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3日晚,在浙江溫州境內發生特別重大鐵路動車追尾事故,已造成已造成39人遇難。
7月是一個多事之秋。進入7月份以來,我國連續發生數起重大事故,比如,廣西合山煤業八礦“7.2”透水潰漿、貴州省平塘縣牛棚煤礦“7.2”透水、湖北省仙桃市“7.4”追尾翻車、山東省棗莊市防備煤礦“7.6”火災、山東省濰坊市昌邑正東礦業有限公司盤馬埠鐵礦“7.10”透水、湖北省武漢市“7.12”火災、京珠高速河南信陽“7.22”特別重大道路交通事故、浙江溫州“7.23”動車追尾特別重大事故,再加上橋塌、樓倒、路毀等事件不斷,我國安全生產形勢陡然嚴峻起來。
7月23日,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發出通知,指出“這些事故的發生,充分暴露了當前安全生產工作中仍然存在安全責任落實不到位、防范措施不到位、安全監管不到位、治理整頓不到位等突出問題,一些重大隱患得不到及時治理,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行為大量存在,最終釀成事故,教訓極其深刻。” 事故為何如此之多?事故多發究竟緣于什么原因?國務院安委辦的通知切中了要害,值得我們深思。
一、麻痹思想要不得
煤礦事故、鐵礦事故、追尾翻車事故、橋塌、樓倒事故連續不斷,縱觀事故發生的現象,有的僅僅是時間和地點的不同,情節十分相似,去年發生的事故今年又發生了,甲地發生的事故乙地又發生了。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條就是人們的麻痹思想。有的煤礦安全生產周期20幾年,礦長換了好幾茬,現任的礦長沒有經歷過礦難事故,缺乏切身體會,嘴上也常常講高度重視安全生產,但是沒有真正重視起來。有的煤礦發生了事故,第一時間甚至連礦長都找不到,礦長帶班下井的制度成了一紙空文。這就造成了一旦發生事故,領導不在現場處置起來不夠堅決果斷;由于較長時間沒有發生事故,對事故處理起來不夠科學,處置不當,延誤了救援的時機。人們常說,吃一塹長一智,別處發生了事故,我們就要提高警惕、未雨綢繆!要痛定思痛,真正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把人民群眾的生命放在首要位置,決不能讓悲劇重演。
二、政績工程要不得
安全生產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連,安全生產伴隨于經濟活動的始終。地方政府承擔著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重任,既要抓經濟、上項目、促發展,增加GDP,又要抓穩定、保民生、講和諧、實現安全生產。這就要求各級政府必須統籌兼顧、科學把握,樹立科學發展觀。發展是第一要務這是不容置疑的,但有的地方政府重發展、輕安全,眼睛盯著招商引資上項目,遇到安全生產與發展相沖突的情況,往往是把安全放在后邊,只要項目能落地,其他一切都好辦。有的對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制度執行不嚴格,有的對非法違法行為置之不理。為了個人的所謂政績,不顧人民群眾的安全,為了地方的GDP,不惜犧牲員工的生命。這些都必須堅決擯棄。
三、“三違”現象要不得
據有關統計數據表明,80%的生產安全事故是由于員工“三違”(違章指揮、違章操作、違反勞動紀律)造成的,企業“三違”現象比較普遍,并且屢禁不止。隨著經濟的發展,大批的項目開工建設,各種層次的人員進入到企業員工隊伍中來,有的員工文化水平較低,有的未經安全培訓就上崗作業。必須加強對員工的安全教育培訓,特別是加強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特種作業人員的培訓,做到持證上崗。要加強全體從業人員的安全培訓,重點加強應知應會、干什么學什么、學什么懂什么、安全技能等的培訓,做到先培訓后上崗、不培訓不上崗。同時,企業要加大違章行為的處罰力度,提高員工違章成本。安全監管部門也要嚴格查處“三違”行為,不斷促進員工安全素質的提高。
四、執法手軟要不得
安全生產社會關注、群眾注目。如果不嚴肅處理責任人,一些人就會繼續抱有僥幸心理,繼續麻木不仁,不嚴肅處理責任人,也就無法以儆效尤。每起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既有生產經營單位的責任,也與監管部門監管不力有關。國務院安委辦要求,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充實安全監管監察隊伍,積極改善安全監管監察條件,加強安全監管網絡信息化建設,促進安全監管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安全監管部門必須依法監管,公正執法、嚴格執法、廉潔執法,對違法違規行為決不能手軟,堅決杜絕監管不到位、監管亂作為的現象,防止安全事故的發生。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上一篇:淺議細節決定安全與發展
下一篇:拋棄僥幸,做安全生產的“膽小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