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
兩千年前的荀子說:“一曰防,二曰救,三曰戒。先其未然謂之防,發而止之謂之救,行而責之謂之戒。防為上,救次之,戒為下。”上學時讀這段話并沒有多想,現在我明白了,對付事故保障安全,可以借助古老的中國智慧。因為,荀子說了三種辦法,第一種辦法是在事情沒有發生之前就預設警戒,防患于未然,這叫預防;第二種辦法是在事情或者征兆剛出現就及時采取措施加以制止,防微杜漸,防止事態擴大,這叫補救;第三種辦法是在事情發生后再行責罰教育,這叫懲戒。荀子列出了三種方法后認為,預防為上策,補救是中策,懲戒是下策。
有位客人去拜訪一家主人,他見那家人的廚房里煙囪做得很直,一燒飯就直冒火星,而灶門旁邊還堆了許多柴草。這個客人看到這種情況,就勸主人把煙囪改成彎曲的,把柴草搬得離灶遠一些,這樣不容易引起火災。主人聽了,卻當作耳邊風。不久,這家人果然失火了,幸虧鄰居們趕來搶救,才把火撲滅。事后,主人設宴酬謝救火的鄰居,凡是那些被燒得焦頭爛額的人都請入上席坐,其他救火的人也都按照功勞大小排定座次。于是有人對主人說:“如果你早聽那個客人的話,就不用備辦酒席,更不會發生這場火災。今天你按功勞大小來請客酬謝大家,光把燒得焦頭爛額的人當作上等客人,而那個勸你改造煙囪、搬走柴草的人卻沒有得到你的什么好處,這是什么緣故呢?”主人聽后恍然大悟,趕緊把那個人請來,敬為上賓。
《漢書》中“曲突徙薪”的故事告訴我們,安全管理就應該把功夫花在預防事故發生方面。那么,這又牽涉到對安全的認識,對事故該不該宿命式的等待,就是該不該認命,該不該被動接受,消極等待?問題關鍵的一點是,事故是不是能夠預防?
平時做培訓,我不愿講那些誰也聽不太懂的專業術語,但是在這里,我還是得談談理論。
安全管理的對象是風險,管理的結果要么是安全,要么是事故。我們說“安全的規律”,確切地說,就是事故發生的規律,就是事故是怎么發生的。世間的事都有個前因后果,事故這個結果也有原因,原因就在于事故相關的各個環節,就是說,事故是一系列事件發生的后果。這些事件是一系列的,一件接一件發生的,就是“一連串的事件”。所以,安全管理上就有了“事故鏈”原理。事故讓人們看到了一個鎖鏈:初始原因→間接原因→直接原因→事故→傷害。這是一個鏈條,傳統、社會環境、人的不安全行為或物的不安全狀態、人的失誤、事故傷害;又像一張張多米諾骨牌,一旦第一張倒下,就會導致第二張、第三張直至第五張骨牌倒下,最終導致事故發生,出現相應的損失。按照“事故鏈”原理的解釋,事故是因為某些個環節在連續的時間內出現了缺陷,這些不止一個的缺陷構成了整個安全體系的失效,釀成大禍。
“事故鏈”很有價值,任何人了解到“事故鏈”以后,都會得出結論:事故是可以預防的。只要這一系列和一連串事件中有一件不發生,事故就會戛然而止,不會發生。要想打破連鎖反應,就要從中間抽取任意一張骨牌,形成豁口,就能避免后面的骨牌倒下。這是我以前陪孩子玩骨牌游戲時小孩子的做法,我們成年人應該比孩子更有經驗。制止一連串事件中的任何一個事件的發生,而不僅僅是最后一個導致事故的行為,就能截斷“事故鏈”。
2003年底,重慶開縣“12?23”特別重大井噴失控事故,奪去了243條人命,震驚全國。事故發生后,從政府主管部門的調查報告中,讓人不由得一再感嘆——
如果長時間停機檢修后,沒有卸下鉆具中防止井噴的回壓閥,事故就不會發生;
即使卸下鉆具中防止井噴的回壓閥,如果起鉆前按規定的足夠時間循環泥漿,將井下氣體和巖石鉆屑全部排出,事故就不會發生;
即使循環時間不夠,如果起鉆過程中按規定灌注了泥漿,悲劇也不會發生;
