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搞好安全生產工作——學習《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的體會
2004-07-27
來源:安全文化網
安全文化 > 安全交流 > 正文
瀏覽: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是指導我國今后一段時期搞好安全生產的綱領性文件,明確提出了我國安全生產目標和安全生產管理的重大舉措。當前,我國安全生產形勢嚴峻,事故多發、基礎差的問題仍很突出。筆者通過學習國務院《決定》,結合工作實際,就如何搞好安全生產有以下幾點思考。
1.切實落實各級領導安全生產責任
國務院《決定》分析了我國安全生產的嚴峻形勢,要求“充分認識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性”。安全工作必須納入各級黨委、政府執政為民的一項重要工作,要抓緊、抓好。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是企業健康發展的保障,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安全出了問題,不僅僅是生命的毀滅、家庭的破碎、財產的損失,還會引發一系列政治問題和社會問題。在經濟轉軌時期,各級黨委、政府必須站在貫徹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高度,充分發揮黨委、政府統攬各方的作用,確保一方平安。將安全生產工作真正作為黨政主要領導執政為民和事關全局的一項重要工作抓緊抓好,大力推進安全生產監管體制、安全生產法制,強化執法隊伍“三項建設”;形成各級黨委、政府牽頭負總責,各相關部門協調聯動、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要積極推行重特大責任事故主要負責人引咎辭職制度,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制定配套的實施辦法,使各級領導充分履行員工的法律所賦予的安全生產管理職責和法律義務。
2.安全生產必須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在處理經濟增長與安全生產的關系方面,既不能以放慢經濟增長速度來保安全,也不能以犧牲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來換取一時的發展,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從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高度,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安全發展觀。努力使經濟和安全生產工作協調發展。在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必須搞好安全生產、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是第一要務,安全生產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目標,是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要按照科學發展觀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以及以人為本的要求,把安全生產工作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中,與經濟和社會發展同時規劃、同步實施,實現協調的可持續發展。
3.建立和完善覆蓋全社會的安全監管網絡
安全生產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是一個系統工程,靠一個或幾個部門都難以做到安全生產管理不留空白、不遺死角。要建立和完善市、縣、鄉(街道辦事處)、村民委員會(居委會)、生產經營單位五級縱向監管網絡和政府統一領導、各部門參加的覆蓋各領域的橫向監管網絡,做到縱向到底、橫向到邊,使安全生產工作從省、市到縣(區)、鄉鎮村組,再到生產經營單位,每個地方、每個環節、每時每刻都有人管,加快形成“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企業全面負責,群眾參與監督,全社會廣泛支持”的安全生產工作格局的步伐。
4.建立和完善預防為主的安全保障體系
安全生產只有圍繞預防抓管理,關口前移嚴把關,才能防患于未然,才能使安全工作走向良性循環。要以安全生產條件為標準,努力建立一套市場準入、監管和退出制度。當前要認真實施《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各省市要及時制定實施細則,重點從“預防為主”人手,全面建立和完善預防性準入條件、預防性制度、預防性硬件、預防性措施、預防性演練等強有力的預防保障體系,提升人、機、環境“三要素”,提高本質化安全程度,徹底消除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
5.強化“兩基”、夯實基礎
企業是市場的主體,也是安全生產的主體,必須強化企業的主體責任,只有企業各個層面、各個崗位的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到位,安全生產的各項措施才能落實到位,實現安全生產才有最堅實的基礎。要強化對企業決策層、管理層的責任監督、監察,促進企業加強安全管理,加大投入、改善設備、革新技術、提高員工的安全素質,為生產經營活動提供強有力的安全保障。要把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引導各類企業建立健全各環節、各崗位的安全質量工作標準,規范安全生產行為,實現企業安全生產的長冶久安。要突出小企業,特別是非公有制小企業這個重點。當前,小企業安全生產管理薄弱,70%以上的事故都發生在小企業。因此,要積極探索加強小企業,特別是非公有制小企業安全管理的辦法和措施,努力減少和遏制事故的發生。要進一步完善工傷保險制度,擴大補償范圍,并從工傷保險資金中拿出一部分來建立安全生產保險基金,專門用于促進企業改善安全生產條件,加強對生產安全事故的防范。人的不安全行為是導致事故發生的主要因素,為此,要積極培育安全文化,提高全民安全素質,進一步強化職工的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定期進行專業性安全技術的正規培訓,積極開展技術練兵比武活動,評選安全生產“明星”和標兵等,鼓勵職工勤奮自學,使職工系統地掌握有關安全生產的方針、政策、法律、規程和安全技能。高等院校和職業技術院校,要開辦安全工程、管理專業,培養安全管理和技術人才。全面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職工隊伍素質是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實現安全生產、提升企業競爭力和具有安全保障生產能力的戰略措施之一。
6.利用信息技術,建立和完善職業健康知識管理系統(平臺)
利用計算機技術,建立職業安全在線服務的網絡,并逐漸擴展在線服務的范圍,使安全管理人員和雇主能及時從網站提供的信息服務中獲取政策和法律信息、技術信息和事故案例信息,指導和提升安全生產管理水平。
7.健全完善安全生產法制體系,大力推進安全生產法治化
健全和完善安全生產法制體系,是安全生產長效機制的重要內容,是實現安全生產長期穩定好轉的重要保證。一方面,對《安全生產法》確立的各項法律制度,要抓緊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規,各省、區(市)要制定和完善《安全生產法》的配套實施辦法和措施,認真做好各項安全生產技術規范和標準的制定及修訂工作。另一方面,要按照《決定》確定的關于“產業政策引導”、“加大政府對安全投入”、“建立生產安全應急救援體系”、“加強安全生產科技開發”、“依法加強和改進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管理”、 “開展安全質量標準化活動”、“加強安全生產技術培訓”、“企業提取安全費用制度”、“安全生產行政許可制度”、“企業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制度”、“建立安全生產控制指標體系”、“強化安全監管執法”等制度和要求;要把它們逐一提升和細化為法律、法規或部門規章、標準、規范等,這樣,就能從法制層面上推進安全生產的基礎性建設,最終實現安全生產的長治久安。
(作者系四川省宜賓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摘自:《化工安全與環境》2004.19)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