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第一”是我們黨的一個重要方針,也是發展的永恒主題。只有安全的發展才是健康的發展、和諧的發展。因而,抓好安全工作,尤為重要。當前安全生產形勢十分嚴峻,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深層次問題,關鍵還在許多工作“落實不下去”。抓落實是各級領導干部的重要責職,基層領導常常感嘆工作落實難。如何分析并妥善解決安全生產落實難這些問題,對于更好地把握新形勢下安全生產抓落實,進一步提高安全生產抓落實的質量,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責任制落實難
生產事故頻發的重要原因,正如中央領導指出的那樣,許多安全生產法規制度 “嚴不起來,落實不下去”。之所以“嚴不起來,落實不下去”,關鍵是安全責任制沒有落實。怎樣才能使各級各類人員有很強的安全生產意識呢?一個人自覺性的高低取決于責任制的約束力、道德水準的高低。責任制能增強履行安全生產責任意識,但并不能保證所有的人自覺遵章守紀、履職盡職,因為責任制始終是事故后處理和事故后追究,不能完全解決事故前的違章。責任制不落實不一定發生事故,發生了事故不一定查得出來是我的責任,查出我的責任也不一定給我什么處理。于是,有的責任制說在嘴上,層層強調,無人落實;有的責任制掛在墻上,沒有具體分工落實,缺乏明確的責任;有的責任制寫在紙上,責任狀簽后鎖在柜子里,形同虛設,從而使責任狀成了“裝飾品”,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有五方面:一是缺乏有效性。有的領導思想認識不到位,簽訂責任狀是為了推責任和應付上級的安全檢查,“空”對“空”,有的根本說不出所簽責任狀的內容,落實從何談起。二是缺乏對等性。缺乏雙方約束機制,制度中只規定下級應怎么做,應負何安全責任,并未對領導規定應做什么,缺乏權利義務的對等性。三是缺乏可操作性。有些責任狀內容由于不是從各地的實際出發,照搬照抄,千篇一律,流于形式,沒有針對性,更沒有可操作性。四是缺乏監督性。責任狀簽完后,有的人就把它束之高閣,中間沒人監督,沒人對照檢查落實以至我們督查時請領導拿出時,翻箱倒柜找不到,不知擱置何處,成了一紙空文。五是缺乏責任追究嚴肅性。出了事故要追究責任時,本人喊冤,領導也說手下留情,該處理正職卻處理副職,該嚴懲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傷不了皮毛,起不到應有的教育作用。一項工作分工到具體部門、具體人,落實起來就容易;反之,如果分工不明,大家都管,遇到難題就難落實。這實際上是有些工作沒有責任制,責任機制不完善造成的。領導和部門分工負責是辯證統一的關系,事關安全生產重大問題和全局的重要工作,安全生產工作必須統一領導、統一部署、明確分工,主要領導要負總責;在此基礎之上,各部門各司其職、分工協作,這才能抓好落實。具體地講,就是安排部署每一項安全生產工作,都必須明確抓什么,怎么抓,誰來抓,什么時間完成,促使各級各類人員在其位,謀其政。任務明確了,職責清楚了,落實就不是難題。
二、無形的工作落實難
安全工作真正落到實處的關鍵在人,在人的安全意識、安全責任感、安全操作技能和自我防護能力。這里說的無形的工作,是指安全意識培養、安全規章制度的落實、安全氛圍建設等,這些工作沒有具體考察的硬杠杠,落實起來也比較難。有些單位和領導抓工作,存在著重有形輕無形、重硬件輕軟件的現象。安全意識具有不穩定性和易失散性,如果長時間不再提醒鞏固,它會弱化甚至完全散失。有的同志由于對安全意識的規律缺乏正確認識,認為費力、費時又沒多大效果,這些工作是形式主義,是花架子,輕視它。而有形的工作如發放文件、召開會議、組織安全檢查等易于考察、便于用統計數字表達的工作,落實起來則相對容易些。有形工作與無形工作,二者是辯證的統一,有形要靠無形支撐,無形要靠有形體現。因而,抓有形工作,要著眼于無形建設;抓無形的工作,要注意通過有形的東西反映。在一定意義上說,抓無形的工作更為重要,因為無形的工作往往是基礎性、根本性的工作,如果抓不好,有形的東西就難以鞏固和發展。比如,我們抓安全生產意識,既要抓各種安全會議和檢查,更要抓教育,抓培訓,抓安全氛圍建設,下功夫提高各級各類人員的安全生產意識,才能有效地提高安全技能,有效防止事故。
三、安全投入落實難
安全投入產出反映的形式與其它有形新產品不同,安全產品的出現可能以一個地區或單位在一定時期內事故的減少、安全環境的有效改善、工作效率的提高、信譽的提高等多種方式體現,時效長、見效慢,沒有引起各級各部門的足夠重視。長期以來,在安排生產性新建、擴建、改建項目時,往往由于投資不足或出于“節省”的考慮,對項目中配套的安全項目無法正常運轉,或安全生產不能健康運行。在建設生產性項目時,往往由于投資不足或“節省”的考慮或為了先生產,解決工人的吃飯問題,而不能保證項目中配套的安全設施。對安全的投入,是最基本、最必要的投入,是回報率最高的投入,也是預防事故的有力保障。各單位要及時更新改造安全設施,淘汰嚴重危及安全生產的設備,該配備的安全設施要配備。只有單位自身重視安全生產,加大安全投入,才能形成長久的安全機制。各級領導要加大安全生產投入,改進安全生產資金管理方式。建立機制鼓勵全社會對安全設施進行投資,特別是對治理重大事故隱患的投資,科學論證實施隱患治理的投資回報,鼓勵各單位自覺治理,讓大家感到這一投入就像生產原料的投入一樣,是有產出的,是能增值的。
