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的生活、工作壓力的確太重,加之社會上“快餐情結”的彌漫,便有人自覺不自覺地對細節抱不屑一顧的態度,甚至認為瑣細的事情本就不必去關注,更沒有必要在細節上浪費時間和精力。
誠然有些事的確是不必過多關注細節的,只需看看結果就可,如此也許還少了諸多煩惱,可活得輕松一些。但事物總有其兩面性——有些事則是不必太注重結果,反而是要注重過程的。
正如成功與失敗,通常認為成功是每個環節勝利的疊加,其實也不全竟然。成功固然可喜可賀,可有的成功,或許只是僥幸,或許不過只是最后的勝出而已。至于對待遲到式的成功,倒退式的成功,特別是反面式的成功,不僅不值得歡呼,而且與失敗基本就是等同了,甚至有的成功就是失敗。失敗雖說原因很復雜,但相同點至少是在某個環節上出現了致命的錯誤,即使錯誤不是來自于自身,或許也不得不承受。某些特例的失敗,則恰好就是成功。
當然我想說的不是這些,之所以要浪費如此多的筆墨,是因為細節、責任與安全,這三者之間有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無法分割的內在聯系。
別的不論,就安全工作的三大敵人——“違章、麻痹、不負責任”而言,我以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責任心不強,才會導致不注重細節,也才會對隱患視而不見,甚至任其蔓延,最終使隱患演變成了事故。自然這是誰也不愿發生的事,但許多事故究其原因就是如此釀成的。
沒有安全事故發生,固然值得慶賀,但絕對不能掉以輕心。很可能或許在工作中,早已隱藏了“繩子最細處”到極限的狀況;或許“木桶最短處”已到了崩潰的邊緣;或許不經易間隱患已擦間而過;或許是純粹巧合的誤操作恰好沒有發生事故等。后者最為可怕,它將進一步直接強化錯誤,給今后工作帶來更大的隱患。不是所有的違章、麻痹、不負責任,都會導致安全事故;但所有的安全事故,卻都與這三者相連。如果能在已竣工的工程中,也采取安全事故調查的方式,對各項安全措施落實情況重新梳理,也許正是“磨刀不誤砍柴功”。
目前積極推行的質量、安全、環保三標整合體系,我以為實質點就是對細節的高度關注的結果。其實,細節就是個人的素質。說穿了成功就是注重細節的體現,失敗就是不注重細節的結果。我們只有加強責任心,不斷強化注重細節,方能百戰百勝。尤其在成功后,更要思考工作中的各個細節是否真到位,是否做到了完美無缺,是否有忽視了隱患的情況等等。如此才能養成良好習慣,從源頭上確保減少直至杜絕安全事故。
上一篇:憂患與安全
下一篇:“責任事故”與職業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