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份是全國安全生產月。開年以來,自然災害不斷,各種安全生產事故也屢屢發生,煤礦透水、瓦斯爆炸、建筑施工坍塌等等,給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損失。每一起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都是以寶貴的生命為代價的。事后的究責固然重要,但對那些逝者而言已無力回天。天災難逃,人禍可避。從這些以流血為代價的事故中吸取教訓對我們而言更為重要。
前不久,國務院安委會鑒于安全生產的嚴峻形勢,要求全國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大檢查是安全管理中必不可少的階段性手段,但更重要的是在日常工作中加強預防,預防才是根本。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是我國長期以來的安全生產工作方針,并在《安全生產法》中以法律條款的形式得以確定。2005年10月,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一五”規劃《建議》要求堅持安全發展,并首次提出了“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方針。
然而,安全生產方針說起來容易,貫徹落實情況卻不容樂觀。在實際操作中,相當多的企業安全管理工作不規范,或者僅僅采取被動的管理方式。面對安全工作,人們常常在機會成本和沉沒成本之間糾結,很少依據規章制度和規范化程序提出要求并進行管理,通常僅把它作為臨時性工作,生產任務緊張時只顧忙于生產,忽視安全,一旦發生事故,則亡羊補牢地采取一些措施;遇到上級安全大檢查或統一部署的活動,也是臨時忙一陣子,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安全管理工作被動應付多,主動解決問題少,總是靠外力來推動,沒有形成一套主動的、具有自我約束和自我完善功能的有效機制,造成生產的安全局面不能長久保持。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經常講,人人講,但是,對于各級領導和管理者來說,怎樣才能有效地貫徹呢?通過多年的生產實踐和體會,我們認為,只要對過往安全管理工作中一些有效的做法予以梳理,理清其內在關系,把握住主線,就不難從中找到落實安全生產方針的基本方法。
安全第一,即當安全與生產出現矛盾時,首先必須消除或控制不安全因素。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效益對于企業來說是第一位的,市場不可能容忍一個不創造效益的企業生存下去,離開效益企業什么都無從談起,這是效益在空間排位上的第一。但同時還要看到,企業取得經濟效益的前提和基礎是必須保證安全,沒有安全保障的企業,效益無從談起。因此,“安全第一”是安全在時間排位上的第一,即在任何一項生產工作開展之前首先要講安全,存在安全隱患就必須進行整頓,措施不到位就要人盯,隱患不排除或沒有可行的控制措施和手段,就不能進行生產。在企業的生產過程中,通過“事前講安全,工作中消滅違章,事后分析總結”來保證安全在時間上的第一位。同時也要求每個人創造好安全條件再工作,否則工作就偏離了科學管理的軌道。這個創造安全條件的過程就是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過程。
預防為主,即安全工作重在預防。預防在生產工作實際中體現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突出重點”。“全員”體現在三個方面:一要全員重視,特別是領導要重視,一把手、主管、各級領導均要重視,堅決杜絕“重生產、輕安全,重效益、輕安全”的現象;二要全員管理,將專業監督管理和員工管理相結合,充分發揮群眾組織的作用,齊抓共管,形成氛圍;三要全員教育,作業人員、安全監督管理人員以及各級經營負責人均要接受經常性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識,增強安全操作技能和安全管理水平,彌補安全管理的“木桶短板”。“全過程”體現在安全管理的預防中是指,企業新系統從規劃、設計階段起直至系統報廢的整個生命周期內都要進行安全管理,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的安全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即“三同時”,以及依靠技術監督為手段,用實際數據來評價設備及環境可靠性的全過程安全管理。“全方位”就是在以預防事故發生為目的的安全管理工作中要做到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都要考慮安全問題,進行安全管理,在計劃、布置、檢查、總結、評比生產工作的同時,也要相應地計劃、布置、檢查、總結、評比安全工作,即“五同時”。“突出重點”重在及時識別和預知危險源,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消除或控制,制訂相應的應急預案,防止重大的、不可接受的事故發生。比如一些企業,危險化學品存量超過一定量就形成了重大危險源;再比如說煤礦,各個礦危險源不同,有的是瓦斯突出,有的是煤塵突出,有些則是透水的幾率高。這些都需要根據實際一一分析,及時掌握情況,采取重點防范措施,并制定事故發生后的應急救援預案。惟其如此,方能防止事故發生或將損失降至最低。“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山西王家嶺煤礦透水事故發生后之所以能營救出很多人,正是得益于有針對性的應急救援預案及其有效落實。安全生產監督工作重點要放在排查重大危險源、傷害源、隱患源以及違章指揮、違章操作、違反勞動紀律等方面,以及對查出問題的整改落實上。企業要建立重大危險源清單,對危險源安全防范措施的有效性及應急處置預案的有效性進行定期檢討,做到心中有數。
綜合治理,是安全生產管理中的一項具體工作,這是一個寬泛的概念,是在目前我國安全生產管理法制尚不健全完善、某些組織急功近利、與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背道而馳的背景下提出來的,反映了近年來安全生產工作的規律和特點。綜合治理就是要運用經濟、法律、行政等手段,人管、法治、技術防范多管齊下,有效解決安全生產領域的問題。綜合治理包括確定安全生產方針政策,建立體制機制,落實責任制,制定和實施安全措施計劃,完善安全檢查制度和安全教育制度,以及加強事故管理,對事故及事故原因進行科學的調查、統計、分析、報告、歸檔等工作。只有掌握事故規律,從管理上完善系統,才能最終達到減少和預防事故發生的目的。
安全生產管理工作是一項系統的、持續進行的工程,需要將各種單一的、孤立的措施納入到系統中來,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了百了;需要各級人員結合本地、本行業和本企業情況,以科學理論為指導,以專業技術為手段,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只有真正做到“安全第一、預防為主”,良好的安全生產形勢才能夠長久。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上一篇:班組安全生產之我見
下一篇:淺析崗位安全操作規程及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