢查及指導的正確性與及時性等等。安全法規的內容是保障安全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有時由于生產技術的進步或新工藝的出現,隨之出現新的管理措施,而法規的修改往往不能及時跟上。
4.小結
在這三種對策中,應把技術對策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創造一種不發生工傷事故的客觀條件。最恰當的對策是在對事故原因分析的基礎上得出來的。最根本的對策是以間接原因及基礎原因為對象的對策。一旦對策確定后,必須盡快實施。
樹立安全就是效益的經濟觀。
日益頻發的安全事故已成為我國職工意外死亡的“頭號殺手”。我國每天各類事故造成300多人喪生,每年所發生的各類安全事故所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接近1000億元,加上間接損失則接近2000億元,經濟損失相當于兩個三峽工程。
安全就是效益。只有實現安全生產,才能減少事故帶來的經濟、信譽損失和由此產生的負面效應;員工才有安全感;才能增強企業的凝聚力,提高企業的信譽;才可以獲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一項好的安全方案可以降低事故成本、誤工成本和補充雇員成本,可以提高員工的生產率。一個好的管理者,把花在安全生產上的錢,即避免損失的投入看成是一種投資,而不是一項開支。如果企業連最起碼的工作、最起碼的效益——安全都得不到保證,那么它在激烈的競爭中將失去良好的公眾形象,延誤競爭時間,最終失去競爭力。
樹立以人為本的情感觀。
員工的健康和安全在現代管理理論中是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往企業注意對員工的技能培訓和報酬激勵,對員工的情感和意愿的管理重視得不夠,導致員工的安全生產積極性和能動性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第五代管理》的作者查爾斯·M·薩維奇說過一句妙語:懷疑和不信任是公司真正的成本之源。
對人的管理,過多地強調了“約束”和“壓制”,其效果適得其反。聰明的企業開始在“尊重”和“激勵”上下功夫,了解員工的需要,然后滿足他。
安全管理千頭萬緒、錯綜復雜,但是最核心的一點是對人的管理、對人的尊重。我們要樹立這樣一種理念,每位員工都是企業的最寶貴的財富,都是各自崗位上的生產技術專家、現場管理專家、安全生產專家,一個好的企業和好的經理人最重要的事情是要用他的權力、他的專長、他的影響力來幫助員工成功,協調好資源,政策上指導,充分發揮企業團隊的力量共克難關。
關懷員工就是關心企業的發展,關懷員工就要從關注員工的安全健康著手。從企業長遠利益出發關注員工的安全和健康,以間接的方式達到降低企業成本,提高生產率,改善企業形象的目的。
樹立安全管理的基礎觀
萬丈高樓平地起。沒有堅固的基礎,就沒有高樓大廈,就沒有工業革命,就沒有現代文明生活。同樣地,安全生產離不開管理這個基礎。
當代事故,可能因為一次小的失誤和失控,一個微小的缺陷引起一場災難。
美國從多起航天事故中吸取教訓,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安全保證體系,對安全系統工程及整體評價體系重新進行研究,并修正和完善了部分標準。
和質量管理體系(ISO9000)、環境管理體系(ISO14000)一起,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OSHMS)已成為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第三張“通行證”。
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是一套系統化,程序化,同時具有高度自我約束、自我完善機制的科學管理體系。其核心是企業通過采用現代化的管理模式,形成一種安全生產的自我約束機制,從而達到預防為主、持續改進的良好狀態,與以往事后處理、忽略治本的管理方式絕然不同。
實踐證明,這種體系不僅有助于改善企業的安全管理,降低職業安全健康風險,從長遠來看還可以減少企業在事故處理上的預期投入,不僅可以強化組織的安全管理,達到保護職工安全與健康的目的;也有利于增強組織的凝聚力和競爭力,破除國際貿易壁壘,在公眾中樹立企業的良好形象。因此說,科學、先進的安全管理體系將會給社會經濟發展創造無法估量的價值。
樹立安全教育的優先觀。
國際勞工組織指出,如果有可能實施正確的安全培訓和提供適應的信息,每年可挽救60萬人的性命。全世界每年有12萬名童工在生產過程中受到職業傷害,估計有1.2萬名童工喪生;全世界每天有3000名工人在生產過程中喪生,每分鐘死亡2人;僅僅受石棉危害,全世界每年將有超過10萬名的工人喪生。
許多資料顯示,由于人的不安全行為導致的事故占事故總數的70-80%。美國安全工程師海因里奇經過大量研究,認為存在著“88:10:2”的規律,即100起安全事故中,有88起純屬人為,有10起是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造成的,只有2起所謂的“天災”是難以預防的。由此可見,要控制事故的發生,控制人的不安全行為是關鍵。
安全生產真正的管理體現在生產、運行的全過程,體現在每一個步驟、每一個環節、每一個關聯者身上。這是由于當代事故發生的隨機性、突發性、關連波及性決定的。因此,責任心、安全知識和專業水平往往成為決定性的因素。現代的生產裝置第一線作業者、指揮者的安全素質和專業水平,決定著企業的命運。
結束語
在安全生產問題上,人們往往說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甚至是不要,導致事故層出不窮,周而復始犯著同樣錯誤。
人死不能復生。我們不能親身經歷了一次事故,一場災難才能增強安全意識。
只有樹立了正確的安全生產觀,才可能有合理、準確的安全生產組織和管理行為,最終實現安全生產的目標。
(作者:大賽璐(南寧)食品添加劑有限公司)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上一篇:開篇講真話 安全有希望
下一篇:雇工因事故死亡業主拖欠工資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