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泛著黃黃地回憶。
安慶石化氮氧站老師傅曾新的辦公桌上就壓著很多張老照片。
“瞧,這張,曾師傅正帶著大家在檢驗氣瓶質量呢,那會子曾師傅很年輕,才三十出頭吧”,
“這里還有十幾年前氬塔開車成功后職工的紀念照,個個都打了紅紅的領帶,真喜氣,這可是開了國內小型空分裝置生產氬氣的先河呀!”
“這是氮氧站登山比賽時的照片,登頂的感覺真好,大伙都笑得象孩子似的,”
“這是客戶送來的寫著‘質量可靠、服務一流’的錦旗,瞧大家接到旗子時笑得多開心!”
……
氮氧站的同事們都喜歡沒事翻翻這些老照片,并熱烈地討論著,仿佛又回到了那年那月。自上世紀70年代建成的氮氧站,曾經是皖西南最大的氣體生產基地。這里產品豐富,特別是產品質量在皖西南的名氣是響當當的。
時代的車輪不斷往前轉。2004年為支援國家重點工程“安慶油改煤”工程建設,從氮氧站抽調了大量的空分技術骨干,隨后企業的改制分流,人員調離,職工從48人驟減到21人,每個班組從原來的8、9個人一下子減到3、4人。
“那會子心里空落落的,感覺冷清了許多。”快50歲的空分崗位職工操昭亮回憶道。
想想當年那車水馬龍的銷售紅火勁,氮氧站人的心里都不是滋味。這些心情,他們是不太愿意表露出來。他們的心里,沉甸甸的都是壓力。20人承擔著原來近50人的工作量。誰心里都清楚,這給向來追求高質量、高純度產品目標的氮氧站人是怎樣的壓力?!
“是安慶石化養育了我們,啥也甭說。一個字,扛!”此刻,回蕩在氮氧站人心底這無言的聲音,比任何時候都鏗鏘有力!
扛下來就意味一份承諾、一份責任!
“怎么說,也干了快20年的班長,這里更需要我!“空分三班班長陳少群的話很實在。
“我是退伍老兵,老黨員了,留下來,心甘情愿!”空分四班班長韓世煊也跟著留了下來。
“我是空分制冷這一行出身的,我也留下來吧!”50歲的曾新師傅很平靜地向作業區領導表態。曾師傅短短的一句話,卻震驚了氮氧站的每一個人!
曾新是原氮氧站檢驗班班長,白班崗位。原本他可以隨著檢驗班調到油改煤裝置,從事不需要上夜班的氣體充裝工作,但他卻要留下來跟著這20人4班3倒。
“沒什么,在這待慣了,以前也倒了10多年的班,沒問題的!”曾新很平靜地回應道。
如今,曾師傅來到一線倒班崗位,一晃也有6個多年頭了。
檢驗站拆了后,曾師傅的辦公室還在,里面的東西他沒舍得動,包括那些老照片。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上一篇:映山紅團隊的“全家福”
下一篇:心存僥幸 隱患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