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讀到一則故事:挪威人的漁船上載滿了鮮活的沙丁魚,漁船返回港灣時,魚槽里原本鮮活的沙丁魚都死了,只能降價出售,而唯獨漁民漢斯捕來的沙丁魚還是活蹦亂跳的,于是漢斯的魚賣了好價錢。漢斯的秘訣是,在魚槽里放一條活潑的鯰魚,使喜靜的沙丁魚產生恐懼,高度緊張,加速了游動,反而存活了下來。
對于沙丁魚來說,是一定的緊張感和憂患意識,使之得以存活。
在工作中,缺乏緊張感,錯誤地認為安全生產是可有可無的“軟任務”,產生了惰性,于是乎在開展安全工作中一味圖形式、走過場,而最終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
由此,筆者認為,我們在安全生產工作中念好、念活“鯰魚效應經”至關重要,需通過“防、查、抓”等方式多管齊下,共同扎緊安全“籬笆”。首先,勤于“防”。通過積極開展安全教育工作,把安全例會放在基層、放在班組、放在現場,定期組織人員參加安規考試;同時,針對各類安全事故,舉一反三,從中吸取教訓,在廣大職工思想中筑牢安全“堤壩”。其次,加大檢查力度。從小處查起,不放過任何不利于安全的“蛛絲馬跡”,對違章作業、違章指揮要嚴厲查處,不留情面。再次,貴在抓落實。抓安全生產,對存在的隱患要查明原因,及時整改,反復整改,對事故責任者一經發現,嚴懲不貸。唯其如此,才能使安全生產工作落到實處。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上一篇:對癥下藥從習慣性違章談起
下一篇:安全生產深層次問題與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