四、經常性工作落實難
在日常安全生產工作中,總有一些人認為只要安全不出大事故就可以,經常性工作作為大量的、具體的基礎性工作,做起來費時費力,因而產生麻痹松懈,使工作落不到實處。一些領導抓工作也習慣性地認為,安全生產每年抓幾件重點性、突擊性工作就可以。應當說,這樣的工作指導思想存在偏差。突擊性工作作為一個階段的重點,當然要全力以赴抓好;但經常性工作事關安全生產的基礎和根本,更是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只有扎扎實實地做好經常性工作,把安全生產的基礎打牢,做重點性、突擊性工作才有可靠保證。經常性工作落實了,基礎牢靠,再抓“重點”、“整治”就容易得多。有的單位只注重抓“重點”、“整治”,結果是某項工作上去,事故冒出來,教訓就在于沒有把握好經常性工作和突擊性工作的關系,本末倒置所致。由于生產力發展水平低且參差不齊,有的單位根本不搞安全投入,作業條件差,事故頻發;有的單位安全生產基礎工作薄弱,安全投入不足,安全防御能力下降,新矛盾層出不窮,有些老大難問題依然存在,安全生產形勢嚴峻。這些問題之所以沒有引起有些地區、部門、單位領導的高度重視,是某些領導和機關對當前安全生產工作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認識不足,對本地區、本部門安全生產狀況掌握不全面不細致,看不到問題和隱患,導致一些經常性工作落實不力,發生了問題和事故。
五、指導性工作落實難
指導性工作,一般指上級僅提出原則性要求、下級可以根據本單位實際情況靈活掌握的工作。這些工作伸縮性、靈活性大,干好干壞都似乎“關系不大”;同時,要落實好指導性工作,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善于把上級指示與本單位的實際結合起來,采取切實有效措施,是件不容易做好的工作。正因為有難度,有時更顯得重要。因為上級部署的許多重大工作都是指導性的,不可能那么具體。比如,各級領導一定要把安全生產納入目標和總體規劃中,各級各部門要把“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貫徹到生產工作全過程,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堅持把安全生產放在第一位,擺正安全與生產、安全與效益、安全與發展的關系,在安全與生產、安全與效益發生矛盾時,決不能猶豫,必須給安全讓路,無條件地服從安全,確保全體人員的生命安全等,怎樣抓好這些指導性工作,要靠各級各部門各單位根據具體情況落實,上級只能提出總的要求。但這些工作都事關安全生產的全局和根本,必須高度重視,一絲不茍抓好落實,任何時候都不能有絲毫馬虎和懈怠。
六、見效慢的工作落實難
干工作當然要重效益,這也是抓落實的基本要求。但重效益不光是重眼前的、局部的效益,而且要重長遠的、整體的效益,不能干什么工作都企圖立竿見影。通常來講,見效慢的工作一般都是些基礎性、根本性的工作,如安全生產的長遠規劃、事故的控制和預防、安全生產基礎工作等,短時間內不易見效,需要下一番苦功夫,需要一茬又一茬的領導鼓實勁去抓。這就需要各級領導著眼長遠,克服急功近利情緒,以鍥而不舍的精神,重基礎、重長遠,推進安全生產各項工作有序、扎實地落實。抓工作落實,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給錢給物的工作落實起來就比較容易。反之,缺乏物質保證的工作,落實難度就比較大。但并不是說不給錢物,工作就無法落實。現在確有一些同志干工作、辦事情是“等、靠、要”,不是積極創造條件想方設法抓落實。管理松散、制度廢弛是事故之源。預防事故工作,重在抓制度措施的落實。要牢固樹立“靠嚴格管理抓安全”的思想,及時發現和消除不安全因素和隱患,從點滴入手做好預防事故工作。生產經營單位要提高教育管理能力和抓安全生產的整體水平,各級負責人要認真履行職責,經常實施安全工作檢查監督,真正做到事故苗頭一出現就抓,違章違規行為一發現就管。
七、監督管理工作落實難
安全生產工作形勢嚴峻,一些單位深層次和根本性問題沒有很好解決,安全生產監管工作落實難。一是安全生產基礎薄弱,監管水平低。從安全現狀看,有的單位安全生產明顯不足,安全防御能力下降,有的單位不具備基本的安全生產條件,事故頻發,安全生產缺乏有效監管方式和監管手段。二是安全監管力量不足。有些單位成立了安全生產監管機構,但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人員編制數量相對較少,處于疲于應付的局面;人員結構不合理,不是年齡偏大,就是年齡偏小,專業技術人員匱乏;現有機構隸屬較亂,經費普遍緊張,車輛、設施、辦公條件等也相對較差。由于這些問題及因素的存在,履行安全生產監管機構難于發揮應有的作用。三是體制不順,執法主體不清。有些單位主管部門把執法、處罰當成創收的手段,見責任就躲,見利益就爭,致使安全生產法難以實施到位。四是腐敗行為增加安全生產監管難度。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上一篇:淺談新形勢下的安全宣傳
下一篇:淺談安全生產就是潛在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