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理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它的理論和實踐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本理念和思維方式,是中國傳統哲學的基本理論,也是全面體現中華文明智慧寶庫的一把鑰匙。
中國傳統文化各方面是相互聯系的。表面看來,中國各類文化、體現出的各類思想、各種表現、均無共通之處,實際上在中國的古代文化中,哲學、醫學、政治、文學、軍事等各種文化,在理念上均有共通之處,與現代的各種管理知識也有相通之處。我們苦苦地學習國外的各種知識,不如挖掘下我們自己的文化。比如說安全文化,所有的人均認為中國的企業安全文化來源于國外,實際上最經典的安全文化,還是取自于中華文明智慧寶庫中的傳統文化—中醫理論。
中醫的理論核心是不治已病治未病,我國安全生產的方針是“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安全管理的終極目標是防患于未然,防止事故發生。
春秋時期,名醫扁鵲治好了蔡國太子的疾病。蔡國國君召見了扁鵲,在談話中對扁鵲的醫術大加贊賞。扁鵲說,我弟兄三人,都是行醫之人。大哥是上醫—善治未病之病,當病患還沒發作的時候即可以治愈;二哥是中醫—善治療病入胰理之病,疼痛剛開始發作就可以治愈;我是下醫—只在別人病入膏肓的時候才去幫人醫治,所以我的醫術其實是三人中最差的。
《黃帝內經》中說:“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這就是中醫的預防于患病之前,主張不治已病,而治未病的理論核心。其實中醫的理論核心,就是我們安全管理中的核心理論—防患于未然。
安全管理的“上醫”是辨識風險,管理風險;安全管理中的“中醫”是控制危險,預防事故;安全管理中的“下醫”是應急管理,事故處置。中醫強調自然合理,即注重差異個性化,注重體質的不同,注重地域的不同,注重季節的不同,用不同的醫治方法。安全管理要尊重自然規律與企業傳統的管理方法、沒有一個統一管理模式適應所有的行業、企業。不同的行業,不同的企業,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體制,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團隊有不同的安全管理方法和要求。所以企業的安全文化的建立必須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發展,并且需要符合當地的風土人情。
HSE管理體系起源于歐洲,基本理念是“做任何事故都是有風險的,任何事故都可以避免的”。這和中醫理論不謀而合,可以說就是中醫的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的理念。中醫強調動態的平衡。中醫的根本為通痹解塞,推齊致平(《漢書.藝文志》中的《方技略》),這種平衡不是刻板的,是動態的平衡。安全管理就是過程管理,是動態管理。一個工程的施工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一套裝置的運行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安全管理要尋找動態過程的控制點,以有效控制風險。
一個工程的施工作業,要根據作業的內容、環境、程序辨別出有哪些風險,就好比“上醫”;根據風險采取保護措施,進行風險控制,就好比“中醫”;出了事故進行應急處置,就好比“下醫”。
我們在安全管理上,比較重視出了事故如何有效的處置,強調應急機制,各地都建立“應急響應中心”,這也是“下醫”,但就我國目前的安全管理現狀也是必須的。我們在安全管理的理念上應該借鑒中醫的“治未病”的理論,安全管理的重點與重心前移。識風險,識“病灶”,對癥下藥。“未病”與“欲病”就要治愈,是最科學、最經濟、最有效的。
最好的醫生是不讓人生病,最好的安全管理是不讓事故發生。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