即使沒有按規定灌注泥漿,如果及時發現溢流征兆,悲劇還不會發生;
即使沒有及時發現溢流征兆,如果能夠及時在放噴管點火,將高濃度硫化氫天然氣焚燒處理,也不會導致人員中毒傷亡的事故發生。
面對一個個事故,我總是忍不住感嘆,太多太多的“如果”,太多太多的“即使……如果……也不會發生……”。我發現,這些是每一個事故的共同特征。事故不僅僅是可以預防的,而且所有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
用杜邦公司的話說,“從科學出發,一切事故均可避免。”
杜邦是世界500強企業中歷史最悠久的企業,已經有了200多年的高壽。杜邦CEO賀利得總結企業基業常青的核心原因,是永不動搖的4個承諾:安全、職業道德、環保與健康、對人的尊重。在企業界提起“杜邦”,人們就會想到“安全”;各大公司制定安全技術標準時,杜邦是最好的參照物,甚至許多航空公司都在引進杜邦的管理系統。“9?11”后,就連美國政府也在向杜邦咨詢安全管理問題。
我們要知道,杜邦公司可是靠生產黑火藥起家的。一開始時,杜邦也是時有事故發生,之所以沒有倒閉關門,是因為那時正處于大規模建設中的美國,需要大量高質量的黑火藥,而杜邦公司的產品正好滿足了這個要求。但從這些事故中,杜邦公司的決策者們卻認識到安全檢查的重要性,他們在重視產品質量的同時,開始注重員工的安全。20世紀40年代,該公司提出了“所有事故都是可以防止的”理念,而提出這個理念的基礎,就是這個公司從1912年開始的安全數據的統計工作。大量的統計數據,所有的事故分析,都支持了這個結論。因此,杜邦公司把所有的安全目標都定為零,包括零傷害、零職業病和零事故。他們有嚴密的安全原則和必勝的安全信念,盡力斬斷“事故鏈”的每一個環節,達到工作時比在家里還要安全十倍的理想境界。所以,最近的半個世紀以來,杜邦公司超過60%的工廠實現了“0”傷害率,在中國的27家獨資及合資企業和3個分公司在安全生產方面全部實現了傷害率為“0”的目標。
杜邦公司的示范作用遍及世界上各個著名公司。他們不僅接受“所有事故都可以避免”理論,而且在實踐中努力實踐。
近幾年多次排在世界500強企業第一位的沃爾瑪,每個商場人來人往,川流不息。他們未雨綢繆,未火先防,新店建設中消防安全總投入都超過500萬元,硬件配置相當過硬。他們專門使用一種消防通道控制鎖,這種鎖易出難進,一有險情,只需輕輕一推鎖把,就可以打開安全門跑出商場。他們的預防工作還走出了商場,面向供應商傳播預防理念。2005年12月1日,沃爾瑪ES部門進行了第一輪針對供應商的健康安全環保知識強化培訓課程,用一個月時間,培訓在中國現有的5000多家供應商。
《財富》2005年度全球最大500家企業排名居第2位的BP集團公司,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從事生產和經營活動。BP和中石油合資在中國組建公司,成立之初就提出要有出色的HSE表現: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保證提供安全的環境。成立之后的首要工作是建立安全程序,業績考核的第一部分是安全問題,會議的第一個話題是指示安全通道。
“所有事故都可以預防。”這就是新安全觀最重要的內容。有了這一理念做武器,我們才能超越事后的、被動的傳統“事故追究型”管理,進入超前的、系統的“事故預防型”管理階段。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